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高山流水知音难觅 伯牙绝弦叹无人可听
伯牙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一曲高山流水,带出两个流传千古的人物。伯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上大夫,他在琴之一艺上有着十分高的成就,后世称之为“琴仙”,可见其弹琴的水平有多高了。伯牙与钟子期则是流传后世的好友,知音二字就是由这两人带出来的。
伯牙小时候跟随一个琴艺大家成连学琴,但是成连对伯牙并不满意。成连对伯牙说他的琴声没有灵性,对于乐曲的理解不够深刻,只是单纯的将各个应付给弹奏出来了,没有神韵,不能引起听者的兴趣。成连对此也没有好的办法,于是就只好带着伯牙去找他的师傅看看有没有办法可以帮助他。
成连带着伯牙来到了蓬莱,然后把伯牙一人丢在了岛上,自己去找师傅了。伯牙无聊,于是到处闲逛,也是在这个时候他看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他用心的倾听大自然的每一种声音,并将它们融入到自己的灵魂中,他感觉到自己的层次提高了很多。再次弹琴的时候,伯牙的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时候成连也回来了,看见伯牙的进步十分开心,说伯牙已经领悟了琴声的真谛,不需要师傅了。
伯牙是春秋时期十分著名的琴师,他有着十分高超的琴艺,传闻他的琴声能让人如痴如醉,三月不知肉味。小时候,伯牙跟随师傅游历,让其领略大自然的真谛。刚开始的时候,伯牙并不能领会师傅的意思,但是后来,伯牙如醍醐灌顶一般,瞬间明悟,终于奏出了有生命的琴声。
伯牙的琴艺之高,在当时可谓是闻名遐迩,有着“琴仙”的雅号。话说有一位叫做钟子期的樵夫就是因为他的琴声而和他相识最终成为知己的。伯牙弹高山的曲目,钟子期就能感受到绵延不断的山在他的身边伸展着,弹奏水的时候,钟子期就仿佛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钟子期甚至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到阵阵雷声,能感受到伯牙心里的想法,由此我们就可已看出伯牙的琴艺之高。也正是因为这样伯牙和钟子期才成为了知己。
伯牙出生楚国,是晋国的上大夫,极其擅长琴艺,他有一首名曲,叫做《高山流水》。而钟子期是晋国的一位樵夫,一介布衣。这两人本是没有什么关联的,但是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两人相识,并且成为了知音。这个故事也流传后世,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之一。
有一次伯牙在弹琴,不经意的一眼他就看到了有一个人在听他弹琴,他没有当成一回事。结果等到很晚他打算收琴的时候,发现那个人依旧没走,似乎还陶醉在他的琴声中。伯牙十分惊讶,甚至一不小心将一根琴弦都弄断了。伯牙上前与其交谈,发现他竟然都明白自己弹琴的心意,于是两人一拍即合,成为了至交好友,经常一起弹琴研讨。
高山流水是伯牙的成名曲,也是一个关于伯牙的典故。传说俞伯牙年轻时,曾拜高人为师学习琴技。俞伯牙聪颖好学,跟随高人学习后,俞伯牙的琴技变得更加出神入化。在弹琴时,俞伯牙总觉得自己的琴声还缺少一点东西,这一想法一直困扰着俞伯牙。
老师知道了他的困扰,于是便带他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看到美景的俞伯牙一面欣赏美景,一面用心倾听大海翻滚的波涛声。只见江面上海鸟翻飞,蓬莱岛上仙气弥绕。面对此番美景,俞伯牙感到一种奇妙的感觉,仿佛耳边不经意的就响起了动听和谐的音乐。俞伯牙情不自禁地取琴演奏,这种美妙婉转的琴声让俞伯牙异常兴奋。于是便即兴创作了流传千古的名曲,高山流水。
有一首诗是这样的:“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与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而诗中描述的主人公就是伯牙和钟子期。伯牙和钟子期因为音乐结缘,伯牙将其引为知音。因为只有钟子期可以听懂伯牙琴声中隐含的意义,让伯牙十分高兴。每次伯牙演奏结束后,便和钟子期谈天论地,把酒言欢。
两个人的关系很好,相约来年的中秋再来老地方见面。但是第二年中秋,伯牙等了很久都没有看到钟子期前来。一位路过的老伯告诉他,钟子期在不久之前因身染重病而去世了。伯牙悲痛万分,来到钟子期的墓前又谈了一曲高山流水,然后挑断了琴弦,并长叹一声,把自己心爱的瑶琴摔在了青石上,说道:“知音已逝,何人可知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