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音乐家王酩的艺术人生
《海霞》《黑三角》《瞧这一家子》《小花》……王酩创作的电影歌曲影响了一个时代。
为给电影《海霞》作曲,著名作曲家王酩曾来琼采风历时一个多月———
被誉为“旋律大师,乐坛李白”的王酩,是我国新时期以来一位重要的电影作曲家。他的群众歌曲《东风吹,战鼓擂》和女声独唱《乡恋》,分别在上世纪六十和七十年代底就脍炙人口。在1980年6月的第三届电影“百花奖”评选中,王酩因为影片《小花》作曲,荣获“最佳音乐奖”。
1997年,因为突发脑溢血,王酩不幸去世。据《羊城晚报》消息:广东星海音乐厅将于2005年10月7日举办“海珠之声,难忘今宵———王酩作品音乐会”。
为《海霞》采风
王酩遍访黎村苗寨
原在中央乐团工作的王酩,六十年代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指导老师丁善德的一本《和声学》,他随身携带,几近翻烂。在《小花》之前,他已为《海霞》、《黑三角》、《瞧这一家子》、《樱》等影片作曲。而且,这几部影片里的插曲,大都在群众中广泛流传。
《小花》的插曲《妹妹找哥泪花流》、《绒花》等,音乐语汇新颖,感情真挚、贴切地抒写了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大别山区民歌的色彩。这不是偶然的成功,而是作者长期以来注重深入生活和采风,吸收民族民间优秀音乐营养的结果。
1973年立冬时节,北影的影片《海霞》摄制组到广东汕头地区海边拍外景。为了补充生活,继续写好这部影片的音乐,王酩特意来海南体验生活。在鹿回头招待所,王酩认识了也在这里深入生活的原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歌舞团陈建国、朱敏等音乐同行。
他们一起到三亚疍家人的高脚屋里采录咸水歌、作海谣,伴着西沉的夕阳,他们赤脚在海滩上散步。面对着奇异的海边风光,王酩哼起即将录制在《海霞》中的插曲:“大海边呀榕树下……”征求同行的意见。大伙都为王酩用奇妙的音乐语言将“大海边”三字,拉得很宽很阔又有波浪起伏感,而深深地沉浸在艺术美的“海洋”中。
接着,王酩在这些新结识的同行相邀下,到了原自治州首府通什。一天上午,王酩随音乐同行到一个叫什保的黎寨去采集民歌。当他听到那纯朴、粗犷的黎谣时,他一边轻轻地打着拍子体味着黎谣的感情、节奏、音型,一边认真而迅速地作着原始记录。
在低矮的黎家茅屋里,他和黎族同胞一起喝着粗瓷大碗里的山兰糯米酒,情绪高昂地说:“呵,甜,真甜,补,很补!回北京后,如果有人知道我和黎胞一道喝过酒,一定羡慕得很呐!”从什保寨出来,已是下午时分,陪他的几个小青年已感到有些疲惫了,可是王酩却精神焕发、兴致勃勃地再请他们陪自己到番茅黎寨去采风,直至太阳下山,才满意而归。
黎谣激发灵感
热情谱写黎族采茶歌
后来,当王酩在原自治州境内的保亭县什岭公社采风时,听了这里轻快活泼的黎谣后,简直要将他兴奋的感情推到临界点,同时也唤起了他对沿途漫山茶林的联想,极想抒发一下感情。于是,他便请县文化馆长陈泰柱(现为海南省文体厅退休干部)写了首黎族姑娘采茶的歌词,由他自己来谱曲。
为了用黎族民歌素材提炼黎族姑娘音乐形象,谱好这首短曲,作为海南之旅的“纪念”,王酩整整花了两天时间来酝酿这一音乐主题。不论吃饭前后或散步时,他总是不断地哼着、改着这首曲子的各个乐段。
当曲子正式谱出后,大家都赞扬说:“黎味浓,很欢快热烈,音乐形象也好。”王酩听后,却谦逊地说:“嗳,那倒谈不上。对于黎歌我是首次接触。记得么,俄罗斯古典作曲家格林卡说过,‘真正创作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只不过把它编成曲子而已!
’。”不久后,这首采茶歌,以中央乐团女声小组唱的形式录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海南电台多次播出。那几年里,这首歌真上了“黎族歌曲排行榜”了。
体会边防生活
《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凝心血
试想,如果一位艺术家不是这样脚踏实地的认真工作,他的作品能获得社会的承认,又能赢得那么多群众的强烈共鸣么?显然是不可能的。当王酩返京再转玉门油矿体验生活时,就给在海南时曾陪他跑全程的陈建国来信说,即将上映的电影《黑三角》中,有首女声独唱《边疆的泉水清又纯》他较为满意,那是他用心血凝结成的,他特别说明,如没有那次的海南岛之行,恐怕对边防生活就唤不起更深切的情感。
鲁迅有句名言:“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从王酩来海南一个多月的生活、工作中,人们看到的他,是一位朴实的、深入群众的作曲家。作品是作者心灵的镜子。文如其人,歌亦如其人。王酩的音乐作品所以能大众化、民族化,正是因为他有这种普通劳动者的素质,更在于他的音乐作品来自基层,来自生活,来自人民,因而也为人民所喜爱。
难忘王酩
63岁的中国交响乐团一级作曲家王酩,1997年11月28日中午外出散步时突发脑溢血,被人送上出租车时尚能清晰地说出自己家的地址,但未及被送至医院便陷入昏迷,最终在深度昏迷7天之后溘然长逝,其时是12月5日中午11点07分,当日傍晚北京突降大雪,一夜之间,天地尽白。
王酩1973年给电影《海霞》创作了插曲“渔家姑娘在海边”,一曲“大海边、沙滩上……”给自己带来批判的同时,也给置身“文革”、“样板戏”包围之中的人们带来了久违的悠扬与舒展。其后是电影《黑三角》的主题歌“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小花》的“妹妹找哥泪花流”、《樱》的“妈妈看看我吧”、《泪痕》的“心中的玫瑰”、《第二次握手》的“祖国春常在”……这些电影主题歌对于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一个时代。
伴随着新时期文学和影视作品的繁荣,这些影视歌曲被传唱四方,成为新时期第一批原创流行歌曲,它们的诞生更打破了港台歌曲红极一时的局面,它们的演唱者中走出了中国第一批流行乐手。中国人因此难忘王酩。
“王酩把他的一切都给了音乐。”70多岁的词作家乔羽感慨他们30多年的友情和合作。他们1984年合作的《难忘今宵》至今仍在春节晚会的最后时分响起。(吴名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