孝庄和多尔衮有什么关系 为何最后却落得被鞭尸

2017-10-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孝庄和多尔衮可以说,当他们在科尔沁的时候,就已经认识.但是年幼的他们,也许也曾暗生情愫,但是这也只是在野史之中曾有小题过而已.关于他们究竟有什么关系,毕竟历史上没有给出太多的话语.但是很奇怪的是,为什么当多尔衮死后,却要鞭尸,这在我们看来,一位位高权重的摄政王,不该是这个的结局的,怎么也得是风光下葬,但是为何最后的结局却出乎意料呢?下面就让小编来为你揭晓吧.孝庄曾经在科尔沁的草原上,她解救了一位因饥渴而晕倒的喇嘛.那位喇嘛曾对她说过,你一生注定不平凡,将来的你必定是一位母仪天下的命.一开始年幼的

孝庄和多尔衮可以说,当他们在科尔沁的时候,就已经认识。但是年幼的他们,也许也曾暗生情愫,但是这也只是在野史之中曾有小题过而已。关于他们究竟有什么关系,毕竟历史上没有给出太多的话语。但是很奇怪的是,为什么当多尔衮死后,却要鞭尸,这在我们看来,一位位高权重的摄政王,不该是这个的结局的,怎么也得是风光下葬,但是为何最后的结局却出乎意料呢?下面就让小编来为你揭晓吧。

孝庄曾经在科尔沁的草原上,她解救了一位因饥渴而晕倒的喇嘛。那位喇嘛曾对她说过,你一生注定不平凡,将来的你必定是一位母仪天下的命。一开始年幼的她,怎么也不相信,只是觉得那只是一句感谢并且安慰的话语而已。可当她的婚事被敲定之后,这一切才真正的验证了喇嘛所说的话语。也许那位喇嘛正是以为得道高僧,只是出来悟道的时候,让自己遇到,从而给自己的一句预言罢了。

蒙古曾经是个百战百胜的强大民族,可是这个民族气运很短,只一百多年就衰落下去,力量分化。分为漠北蒙古、漠北蒙古、漠南蒙古,而孝庄所处的科尔沁草原是漠南蒙古下的一个小分支。科尔沁草原自身力量不大,周围更是强敌环饲。因此科尔沁草原,从来不奢求可以靠自己部落的男儿收复失地。

他们一直以来倚靠的是通过和其他强大的部落联姻,以获取强有力的支持。女人是科尔沁草原最珍贵的东西,漂亮的女人更是能给自己的部落带来强大的盟友。孝庄是蒙古科尔沁草原贝勒寨桑的二女儿,从小就长的特别出众,是科尔沁草原的一颗明珠。她贵族的身份,注定了她的婚姻是不由她。

婚姻之事,并不是年少的孝庄可以做主的。虽然在科尔沁大草原的她,在那段无忧的岁月中自由的策马蹦腾,但是作为部落公主的她,不能只图自己开心,对于部落的兴亡,有着她们的历史责任。如今对我们来说,和他们共同拥有一个丈夫,是不太现实的事情,更何况是跟自己的姑父结婚,那更是不可能存在的事情了。

但是在古时的他们,却是没有这样的烦扰的。嫁给自己的亲人是很正常的事情,和姑姑共同拥有一个丈夫也是家常便饭,不足为奇。但是那时的孝庄之所以会嫁给皇太极,其一是她部落公主的身份,再来就是孝端文皇后,嫁给他之后,一直没有生下皇子,那时女真族还没真正的建立王朝。所以为了加强盟军的力量,拥有支持力,娶孝庄是最明智的选择。

伴君如伴虎,虽为兄弟。但都拥有雄心报复。都爱江山爱美人。而且还共同爱着后来被称为孝庄太后的大玉儿。皇太极在世时多尔衮一直在重用的同时招到怀疑。

一是皇太极不不得不用,因为他的这位弟弟很有才能在打天下。二是他的野心流露被皇太极发现,可又没法且不忍置其于死地。二人始终若即若离的前行在历史的舞台上。

首先两人之间的婚姻是一场政治婚姻,最先开始两人之间是没有爱情的。大玉儿于13岁的时候就进宫,成为了皇太极的侧福晋。两人年龄悬殊21岁,大玉儿还是个小姑娘,而皇太极呢已经是个34岁的中年大叔了。之前从来没有过任何接触,即使大玉儿长的冰清玉洁,就皇太极而言顶多称喜欢,而不是爱。

大玉儿进宫以后跟着皇太极,聪明伶俐的大玉儿学习能力很强,她学习皇太极如何为人如何处事如何治国安天下。而且在皇太极背后默默的支持着他,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大玉儿得到了皇太极的喜爱,这是一种欣赏,两人于这段时间生了3位小公主。皇太极于大玉儿生的第一个孩子是在大玉儿17岁的时候,那时候的大玉儿是少女初长成,最具年轻活力的时刻,皇太极在这个年轻妹子身上找到了年轻的美好。

至少从史书记载上看,在年龄上,她比多尔衮仅仅小四个月,差不多是同岁。她13岁嫁给皇太极,成为多尔衮的嫂子。第二年,14岁的多尔衮便迎娶了她的姑姑为妻,多尔衮又成了她的姑父。在盛行多种婚姻制度的蒙古与女真人中,这种情形十分常见。从实际情况判断,皇太极生前,她和多尔衮的交往可能只有很短暂的一段时日,就是在她嫁给皇太极而皇太极又没有继位为汗的一年多时间里。

在满清王公贝勒中,多尔衮可能是除皇太极之外,文化素养最高的一个人,他对汉文化的了解大约在众多王爷中也是最深的。以他的聪明机警,当庄妃孝庄皇太后散布出福临降生前后的神话时,他可能在第一时间立刻就明白了这个女人想干什么。从而,在与豪格的尖锐对峙中,退而求其次,作出了推举福临的选择。

多尔衮帮助孝庄的儿子福临登位,其实也是有历史因素的。当时皇太极去世,并来不及立遗嘱,只能在众多阿哥中挑选了。当时作为皇太极的嫡长子豪格首当其冲,推举他当皇帝的大有人在。但是其反对之声也是不言而喻的,年轻的多尔衮战功赫赫,也是帝位的不二人选。但是局势动荡的时候,谁当都不合适,只能选择从年幼的福临和博果尔中选择一位出来即位。到底选择谁也是难题。

孝庄本就和多尔衮熟识,多尔衮本就爱慕着孝庄,推选福临即位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此时的豪格却是选择博果尔,这样他就可以当摄政王辅政。但是那时的他怎么跟战绩赫赫的皇叔相比呢?答案肯定是不行的了。最终多尔衮成功辅政福利,成为当时位高权重的摄政王。

多尔衮当摄政王多年之后,好事之徒就开始叫多尔衮让年幼的帝王再次对他的封号进行加封。可是当时摄政王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了,如何再次加封呢?而在此时,多尔衮的门客,就对他提出了加封为皇叔父摄政王的提议,如愿加封之后。依旧不满足,便有了皇父摄政王的开始。

如果加封为皇父摄政王,不就是说孝庄太后就得下嫁多尔衮吗?此时的顺治帝并还没开始亲政,大多数辅政人员,以及朝臣都是在多尔衮的麾下,顺治并没有自己的人手可以抵抗。为了此事,顺治多次和孝庄大闹,可是势单力薄的母子俩却无计可施,究竟要如何避过这场祸端呢?可是孝庄是多么聪慧的女子,如何看不来呢,最终巧施妙招,不仅没有下嫁,反而使多尔衮死心塌地的为自己的儿子办事。

多尔衮死后,在他摄政时期用强权压制下去的各种矛盾一下子暴露出来。首先是皇帝本人与摄政王的矛盾。多尔衮摄政时,顺治帝福临尚小,而到顺治七年时,他已经成长为一个十三岁的少年了。身为皇帝却无权力,这对福临来说,当然是件无法长期容忍之事。摄政王一死,福临必然要真正操起皇帝的权力。

其次是以济尔哈朗为首的一批在摄政期受压的诸王与多尔衮的矛盾。那时他们慑于多尔衮的威望和权力,不敢有所表现,然而却从没有放弃他们那种保守落后的政见。多尔衮之死无疑是他们聚集起来,夺回失去的权力的绝好机会。另外,深受多尔衮信任与重用的一些大臣,此时也会为保住自己在摄政期间得到的权力而拼搏。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相互冲突,相互利用,清王朝的政局在多尔衮死后一个多月内,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