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都没见过!细数10大最奇葩的黑暗系水果
塔罗科血橙原产意大利,1965年我国首次从阿尔巴尼亚引入,1972年后又从意大利、阿尔及利亚引入。四川、江西 重庆、湖南有少量栽培。其外表绯红诱人,看起来没有一点非主流气质。然而,只要用刀将这些漂亮的橙子一分为二,暗藏其中的狰狞就会随着四溢的香气一起暴露无遗。
娇嫩多汁的橙子果肉中,竟然到处呈现着丝丝缕缕鲜血一般的暗红色,甚至连榨出的橙汁也是殷红如血,难免会使第一次见识塔罗科血橙的吃货心惊胆战。好在看起来十分恐怖的果肉入口却酸甜适口,果肉中那些惊悚的血红色,其实来自果实中花青素与糖分结合而成的花色苷,这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
绝味派先锋印加豆来自遥远的中南美洲丛林,产自一种高大的豆科树木。来自热带的印加豆荚身形硕大,带有斑驳纵纹的外型果然有那么一丝黑暗气息。试着剥开印加豆厚实的黄褐色外壳,你会发现长长的豆荚里面另有玄机。
一种洁白松软宛如棉花糖的东东,几乎完全包裹了扁扁的黑色豆粒,不过这些东东真的能吃吗?如果你有勇气尝试这种饱含热带风情的白色果肉,一定能体会到柔甜清香的新奇风味。这种奇妙的口感与香草冰淇淋有些相似,冰镇之后风味尤佳,印加豆因此被当地人称为雪糕豆或冰淇淋豆。
养多肉的小伙伴们肯定知道莫邪菊,这是来自南非海边山岭的番杏科植物,它们长有繁茂的肥厚肉质叶片,能开出红、花、紫各色漂亮的花朵。开花之后结出的莫邪菊果有点像营养不良的石榴,不过欧洲人更喜欢把它们叫做猪脸果。
莫邪菊果的可食用部分形如上大下小的锥形,常被称为海滨苹果或是霍屯督无花果。莫邪菊果不仅能让你酸掉牙,而且竟然还自带咸味!
龟背竹果的来历同样不寻常,它们居然是观叶植物龟背竹结出的果实。在气候适宜的墨西哥老家以及我国南方,龟背竹每年都能结出形如短棍、外皮神似史前恐龙的豪放果实。
小心剥去龟背竹果厚实青涩的外皮,里面柔软的颗粒状果肉排列成香蕉果肉的形状,口感也如同菠萝与香蕉的合体,龟背竹果实因此还有蓬莱蕉的别名。虽然龟背竹果吃起来还算可口,不过吃货们一定要小心果实中间深藏不露的果芯。这条貌不惊人的果芯里含有高浓度的草酸盐,一旦入口必然会让你苦涩难当。
诺丽果产自热带天堂夏威夷的一种树木,几乎一年四季都可以收获。名字动听、长相清新的诺丽果居然以强烈的干酪气味为主打味型,配合以土腥味与苦涩的口感。
这种极其怪诞的味道搭配,被有的受害者称之为呕吐物风格。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如此黑暗的水果对于当地土着人来说却非常重要。诺丽果是当地传统的沙拉食材,或是做熟了配以盐和咖喱充当主食。
这是来自澳洲的杂交卡卡杜酸橙,一种正宗的柑橘类水果。原生卡卡杜酸橙是一种疙疙瘩瘩的绿色野果,曾经长期充当澳洲土着人的维生素来源。与同样产自澳洲的指橙合体之后,杂交品种的卡卡杜酸橙摇身一变成为妖异的黑褐色,黑暗指数顿时更上一层楼。它的口味与中国出产的枳壳一样酸涩无比,因此通常只能用来制作果酱。
来自澳洲丛林的小叶酸豆有着小叶罗望子的错误别名,因此经常与同样颇具黑暗气息的罗望子(酸角)纠缠不清。其实,小叶酸豆出身于盛产美味水果的无患子科,和我国常见的岭南佳果荔枝、龙眼算是远房亲戚。绽开的小叶酸豆果外壳土黄,其中包裹着一粒粒火红的假种皮果肉,看起来相当美味诱人。
当地土着人经常捡拾从树上自然脱落的成熟小叶酸豆享用,然而它们的角色却并不是饭后甜点。如此美丽的小叶酸豆竟然超酸酷辣,在澳洲传统的丛林食物菜单中,人们会把小叶酸豆捣碎之后当作天然酸辣酱使用。
蔷薇科的欧楂看起来有点像我国的山楂,在传统上水果匮乏的英国有着长期的食用历史。即使完全成熟之后,硬邦邦的欧楂中依然含有大量的单宁,干燥酸涩的口感实在令人难以下咽。
英国人对付欧楂的唯一策略就是存放、存放、再存放。随着时间的流逝,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神奇地分解了果肉中的单宁。坚硬的欧楂悄然完成蜕变,无论是外观或口感都像腐烂的苹果。
猫屎爪是一种很有开发价值的野生经济植物。其果皮内富含橡胶,其含量约为干重的10%~20%。而且这种橡胶的化学结构和一般天然橡胶相同,与丁苯胶掺和使用,可作一般橡胶制品。猫屎瓜是一种很有利用价值的野生橡胶植物。
猫屎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野果。其果肉中富含糖类、蛋白质、脂肪、果胶、维生素和矿物营养。味甜如蜜,可供鲜食和加工制糖、酿酒、食品、果胶、果冻、果酱等。其种子含油量为18%~22%。出油率和棉籽相近,油可食用,其味香美,富有营养,还可制肥皂,作工业用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