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陪睡竟然会让孩子性早熟 父母赶紧看看
孩子和父母应该在几岁开始分房睡呢?父母陪睡对孩子有什么危害吗?今天,为大家说说孩子分房睡的那些注意事项,你知道多少呢?你一定不知道原来父母陪睡会造成孩子性早熟,赶紧进来看看。
如果孩子长期和父母同床睡,难免会接触到父母的身体,对一名2岁的孩子而言,这种触摸可能会产生安全、温暖的心理感受。但是对于一个大孩子来说,却可能会产生自然的生理反应,而且父母之间的性 生活也对孩子产生负面的影响。有很多家长怕孩子晚上一个人睡觉害怕或是睡不踏实,就将孩子放到大床上与自己同睡,对于小宝宝来说可能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就需要避免了,以免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既然家长不适宜长期和孩子同床,但是孩子太小睡觉时又容易踢被子,究竟什么时候和宝宝分床睡更合适呢?如果孩子与父母同床睡的,最好在孩子3岁之前与父母分床睡。孩子3岁左右已经有最初的性别意识,也就是好说他们能分清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了,这是孩子心理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有独立意识和一定的自理能力,能够自己穿、脱衣服了。如果孩子一直依赖父母,会有碍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刚开始宝宝可能会因为怕黑或者各种原因不愿和爸妈分床睡,这时候建议妈妈在宝宝睡觉前跟他聊聊天或者说小故事,晚上睡觉的时候留一盏小夜灯,这样孩子也就比较有安全感。
长期和父母同床睡,孩子难免接触到父母的身体,对一名2岁的孩子而言,这种触摸可能产生安全温暖的心理感受。但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却可能产生自然的生理反应,而且父母的性生活也对孩子产生负面的影响。
分床睡可以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使孩子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并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作入睡前的准备,自己盖被子,早上自己起床等。习惯了自己照顾自己以后,孩子对其他行为规范也更易接受,对形成独立的人格很有帮助。而且分床睡能使孩子克服怕黑、怕怪物心理,变得更勇敢、不依赖他人哦!
分床而睡,会使大人和孩子的“私人空间”都变得更大了,宝宝不会因为你的翻身或其它动作而惊醒,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都更有保障,因此,宝宝和妈妈都能睡得更好。
孩子长大了,妈妈就应该适当地减少亲昵的行为,比如过多地亲吻、拥抱或者抚摸身体等等。或许宝宝可能一时之间会觉得妈妈不爱他了,所以都不愿抱抱他。虽然说妈妈要多加注意对孩子过多的亲昵举止,但还是要让宝宝能够感受到你的爱和关心,这样才不至于剥夺了孩子的安全感。所以建议妈妈要逐渐减少行为,而不是突然停止。
让孩子渐渐意识到自己已经慢慢长大了,不需要妈妈像对待婴儿那样对待自己,即便如此,妈妈还是爱着自己的,这样也能很好地淡化对妈妈的依恋,对孩子正常的性心理发展有很大帮助。
1、做好心理暗示
在宝宝3、4岁的时候,就开始给宝宝一些暗示,把分床描绘成一件很光荣、值得庆祝的事情。比如:“宝宝,你现在也算长大啦!为了表示庆贺,你将要拥有一张精美小床啦!妈妈还挺羡慕你的呢!” 平时给宝宝读绘本、讲故事的时候,尽量选择一些跟独立、分床相关的内容。
2、精心布置小床
小床买来后,跟宝宝一起,把小床布置得精美舒适,这样才能对宝宝有足够的吸引力。
不用急着跟宝宝分房,先让他在爸爸妈妈卧室适应一段时间,可以跟宝宝说明:“这么精美的小床,要不就摆在妈妈的大床旁边吧,这样妈妈也能多看几眼!”
3、过渡要自然
爸爸妈妈平时提到分床时,语气随意一点,不要让孩子觉得紧张。另外,孩子的睡前故事环节要渐渐转移到小床上,争取能在小床上把孩子哄睡。
4、鼓励和赞美
当孩子成功在小床入睡后,其二天早晨别忘了给孩子一些鼓励,让他知道,一个人在小床上睡是件很了不起的事。 还可以跟孩子约定好,比如在小床上睡一晚可以得到一个小奖励,连续睡3晚可以得到一个大奖励等等。
5、克服恐惧
宝宝不愿意分床或者分房,多是因为害怕,毕竟动画片、电影里的怪物形象还是挺多的,会给孩子一些心理压力。
还可以跟孩子一起,给小床起个霸气点的名字,比如“神圣之舟”,帮孩子壮壮胆;孩子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小喷瓶,装满水,叫做“神圣之水”;给孩子一个大点的毛绒玩具,叫做“宝宝守卫者”……总之就是给宝宝安全感,慢慢消解恐惧情绪。
1、确保安全
让孩子单独睡眠时,注意床离地面不要太高,以确保孩子万一不慎掉到地上也没有危险。若妈妈担心孩子会踢被子,可给他挑选合适的睡衣,并随着气温的变化选择不同厚度的被子。
2、睡前不孤单
对于有强烈依恋心理的孩子和容易产生孤独心理的孩子,入睡前可多加爱抚、多陪一会儿,讲些好听的故事让他愉快入梦,夜间常去照料,让孩子不感到狐单。在分床的最初阶段,孩子如怕黑,可在床边安个夜灯,待他(她)逐渐适应后再关上。
3、孩子耍赖不心软
刚分床睡时,有些孩子在父母费了很多工夫才把他安顿好,可一转身又跑到父母的床上,或者半夜醒来时偷偷溜到父母的床上赖着不走。遇到这种情况时,父母不能心软,要不然就会前功尽弃。家长应耐心地把孩子劝回到自己的床上,并多说些鼓励的话,实在不行,可陪孩子重新入睡后再离开。
1、恐惧心理
幼小的孩子往往分不清想象和真实,都会怕黑,害怕床下有鬼,害怕妖怪等,尤其当晚上家长不在身边时,这种害怕的感觉尤为强烈。
对策:要多给宝宝讲一些正面的、愉悦的故事;还可以和孩子玩捉迷藏,制造一些黑暗中有趣的记忆,增强宝宝对黑暗的“抵御力”;还可以选灯光比较暗的小夜灯陪伴宝宝入睡。此外,还要把房间里的杂物收拾干净,不让宝宝在黑暗中产生错觉。
Tips:在宝宝适应自己睡觉之后,就不要再给他使用小夜灯了。长时间使用小夜灯,对宝宝的视力发育并不是很好。
2、依恋心理
如果孩子出生之后就一直与父母睡,这会让他们有一种安全感,因而当父母要求分床睡时,孩子会极度缺乏安全感,所以就拒不配合。
对策:为孩子营造温馨的睡眠环境,在孩子睡前或起床前,父母最好都陪在孩子身边,这样孩子会感到父母其实离自己并不遥远,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
3、习惯心理
孩子长期和父母睡在一起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当这种睡眠习惯被打破时,必然会使孩子出现焦虑和不舒服的感觉,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对策:离开父母的怀抱,孩子自然是不习惯的,会感觉很孤单,这时可以让她抱着自己喜欢、信任的物品,比如布娃娃、玩具、小毛巾、小枕头等等,孩子感觉有好朋友陪伴,睡觉会更安稳一些。
4、孤独心理
孩子跟父母睡在一起时,不管是睡前还是睡醒后都可以看到父母在身边,可以说话、听故事,孩子就会觉得踏实、开心,单独睡觉时会感到一定程度的孤单。
对策:分床睡后孩子不仅会感觉孤单,还会有害怕的情绪存在,所以这时家长一定要耐心的陪伴孩子,陪孩子说说话、讲故事、唱儿歌,要等孩子睡着了之后才能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