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儒与徐刚 刘文儒:晋江在新型城镇化中传承文化的实践与思考

2017-06-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刘文儒:晋江在新型城镇化中传承文化的实践与思考城镇化国内新闻[导读]:9月1日,福建日报<求是>版头条刊发<晋江在新型城镇化中传承文化的实践

刘文儒:晋江在新型城镇化中传承文化的实践与思考

城镇化

国内新闻

【导读】:9月1日,福建日报《求是》版头条刊发《晋江在新型城镇化中传承文化的实践与思考》一文。现予转发,与大家分享。

土耳其诗人纳乔姆·希达梅说过:“人的一生中,有两样东西永远不会忘记,这就是母亲的脸庞和城市的面貌。”一座城市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不仅在于她有现代的建筑,更因为她有内生而乡土、源远且深厚的文化积淀。城市因文化变得丰富,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透过一栋建筑,可以让人读懂她的历史;透过一条河流,可以让人体验她的灵气;透过一种民俗,可以让人感知她的地域风情。

晋江是一座很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中原文化和闽越文化、海洋文化在这里交融共生,集中展现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晋江始终把文化传承贯穿整个过程,着力彰显地域文化特色,致力打造“外地人向往、本地人留恋”的品质城市。

——注重挖掘文化积淀。晋江在片区改造启动前,就对有保护价值的文化遗迹进行全面调查、分类保护:对能够整体保护的古村落,规划建设传统街区进行集中保护。梅岭组团的五店市传统街区、金井组团的福全古城,都保留了原有的建筑布局,延续乡愁的集体记忆。

对部分散落的古民居,进行迁移重修。五店市传统街区从各组团迁移过来的古建筑有8000多平方米,每一栋都真实再现历史原貌。对必须原址保护的名人故居、宗祠、庙宇等,通过完善周边设施,进行分散保护。对一些难以复原的建筑,则通过专业评估,统一收集展示,进行构件保护。正是通过把城市各个角落的文化遗迹留存下来,为晋江增添了更多的历史厚重感。

——注重实现规划引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是中国最鲜明的地域文化传统,晋江致力于把这种传统发扬光大,将地域文化个性融入城镇、乡村的一砖一木。首先是预留文化发展空间,坚持“三个先行”,组团开发2/3以上的建设用地用于基础设施、安置房和公建配套建设,其中包括文化设施。比如五店市传统街区,占地252亩,处在最繁华的城市核心区。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晋江始终以文化的“软规划”引领建设的“硬规划”,把整体风貌、文化坐标、传统建筑天际线等要素,一并纳入规划指标体系,让城市建筑既有现代功能,又有浓重的地域特色。

——注重多元文化延续。除集中保护闽南建筑群、传统艺术精品、特色风味小吃等闽南文化元素外,晋江还积极筹划设立闽南语发展研究中心,发挥语言的符号功能,促进闽南文化传承,彰显出地道的闽南文化特质。

晋江人与海为伴、靠海而居,受海洋文化的影响很深。这几年,通过对草庵、五里桥等海丝古迹的保护修缮,对水密隔舱福船技艺、深沪褒歌等传统技艺的整理传习,彰显独有的海洋文化特质。

晋江被称为“世界宗教博物馆”,包括世界仅存的摩尼教遗址草庵、台湾450座龙山寺的祖寺安海龙山寺、闽台灯俗起源地东石三公宫、极具伊斯兰风韵的陈埭清真寺在内,有“四大宗教”开放场所101处,民间信仰建筑达1064处。各种宗教和民间信仰在晋江得到了充分尊重、传扬,实现共同发展,彰显出融合的宗教文化特质。

在城市改造更新中,晋江始终把宗祠、祠堂作为城市改造征迁的安置重点,对近千座侨亲宗祠进行保护修缮,开展谱牒研究,使之成为维系海内外晋江人的重要亲情纽带,彰显出温暖的祖地文化特质。像青阳“蔡氏家庙”和“庄氏家庙”,每年都会迎接3000多名华侨宗亲回乡谒祖,成为一道独具魅力的文化景观。

——注重保留乡愁记忆。在城市,依托现有的自然生态、山水格局,把山脉、水系梳理出来,让城市空间疏密有致,既有喧嚣热闹的都市繁华,又有宁静优美的田园风光。不仅建成了29公里“一山一水”城市慢道,引山水入城,让城市拥抱山水,还策划一个万亩的田园风光项目,把生态与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为市民打造城市生活的“减压器”。

在农村,以美丽乡村和宜居环境建设为抓手,突出功能配套完善和自然生态保护,不仅让农村人像城里人一样,享有相同的生活品质,更拥有城里人向往的宁静而安详的乡村气息。

——注重文化活态传承。晋江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54项,包括南音、掌中木偶剧、高甲戏等,通过开办37个“非遗”传习所,不断为“非遗”传承注入新鲜血液。

民俗是最鲜活的集体文化记忆。晋江在片区改造尽量就地安置,保留原有的社群关系,并留出专门地块,安置宗祠、公妈厅等民俗活动场所。贴春联、敬天公、闹花灯、数宫灯、嗦啰嗹(俗称“采莲”),形形色色的民俗活动,在晋江的镇村、街巷轮番上演,十分热闹。

回顾总结晋江在文化传承保护方面的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保护好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不仅是刻不容缓的历史责任,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为文化是塑造城市灵魂、展现城市个性的重要力量,更是市民自豪感与认同感的重要来源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新型城镇化中传承与发展文化,需要我们坚定保护决心,提升保护理念,完善保护模式,其核心就是要始终牢牢把握四个原则。

——牢牢把握文化传承的真实性原则。文化遗产中蕴含的历史信息与其真实性直接相关,历史文化价值只有在真实的原物中得以体现。对文物史迹,我们不能推倒重来,不能拆“真古董”建“假古董”,而是要采取坚决的态度和刚性的标准,老街区有一条保护一条,老房子有一间保护一间,并尽可能保持系统性、完整性,在保护和修缮中进行延续和传承。

——牢牢把握文化传承的开放性原则。一座城市要有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胸怀,致力于推动多元文化交流融合、共同繁荣,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

晋江自古商通四海,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使晋江多了一份包容,增添了日益开放的文化性格。在文化传承中,晋江十分注重开放精神的传承,既弘扬“爱拼敢赢、输赢笑笑”这种海洋文化烙印十分鲜明的人文特质,又积极倡导开放包容的现代城市文明。通过这种传承,充分吸收借鉴优秀文化基因,在交流、激荡中,使晋江呈现出迷人的文化特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晋江与台湾有着明显的“五缘”优势,晋江在做好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保护,守护好台湾同胞的祖地根脉的同时,不断推进晋台文化交流,每年举办数百场民间活动,人员往来从未间断,两地文化薪火相传、水乳交融,在服务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中日益展现更大的作为。

——牢牢把握文化传承的生态性原则。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把握好这一要求,除了保护好自然生态,更要保护好一个地方的文化生态。

乡土自然的田园风光、恬静悠闲生活意境,是每个人都向往的精神家园。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晋江加强城市紫线管理,对历史古迹和古民居、古村落、古建筑群、古河道、古树名木等,采取最严格的保护措施,保留传承原生态的历史风貌和自然景观。通过这种传承,延续乡愁记忆,延续人文特质,在晋江,不少华侨感慨地说:“家乡城市改造变化这么大,我们还能找到回家的路,找到故乡的根。”

——牢牢把握文化传承的群众性原则。文化不能只存放在博物馆,而是要根植于群众中。只有让群众从历史文化保护中获益,让文化保护的意识在群众中扎根,文化才能实现可持续的保护和传承。

近年来,晋江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不分本地外地、城市农村,基本实现“保障全覆盖,待遇均等化”。在推进发展中,晋江尤其注重加快发展文化事业,以系列文化活动为载体,加强文化活态传承,促进文化融入百姓生活。通过这种传承,让来自大江南北、五湖四海的人们,在文化认同中加快族群融合,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真正爱上晋江、融入晋江。(作者为晋江市人民政府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