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历史几大疑问一一给你们解答

2017-12-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郑成功占领有台湾之后,带来一波汉人移民潮,虽然在攻下台湾的同一年逝世,但继位的郑经与郑克塽持续统治台湾21年,1663年清荷联军攻打金门和厦门,此时郑成功已死,郑军领袖为郑经.双方在金门乌沙港交战,郑军落败,先撤往铜山,不久之后全军转往台湾,完全失去在大陆的根据地.但此役之后清廷仅赠送银两与礼物给东印度公司,并未派兵协助攻打台湾.1664年8月,东印度公司占领鸡笼.同年11月,荷兰舰队与清靖海将军施琅率领的水师组成联军,准备攻打台湾,但一出海面便遭遇大风浪被迫折回.此后清廷对攻台转趋消极,东印度

郑成功占领有台湾之后,带来一波汉人移民潮,虽然在攻下台湾的同一年逝世,但继位的郑经与郑克塽持续统治台湾21年,1663年清荷联军攻打金门和厦门,此时郑成功已死,郑军领袖为郑经。双方在金门乌沙港交战,郑军落败,先撤往铜山,不久之后全军转往台湾,完全失去在大陆的根据地。但此役之后清廷仅赠送银两与礼物给东印度公司,并未派兵协助攻打台湾。1664年8月,东印度公司占领鸡笼。同年11月,荷兰舰队与清靖海将军施琅率领的水师组成联军,准备攻打台湾,但一出海面便遭遇大风浪被迫折回。此后清廷对攻台转趋消极,东印度公司也因为连年军事行动造成财政困难,双方皆不再对台湾采取军事行动。此外,由于清廷厉行海禁,东印度公司在基隆的据点几乎无利可图,维持费用却十分庞大,因此于1668年7月自行放弃撤出。

至于大员长官揆一则因为投降而受到审判,被软禁于班达(Banda)群岛,直到1674年家人以25000荷盾把他赎回。1675年他出版《被遗误的福尔摩沙》一书为自己辩护。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军事斗争,是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成功尝试。通过这一斗争,驱逐了荷兰殖民者,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捍卫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因而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

郑成功不是太监,太监是明朝的郑和。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原名:马三宝。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三保10岁,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

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在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保太监。 

郑成功身上有一半日本人的血统,郑成功的父亲郑父芝龙在启三年随一艘荷兰商船到了平户,当时才19岁。在清理船货、等待顺风返航期间,借住在比他大两岁的田川小姐家中,这对青年男女很快坠入爱河并私订终身。只是郑芝龙在郑成功出世不到一个月就随原船离去而与田川小姐分了手。后来,郑芝龙成为在中日之间经常出没的海盗,直到明崇祯元年接受明廷招安,官至都督同知。1630年,也就是郑成功7岁时才被接回福建老家。

不管他母亲是日本人怎么样,郑成功毕竟是一位民族英雄,父亲投降满清后,他立即和郑芝龙断绝父子关系,继续效忠明朝政府,这就是大节所在,后来率领舰船出海驱除荷兰人,收复宝岛台湾,其功大于天地。这位杰出的民族英雄英年早逝,和另一位北宋的民族英雄岳飞一样,都是在39岁带着壮志未酬的遗憾离开人世.。 

郑成功占领有台湾之后,带来一波汉人移民潮,虽然在攻下台湾的同一年逝世,但继位的郑经与郑克塽持续统治台湾21年,1663年清荷联军攻打金门和厦门,此时郑成功已死,郑军领袖为郑经。双方在金门乌沙港交战,郑军落败,先撤往铜山,不久之后全军转往台湾,完全失去在大陆的根据地。但此役之后清廷仅赠送银两与礼物给东印度公司,并未派兵协助攻打台湾。1664年8月,东印度公司占领鸡笼。同年11月,荷兰舰队与清靖海将军施琅率领的水师组成联军,准备攻打台湾,但一出海面便遭遇大风浪被迫折回。此后清廷对攻台转趋消极,东印度公司也因为连年军事行动造成财政困难,双方皆不再对台湾采取军事行动。此外,由于清廷厉行海禁,东印度公司在基隆的据点几乎无利可图,维持费用却十分庞大,因此于1668年7月自行放弃撤出。

至于大员长官揆一则因为投降而受到审判,被软禁于班达(Banda)群岛,直到1674年家人以25000荷盾把他赎回。1675年他出版《被遗误的福尔摩沙》一书为自己辩护。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军事斗争,是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成功尝试。通过这一斗争,驱逐了荷兰殖民者,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捍卫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因而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

郑成功占领有台湾之后,带来一波汉人移民潮,虽然在攻下台湾的同一年逝世,但继位的郑经与郑克塽持续统治台湾21年,1663年清荷联军攻打金门和厦门,此时郑成功已死,郑军领袖为郑经。双方在金门乌沙港交战,郑军落败,先撤往铜山,不久之后全军转往台湾,完全失去在大陆的根据地。但此役之后清廷仅赠送银两与礼物给东印度公司,并未派兵协助攻打台湾。1664年8月,东印度公司占领鸡笼。同年11月,荷兰舰队与清靖海将军施琅率领的水师组成联军,准备攻打台湾,但一出海面便遭遇大风浪被迫折回。此后清廷对攻台转趋消极,东印度公司也因为连年军事行动造成财政困难,双方皆不再对台湾采取军事行动。此外,由于清廷厉行海禁,东印度公司在基隆的据点几乎无利可图,维持费用却十分庞大,因此于1668年7月自行放弃撤出。

至于大员长官揆一则因为投降而受到审判,被软禁于班达(Banda)群岛,直到1674年家人以25000荷盾把他赎回。1675年他出版《被遗误的福尔摩沙》一书为自己辩护。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军事斗争,是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成功尝试。通过这一斗争,驱逐了荷兰殖民者,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捍卫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因而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