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和北京建筑 张永和:新北京建筑乱糟糟

2017-06-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王金坪 关于展览<张永和:唯物主义> <张永和:唯物主义>是关于当代中国第一位具备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建筑师张永和与他的"非常建筑"工作室的一次

王金坪 关于展览《张永和:唯物主义》 《张永和:唯物主义》是关于当代中国第一位具备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建筑师张永和与他的“非常建筑”工作室的一次大型综合回顾展,囊括了他众多极具开创性的、 跨学科合作的作品。

在张永和看来,“非常”是一种工作状态,作为建筑师,必须有想象力地跟材料打交道,才能真正做好建筑,建筑师的工作状态更接近于个工匠。 在此次展览中,张永和与“非常建筑”把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的大展厅变为由六个庭院般的模块组成的胡同,分别名为单车公寓、不理想城、无间造、无尽院、后窗和圣人书房。

展示40个模型以及270张图纸等,它们也代表着张永和六个不同的关注及实践方向,分别是居住方式、建筑秩序、城市化、传统、感知和文化。

此次展览也包括“非常建筑”的一些当代性的装置作品和两部影视新作。 通过系统化地展示“非常建筑”在建筑、设计、规划和艺术上的实践,此次展览试图探寻在当下中国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中人们所遇到的困境,有关他们所居住的空间以及在这些空间的基础上形成的城市。

“非常建筑”为这种现实困境提供了构思精巧、面面俱到并且很国际化的设计方案,这些方案蕴含着独特的中国韵味、深厚的人文内涵,并具有世界性的普适价值。

唯物主义与物质主义两者不可或缺 对于展览的主题“唯物主义”,张永和解释道:“‘唯物主义’有三重含义,第一重含义就是英文原意,‘material’即材料,从建筑学角度说,我们每天打交道的就是材料,是我们工作的基础。

第二重含义,60年代到70年代,我所成长的年代里,物质极度匮乏,还要每天谈唯物主义,非常不可理解。第三重含义,今天物质极度丰富、物质主义泛滥,又没有主义了,我仍然困惑。

我个人觉得唯物主义与物质主义两者不可或缺,因为没有物质的唯物主义是荒谬的,可是也不要忘记,除了物质以外还要有其他东西。这个展览对我们来说有一个大文化计划在里面,要讨论的是建筑技术和材料在今天的可能性。

” 现在北京的建筑乱糟糟的 张永和是在老北京四合院长大的,那时候全北京的四合院虽然院子有大有小、有高有低,但全城的房子都是一个样,也没觉得建筑千篇一律有什么问题。后来成为建筑师,一直对一个问题困惑不解,人有追求独立个性的欲望,但是用建筑来表达和代表个性有意义吗?近年往返于世界各地的城市之间,他得出一个结论,全世界的城市里的建筑都应该千篇一律,“现在的北京乱糟糟的,新北京实在太丑恶了,作为一个北京人,我实在受不了了。

” 我是不同文化混合的产物 跨学科是张永和这次展览的重要特点,而这个特点与他的教育环境是脱不了干系的。在父亲的影响下,年轻的时候对西方古典音乐、文学和绘画耳濡目染,后来去美国留学的时候接触到现代艺术,觉得现代艺术里有很多奇思妙想,故对其非常感兴趣,六十年代法国的电影、文学和美国的视觉艺术等都是他的最爱。

同时对很多中国的东西也非常感兴趣,比如清末的绘本,当然他否认自己有中国传统文人情结,在他看来,他是不同文化混合的产物。

文革之益在于破除权威 张永和喜欢跨界,兴趣离日常生活很近,甚至衣服和玩具也喜欢自己动手设计。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就经常参加当代艺术展览,这次展览的作品也包括6件装置作品,作为一个建筑师,参加艺术展,张永和笑言自己“不务正业”。

对于从小就喜欢画画的他来说,当年与美院擦肩而过,并没有浇灭对艺术的热情,参加艺术展也是水到渠成的。从1998年左右就有机会参加当代艺术展,开始认识一个艺术家和策展人,并成为非常好的朋友,比如黄永砯、徐冰,有一次跟黄永砯聊天,他的一句话让张永和印象深刻,他说,他们那代人从文革中受益了,因为文革把他们脑子里的权威驱除出去了,不像现在的年轻人,迷信权威很严重。

中国建筑师的问题在于缺乏自信 当被问及建筑地域性问题及中国建筑师目前存在的问题时,张永和认为,“建筑是有地域性的,受气候、环境影响,也跟人的生活习惯有关系,所以了解当地的建筑师肯定是有优势的。

现在中国建筑师并不缺乏对本土文化的了解,而是缺乏自信,不敢去把中国历史当做工作参照系。” 建筑本质在于舒适和便利 张永和说建筑师都是有强迫症的,其实建筑没有那么严重,建筑的本质功能是改善人的生活环境,给人们舒适和便利,它更多地是给人发出邀请,让人更乐意进入,至于进不进去由人来决定。

建筑把设计当工具,设计不是真正的主导,其实相比起来,最复杂的是建筑,最简单的是平面设计,家长都应该让孩子学点建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