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端卿多能性 裴端卿带领团队在干细胞研究领域取得多个领先的重大发现

2018-04-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循着这个路径追问下去,越来越有意思:"既然如此,为何不直接用上皮细胞来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呢?"2011年,裴端卿团队从人的尿液里,找到了非常

循着这个路径追问下去,越来越有意思:“既然如此,为何不直接用上皮细胞来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呢?”2011年,裴端卿团队从人的尿液里,找到了非常好的上皮细胞,初步猜测是从肾小管脱落的。利用这个上皮细胞,团队成功诱导出多能干细胞,并进一步将其培育为健康的神经干细胞,成功治疗了小鼠的神经疾病。裴端卿等也成为全球率先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获得成型组织的科学家。

美国斯坦福大学干细胞生物学家马吕斯·魏理格博士表示,裴端卿等人的研究结果是人们试图从分子水平上理解细胞重编程机理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发现,对于细胞和再生医学研究具有广泛和深远的意义。

做科研没有什么捷径,兴趣、想法、合作、坚持与付出缺一不可

在干细胞研究领域,裴端卿算是半路出家。2002年,回到祖国的裴端卿已经37岁,他放弃了自己擅长的金属蛋白酶与肿瘤转移研究。为什么转向?“兴趣”是他最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

因为兴趣,他选择了生命科学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因为兴趣,他花费8年时间“打磨”一篇论文;因为兴趣,他把看似废物的尿液变成了传说中的“不老泉”……

这支团队靠什么取得了世界瞩目的研究成果?裴端卿坦言,是耐得住寂寞的坚守,是对基础科学领域不放弃、不抛弃的坚持。“早在美国学习期间,作为一名新手,实验常常是失败、失败、再失败,但突然有一天成功的时候,我就会非常开心。”

在办公室,裴端卿从书架上取出一份资料,上面有一颗类似牙齿的多角度图片。这是2011年裴端卿给自己的科研团队制定的一个充满挑战的计划——利用尿液里获得的多能干细胞,再造一颗人类的牙齿。

团队列出了上百种可能的再造方案,从中又筛选出了10种方向进行探索,每一个方向都进行了数百次尝试,每一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最初的多次尝试,拿到的都是巨大的畸胎瘤,这让整个团队苦恼了好长一段时间。”副研究员蔡景蕾苦笑着说。

面对失败,裴端卿并不沮丧:“它不仅告诉我们过去的一些想法是错的,还揭示了以前我们不了解的奥秘。”

在不断的失败中寻找新思路,经过数千次的实验,成牙终于形成。它具有人的染色体基因、符合人类牙齿的正常结构。再生牙的成功使多能干细胞的重塑产生无限想象空间:这些干细胞与滋养细胞共同培养,可以进一步变成血液细胞、骨细胞、皮肤细胞、肝细胞,以及神经细胞等多种组织细胞。“做科研没有什么捷径,兴趣、想法、合作、坚持与付出缺一不可。”裴端卿说。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科技工作者不畏艰难,奋力攀登科学高峰。”临走前,裴端卿说:“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不想错过难得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