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第一尾野生中华鲟幼鱼 抢救无效死亡
近日,记者从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了解到,近期发现的今年长江口第一尾中华鲟幼鱼,因为鱼体虚弱、伤势严重,抢救无效,已确定死亡。目前,死亡幼鲟已开展遗传学鉴定,并通过遗传基因留样。
这是继2016年野生中华鲟幼鱼监测零记录后,长江口今年首次发现的野生中华鲟幼鱼。这条幼鱼体长10厘米左右,按照年底产卵计算,这条幼鱼应该只有四五个月大。渔民送到保护机构时,这条仅手指长短的幼鲟已经伤势危重。骨板、鱼鳍都已充血,肛门还有一点红,只有鳃盖在比较急促地呼吸。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事实上,每年送到保护处的中华鲟,大多为渔民误捕,或者发现时已受伤,基本都需要抢救。
不幸的是,这条中华鲟幼鲟抢救无效死亡,工作人员随后对其进行脱水保存,为遗传基因检测留样。科研人员将通过它的基因系列,与前年抢救到的野生中华鲟进行对比,看之间是否有一定关系。
专家介绍,自2010年以来,中华鲟幼鱼数量直线下降,在长江口水域已经基本绝迹。2013年起,中华鲟繁殖已出现不连续性。为此,长江流域还曾开展大规模寻找中华鲟产卵场科研调查。今年发现的这第一尾野生中华鲟幼鱼,对研究野生中华鲟自然产卵的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样本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