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儿童邪典片”风波:应如何让孩子远离辣眼睛的动画

2018-05-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最近这段时间,不少家长发现,一段乍一看只是小朋友们喜欢的蜘蛛侠.米老鼠的视频,居然显得不正常,在视频画面里,这些动漫人物正上演着一出出少儿不

最近这段时间,不少家长发现,一段乍一看只是小朋友们喜欢的蜘蛛侠、米老鼠的视频,居然显得不正常,在视频画面里,这些动漫人物正上演着一出出少儿不宜的刺激戏码。这正是所谓的“儿童邪典片”,现在它们已经流入中国,在很多视频网站都可以轻易找到。更有甚者,制作出了由中国儿童出演的“本土版本”。

那些儿童低俗视频,究竟有着怎样的内容?

邪典(cult)片,顾名思义,指的是题材诡异,风格异常,但在小圈子里深受推崇的的电影。一般来说,邪典片大都是一些少儿不宜的限制级影片。

不过最近有人发现,在中国一些的知名视频网站上,都能轻易搜到很多“儿童邪典片”,而且往往还打着“早教”、“育儿”、“亲子”等标签。

这些视频以儿童喜爱的动漫人物为主要角色,内容却暴力色情,多以“亲子游戏”为标榜,儿童或动漫人物为拍摄对象,演绎着含有暴力伤害、色情隐喻等内容,包括随意砍头杀戮、斩四肢、儿童药物注射、儿童随意怀孕并堕胎等。

小孩只要能上网,就很容易看到这类“儿童邪典片”。而且,这种视频的声音设置非常鸡贼,配音往往十分舒缓友好,类似普通的儿童早教视频,而画面粗略看上去又貌似是普通的动漫人物。

所以,家长或监护人即使就在孩子身边,只要不仔细看屏幕,就很容易被蒙蔽,以为孩子在看正常的儿童视频。

和一般意义上的限制级电影不同,“儿童邪典片”会对孩子造成更大的危害。因为,这类电影中的角色,大都是动漫人物。相较于其他视频,这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当孩子被吸引,开始观看的时候,视频里的不良内容就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陈默就认为,这种血腥暴力的视频会对孩子造成恐慌,对神经发育造成影响,容易造成后期注意力不集中、不自信等一系列严重影响。

而且,植入这类不良信息,也会给孩子造成极其错误的认知。社会学家班杜拉曾经做过一个“波波玩偶实验”,试验通过观察对比,最终发现,当孩子们看到别人的攻击行为被赞赏时,就更可能会模仿这种攻击行为。而“儿童邪典片”里的那些动漫英雄和公主,明显是受欢迎,受赞赏的角色。他们在邪典电影中的种种不良行为,很容易给孩子传递出“连超级英雄都这么做了,所以这么做肯定没错”的错误认知。

而且,据网友观察,这类视频无一例外都着重使用为数不多的几种饱和度极高的颜色,比如红、黄、绿等,看上去非常鲜艳亮丽。而柏林心理学家职业协会的哈拉尔德·布雷姆教授曾表示:“色彩是神经系统的刺激物”。有研究者也指出,这些鲜艳颜色的排序和反复使用,更容易刺激儿童的感官神经,使其被洗脑,脑海中充斥着与这些颜色一同存在于画面中的不良行为。

制作“儿童邪典片”的人,图什么?

首先,制作“儿童邪典片”的直接目的肯定是为了钱。“儿童邪典片”最早是在视频网站Youtube上被发现的。而 Youtube 在几年前开通了创作者分成机制。任何人只要在平台上创建账号上传节目, Youtube 就会根据视频的播放量等数据,给创作者相应的广告收入分成。而中国的视频网站,也有广告分成等吸引内容创作者的政策。

不过,有那么多种视频能做,为什么非要做“儿童邪典片”呢?这或许是因为,作为成年观众,遇到烂节目也许会选择跳过。但孩子们缺乏能力鉴别内容好坏。只要看到熟悉的角色,比如小猪佩奇、蜘蛛侠,他们就可能会一集一集看下去。这样一来,广告展示量也会变得更高,创作者赚的钱自然也高了。根据 Youtube 播主 aberspark 的估算,一个订阅人数在500万级别的账号,光靠这些低俗视频单日就能获取大约6000美元的收入,一年下来的收入可高达200万美金(约1300万人民币)。

除了钱,这些“儿童邪典片”的制作者,还隐藏着其它目的。据报道,“儿童邪典片”中,有不少就是找小孩子演的。或许这些视频制作人,本身就有恋童癖或虐童倾向,希望通过拍摄满足自己的欲望,并利用正面的动漫人物形象误导看到视频的儿童,让他们以为电影里的种种行为是对的,从而在生活中如果遇到猥亵行为,也不会去反抗。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一部分邪典电影的迷恋者,希望将这种文化不加限制的传播出去。从艺术角度上讲,邪典文化,属于一种亚文化,有其艺术价值。有很多邪典电影是公认的杰作。但是,邪典电影一般是限制级影片,这使得它不可能被不加限制的传播,让每个人都看到。在实行电影分级制度的美国,未成年人是不允许看邪典电影的。

在一些社交网站上,有人就觉得儿童邪典视频没什么大不了,还能让孩子早点认清“现实世界”,并拿美国动画《Happy Tree Friends》作为例子。但问题是,《Happy Tree Friends》属于限制级作品(美国等级限制为12+),不适合儿童和大孩子观看。

除了删除视频之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鉴于舆论压力,目前各大视频网站已将绝大多数“儿童邪典片”下架了。然而,网络上的不良视频是世界性难题,难以全部发现和禁绝,很可能通过另一种包装形式再次上传。目前来说,即使是 Youtube,也只能依靠日益严格精密的屏蔽和过滤制度,以及用户的主动举报,来尽量减少“儿童邪典片”的数量。YouTube 儿童内容全球负责人马利克就曾无奈地表示,对于“儿童邪典片”,平台的能力有限,想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情况,“家长才是推动者”。

介于马利克“视频平台负责人”的身份,这么说难免有甩锅之嫌,但确实有一定道理。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移动设备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根据常识媒体2017年发布的报告,0-8岁儿童平均每天花48分钟使用移动设备。而2岁的孩子就已经开始有稳定的移动设备使用时间了。常识媒体是专门帮助儿童、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媒体和技术使用建议的非营利组织机构。

所以,除了删除视频之外,各方面都要承担起自己该负的责任。从行业角度来说,可以由行业协会出面牵头,制定一套符合国情的内容分级制度,其目的是告知监护人可能存在的内容隐患,告知内容分发平台及渠道它的目标受众应该是谁。

对于孩子监护人来说,他们是受害者,但在没有确认视频内容的前提下就放任孩子观看,作为监护人同样也有责任。所以,不管是从亲情陪伴角度考虑,还是从孩子安全角度考虑,监护人都应该经常性的陪伴孩子观看节目,并给予一些正确的指导。

当然,在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下,有些家长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这可以理解,这时候也可以采取一些其它应对手段。比如说,可以把动画片提前下载到移动设备里,然后断网,这样孩子就不会“误看”到邪典片;给孩子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比如手工、玩具、益智积木等等,减少孩子在电子设备上沉迷的时间;经常性的与孩子保持交流,关心他最近看过什么。

现在,很多家长担心街面上环境不安全,宁愿把孩子交给“电子保姆”,也不愿意让孩子出门。但交给“电子保姆”并不意味着孩子就关进了保险箱,别说有可能看到“儿童邪典片”,就算看的是“真·小猪佩奇”,孩子也有可能学会跳泥坑、学猪叫。

监护人的责任是什么,是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引导孩子,告诉他哪些行为是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不对的。而不是像一个“巨婴”,抱怨动画片带坏了自己的孩子。随着科技和设备的进步,每一代人在育儿上都会遇到新的问题,监护人的育儿心态和方法必须时刻更新,才能应对的了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