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正福建 福建省社科院院长严正:有为才能有位(图)
有为才能有位,这是近年来我院坚持“为省领导决策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祖国统一大业服务”的办院方针,着力抓好应用对策研究的一个非常深刻的体会,也是我们坚持开门办院尝到的最大甜头。
若干年前,由于种种原因,我院除了与主管我院的省委宣传部联系较多外,与省领导及其他党政部门接触不多,与社会接触也比较少。由于内部管理机制改革滞后,职工凝聚力不强,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也无法得到充分调动。
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勇于改革进取的领导班子。1992年至1993年,院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新的领导班子决心改变现状。
在当时提出的诸多举措中,一个最重要的举措就是明确提出了新的办院方针。这个方针就是前面提到的“三为”服务方针。正是这个方针的明确提出,使福建社科院开始摆脱困境,逐步走上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
根据新的办院方针,院领导开始带领科研人员走出院门,走向社会,积极主动地为各级地方党政领导和决策部门出谋献策,当好他们的参谋和助手。开门办院意味着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的研究方式的转变,意味着科研工作重点向应用对策研究转移。
但是,由于主要领导变动较为频繁,我院在内部管理机制改革方面一直没能实现大的突破。1999年,院领导班子再次进行了调整。新的领导班子坚持既定的办院方针,把致力于成为地方党政领导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大力开展了内外两个方面的工作。
对内开始积极推进科研体制、人事制度、行政后勤管理制度改革。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几上几下的反复讨论,推出了《科研人员年终考核评分办法》、《科研成果奖励条例》、《出版资助条例》和实行岗位津贴等一系列激励措施。
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对部分处级干部岗位进行了公开竞聘。在行政管理方面,实行了上下班和全院大会签到(按指纹)制度。这一系列改革对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加强管理产生了“奇迹”般的作用,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开始逐年提高。
到2001年,我院科研成果总量达到了600多万字,2002年达到800多万字,2003年达到870多万字。成果质量的提高更能说明问题。在2003年福建省第五届社科成果评奖中,我院共有20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0项。
这么多的成果集中获奖,尤其是有3项成果获一等奖在我院历史上前所未有。这是几年来对内部管理机制进行深入改革的结果。由于近些年我院各项政策向优秀人才倾斜,科研人员的进取心也大大增强。这几年,我院申报高级职称的科研人员越来越多。科研人员继续深造也有了动力。直至1999年,我院还仅有一位博士,而现在我院已拥有博士和在读博士13位。
对外,积极拓展发展空间。近年来,我院与省领导、各级党政部门、社会各行各业的联系进一步加强。要大力推进内部管理机制改革,没有省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是不可能的。为此,在推行改革之前,院领导班子积极主动地向省领导汇报工作,争取省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
院领导班子还主动了解省领导的工作思路,主动要求省领导下达任务。这些都为我院改革和科研工作争取到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几年,我院的经费逐年增加,不但改善了工作条件,也改善了全院职工的生活条件。
省委省政府下达的课题任务也逐年增多。自2000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每年都下达相当数量的课题任务,其中不少是关系到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如《增强福建经济发展后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新型工业化与加快福建工业发展》、《提高福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福建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研究》、《发展福建文化产业研究》。
今年,我院承担省委交办的重大课题任务有:《建设开放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研究》、《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研究》、《壮大主导产业及其产业集群研究》、《福建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研究》、《福建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作更多贡献研究》等。
积极主动地承担这些课题任务不但展示了我院的科研实力,也提高了我院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使得省领导对我院更加倚重。
近几年,省领导多次来我院调研。尤其是去年10月31日,卢展工省长专门抽出一天的时间到我院与科研人员座谈,征求大家对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在听取了院领导班子的工作汇报和与科研人员进行深入座谈后,卢省长对我院的工作,对社科研究工作的重要作用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座谈会上,卢省长亲自下达了编写《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概念规划》以及《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对福建外经贸出口的影响》的调研任务。
对卢省长下达的任务,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调集了精兵强将,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了任务。可以说,我院编写的概念规划对促使省委省政府提出和实施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构想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我院承担的横向课题也不断增加。这些课题涵盖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许多方面,如:2003年我院承担了《漳诏高速公路论证》、《福建省宏观经济增长与财政收支预测分析管理系统》、《泉州市半小时城市群规划》、《连江县?头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等23项课题;2004年(至8月止)承担了《福建省“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提升福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研究》、《福州台商投资的区域竞争力分析及战略对策研究》、《南平市扩大闽江航运能力与开辟集装箱航线研究》、《永安市产业发展规划(2003-2008)》等15项课题。
通过这些课题的研究,我院科研人员对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了解更加深入具体,科研工作与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也更加贴近。
由于坚持开门办院,我院的台湾研究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台湾研究是我院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科。近年来,我院对台湾现实政治、经济、文化问题研究课题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些课题既有我院自行安排的,也有国台办、省台办交办的。
由于注重实事求是,中央和省领导对我院台湾研究有较高的评价。我院台湾研究在两岸三地及海外也有较大影响。去年8月我院现代台湾所成立十周年之际,我院邀请了两岸三地100多位学者到福州进行学术交流,国台办和海研中心领导都亲临会议作重要讲话,对我院台湾研究工作给予了很高评价。
对内对外两方面的积极工作,使我院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由于进行了内部管理机制改革,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被普遍地调动起来。另一方面,由于开门办院,省领导和有关部门对社科研究的理解和支持也大大加强。实践证明,地方社科院要生存和发展,做好内外两方面的工作十分重要。
其核心就是要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面向地方党政决策部门的需要。为此,就必须大力加强应用对策研究。所谓“有为”,就是要不断加强应用对策研究和提高应用对策研究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提出真正有用的意见和建议,才能当好地方党政领导的思想库和智囊团,地方社科院的地位也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我们认为,这就是有为才能有位的确切涵义。
中央三号文件明确指出:“地方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应主要围绕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开展应用对策研究,有条件的地方可开展有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的基础理论研究。”这为地方社科院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我们认识到,只有通过加强应用对策研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地方社科院才能增强自身活力,不断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
在开展应用对策研究的同时,地方社科院还必须开展必要的基础理论研究。我们认为,这除了因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这种研究外,还因为应用对策研究本身也需要这种研究。应用对策研究本身必须有基础理论的支撑,应用对策研究人员也必须具有基础理论素养。
此外,在应用对策研究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深刻的基础理论问题,应用对策研究问题的解决有时依赖于这些基础理论问题的解决。实际上,知识分子喜欢和善于反思的特性使他们常常会在研究应用问题时去探索和研究一些至为深刻的基础理论问题。因此,必须允许科研人员在进行应用对策研究的同时开展一些必要的基础理论研究。
一些基础理论研究学科在地方社科院也有存在的必要,但这些学科应当突出地方特色。近些年来,我院的基础理论学科在这方面已有所注重。例如,历史学科重点研究福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史,哲学学科重点研究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文学学科研究闽台文化关系、福建文化产业发展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属于应用研究课题,研究这些问题也是基础理论学科发挥自身优势的重要途径。
或许,全国性社科研究机构和地方社科研究机构的区别应该在于研究层次的不同。前者研究宏观层次的问题而后者研究中观或微观层次的问题。二者既有分工,又有互补。因为宏观研究离不开中观和微观研究,反之也是如此。
显然,要对地方社科院的功能和作用进行更加准确的定位,还有许多更加具体的问题值得详加探讨。中央三号文件只是指明了总的方向。本文在此只是想指出,地方社科院必须十分注重应用对策研究,但同时也必须加强必要的基础理论研究,至于哪些是必要的基础理论研究,应该从各地的实际出发,也应该从应用研究本身的实际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