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峰心理学 学习体会与思考(安庆职业技术学院 孙晓峰)
2011年6月7日——12日,我有幸参加了教育部举办的高等职业教育引领职教科学发展战略专题研讨班的学习研讨。在短短的5天时间里,听取了8场报告和4场经验介绍,参加了3次小组研讨会,深感受益非浅,收获颇大,感触很深,启迪很多,充实而快乐。思想认识有很大提高,视野境界进一步拓宽。
一、总体感受
本次研讨班是教育部明确将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统筹管理、统一部署、协调推进后举行的首次高职院校校长的集中研讨。对工作在一线的各高职院校校长提升职业教育理念,明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目标、任务,用新的思维方式、国际化的视野和战略的高度破解职业教育发展难题,推动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继而引领整个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必将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次研讨班,领导重视有力度,计划安排有特色,内容丰富有深度,教学方式有创新,针对实际有新意,外请报告有份量,小组讨论有影响,心得体会有要求,组织管理有纪律。做到了专家授课与学员提问相结合、学习与研讨相结合,取得了明显成效。可以说是高质量地学习、高效率地学习、高收获地学习。
二、主要体会
1.要以国际化的视野、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通过学习研讨,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当前,我国正处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时期,顺利实现转变的条件之一,是高等职业教育要改革创新,发挥出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因此,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校长,要跳出教育看教育,在国家和世界的视野之下观察经济社会的运行、研究发展趋势,思考问题、开展工作;要站在服务于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明确高职教育的定位和作用、发展方向、目标和任务,勇于开拓,不断创新,使学校的发展适应时代的需求、适应于行业企业的需求,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能力,并能够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并指出了今后两年形成职业教育体系的初步构架,力争十年内建成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需要我们坚持"遵循规律、服务需求、明确定位、系统思考、整体设计、构建体系、科学布局、分类实施"的原则。
2.引领职教科学发展是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高职院校责无旁贷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国内对于职业教育的理解只限于初等或中等职业教育。直到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发布,高等职业教育才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确定了它的地位。随着教育部将中职、高职、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统筹管理,构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也提上了议事日程,成为一项紧迫任务。我们可以预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必然能够使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深切地体现终身教育的理念,更顺畅地衔接中、高职教育,更全面地协调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必将对我国的教育发展特别是职业教育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从国家定位看:高职教育属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从学校定位看:首先是高等教育,其次技术人才型产业的职业教育;第三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终生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要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方面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提升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能力。职业教育的根本属性,决定了它应该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促进经济增长与发展、提高财政收入增收能力、提升劳动力素质和就业能力、有效缓解劳动力结构型失业压力、支持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带技能转移、有效消除"能力贫困"等几个方面具有其他教育类型所不可比拟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一方面要坚持自己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基本定位,引领职业教育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是要创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课程互通、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衔接体系,为学生个性成长、未来职业选择创造条件,搭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互通"立交桥",同时还要创建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衔接体系,为完善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职业教育奠定基础。
高等职业教育要在创新发展方面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走出了一条与发达国家不同的创新发展道路。经过几年的质量工程、示范校骨干校建设,高职院校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服务能力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创建办学特色上取得了明显进步,形成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培育了一些成功的典型,形成了"校企互动、产教对接、学做合一"的办学理念。要带动职业教育加快创新发展,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的职业教育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要在内涵建设方面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拓宽办学思路、提高资源整合能力、建立与行业对接协作机制、探索多元办学模式、深化专业与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等方面都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可以在职业教育中发挥引领作用,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
高等职业教育要在建设中国特色、国际水准的职业教育方面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中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与国情,因此照搬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无疑是照猫画虎,无法实现预期的目标。要跻身世界职业教育先进行列,必须立足于独特的文化历史和国情,研究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与我国的现实状况有机结合,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创建自己的发展模式。要引领职业教育坚持培养各层次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定位,深化内涵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尽快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职业教育。
3.高职院校要转变自身发展方式,强化自身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建设。
建国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领域进行了诸多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还面临体系问题、体制问题、制度问题、投入问题等很多瓶颈性问题,距离适应我国当前发展阶段、解决经济社会面临突出问题所需要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高等职业教育今后的发展道路也不会多么平坦,依然布满荆棘和坑洼。
职业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使命是: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核心任务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转变职业教育发展方式的基本内涵之一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由注重规模扩大,向强化内涵、提高质量转变,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由中等、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不够,向促进各类职业教育统筹管理、系统衔接和协调发展转变,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由主要依靠政府及其教育部门主导推进,向依靠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协同推进转变。要有效凝聚各方共识、动员全社会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共同发展职业教育,增强其发展生机与活力。
因此,高职院校要按照鲁昕部长对院校长们提的七点希望,立足于服务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于自身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建设,由注重规模发展向深化内涵建设、提高培养质量、提升产学研水平的发展方式转变;由主要依靠政府和教育部门主导推进,向依靠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协同推进的发展机制转变,凝聚全社会的力量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增强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夯实发展的基础。尊严来自实力,成功者是不会被指责的。
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是顺应信息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技术的应用必将极大推动职业教育教学内涵、教学技法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我们要主动适应、顺势而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增添动力和活力。
几点建议
1、加快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步伐,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水平运行。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符合"四大规律"(经济发展规律、产业发展规律、职业教育规律、人的需求规律),满足"四大需求"(满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需求、满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需求、满足完善中国的现代教育体系的需求),实施"四位一体"科学布局,即中职、高职、应用本科及高端技能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协调统一、优势互补;构建四通八达的"职教立交桥",纵向贯通、自体循环,横向接轨、内外衔接。
2、进一步推动和落实"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新机制,切实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一是从国家层面上要求地方各级政府把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年度工作目标体系和工作计划中,并作为年度考核的内容和依据。
二是教育部可联合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国家有关部委组成国家职业教育专项督察组,督察各地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经费统筹落实情况,以进一步营造合力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环境。
三是加强对地方各级政府领导的职业教育工作培训,或把职业教育作为领导干部培训的主要内容,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
四是发挥行业对职业教育的指导作用。包括人才供需、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专业布局、课程体系、评价标准、教材建设、实习实训、师资队伍、企业参与、集团办学等。在行业的指导下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四大对接":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3、推进中职与高职协调发展,发挥高职院校的示范引领作用。
总体任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提升水平。现阶段工作重点:中职是保证规模、加强建设、提高质量;高职是提高质量、创新体制、办出特色。
高职院校一要强化新的办学理念,既要以就业为导向,更要以育人为目标。要树立"就业与成人并重、实践育理论结合、技术与人文融通"的理念,突出"技术扬帆、人文导航"。二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特色。一个省一个市千万不能重复建设,浪费资源。专业设置一定要根据区域产业、行业、企业的需要,按照差异化原则错位发展。三要坚持"两条腿走路"即文化育人、技术强人。按照鲁部长所说的"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的要求,着力打造"学校文化、企业文化、地域文化相结合"的中国特色高职文化。四要深化校企合作,特别是探索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就业率、满意度和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五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开放办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发达国家职教先进经验,努力创造中国经验、中国特色。
4、建立适合职业教育发展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评价体系。
加强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统筹功能,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落实生均经费及专项经费(包括公办、民办院校)。参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制定国家层面支持校企合作的政策;鼓励和支持高职院校牵头制定有关职业教育的标准;明确高职院校在集团化办学中的第一主体地位和主力军作用,并出台鼓励和支持集团化办学的制度和政策。在实验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上给地方高职院校适当的倾斜政策;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办学模式、教学改革方面的创造力。在评价、管理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多引导、少限制;在专业设置、学制年限等方面给职业院校更大的自由空间。希望国家加强检查督导力度,保证政策落实到位,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