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雨沈阳军区 沈阳军区守备师简史

2017-10-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核心提示:沈阳军区守备师简史概述 中国人民解放军守备第一师(第一个): 其前身辽东要塞师于1954年4月1日由公安18师师部和步兵138师3

核心提示:沈阳军区守备师简史概述 中国人民解放军守备第一师(第一个): 其前身辽东要塞师于1954年4月1日由公安18师师部和步兵138师3个步兵团、火箭炮210团及铁道公安高机团、军区海防巡逻大队和海岸炮连、高机连等在辽宁新金县组建,9月24日部队进驻外长山列岛,在十五个岛屿.

.. 沈阳军区守备师简史概述          中国人民解放军守备第一师(第一个): 其前身辽东要塞师于1954年4月1日由公安18师师部和步兵138师3个步兵团、火箭炮210团及铁道公安高机团、军区海防巡逻大队和海岸炮连、高机连等在辽宁新金县组建,9月24日部队进驻外长山列岛,在十五个岛屿设防,执行守备任务。

1956年6月23日辽东要塞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守备第一师,下辖1、2、3、4、5、6团(按广鹿、小长山、大长山、海洋、石城、獐子岛的顺序), 1961年2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守备第一师扩编为外长山要塞区,执行军级权限,同时撤消原守备一师及守备1、2、3、4、5、6团番号,改编为五个守备区、一个守备团(大长山守备团),9月整编后,辖广鹿、小长山、大长山(6月30日改为守备区)、海洋、石城、獐子六个守备区。

1960年11月28日旅大警备区授予守备1师守备1团老铁山哨所"红旗哨所"。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守备第一师(第二个): 1965年12月10日在大连夏家河子成立第二个中国人民解放军守备第一师,师长袁康、政委高玉璞,将守备2师守备11团(改为守备1团)、50军150师炮兵530团、警备区独立炮一团(第一机械化师)、坦克32团(第一机械化师)和警备区直属高炮营(149师高炮营)拨归守备1师建制。

全师辖4个团14个营、55个连,担负旅顺至大连一线防务。 1967年4月14日师部移防旅顺新市区。 1969年7月27日守备1师师部由旅顺移防亮家店。

196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守备第一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守备第一师,同时守备11团改称守备1团,炮兵530团改称守备1师炮兵团。独立炮一团和高炮营归警备区直属。 1970年3月将辽宁省军区独立2师6团(欠2营)改为守备1师守备2团。

1980年12月7—9日将警备区炮兵团(原独立炮一团)改为守备1师炮兵团。 1981年3月12日至18日守备1师炮兵团(原炮兵530团)调归守备12师建制。

1985年9月守备1师缩编为守备1旅。 中国人民解放军守备第二师: 其前身第一机炮师于1955年3月24日由公安第1师师部及第1、2团,第2师5团、志愿军独立团和炮兵23团组成,师辖4个机炮团、1个炮兵团、1个自行火炮团、1个高炮营,师部驻地金县亮甲店,归64军指挥。

1956年6月15日将第一机炮师调归3兵团建制。 1956年6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机炮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守备第二师,辖守备第11、12、13、14团和炮兵团。

1958年10月1日守备2师11、12团,1959年10月1日守备2师13、14团自行火炮营先后参加首都国庆阅兵。 1959年11月守备2师在南海8223.

6高地组建了我区第一个对海雷达站,是驻旅大陆军部队装备雷达的开端。 1963年10月13日 守备2师11团改编为警备区独立守备团,担任大连至旅顺地区防务, 守备2师改编为辖2个守备团、1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和1个自行火炮团。

1969年2月27日守备2、3师对调防务,守备2师由金县移防庄河、东沟县地区,师部驻地庄河黄柏树,守备12团驻地东沟县光头山,守备14团驻地庄河王家店,守备9团驻地马家堡子,自行火炮团驻地庄河沙里涂,炮兵团驻地东沟县大孤山。

1969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守备第二师,守备2师第12、13、14团改称守备第4、5、6团。 1976年7月14日守备2师自行火炮团改称坦克团。

1979年2月28日守备5团调佳木斯改为守备8师22团。 1981年3月12日至18日守备2师坦克团调归守备12师建制。 1985年9月守备2师缩编为守备2旅。 中国人民解放军守备第三师(第一个): 1959年3月7日由沈阳军区独立守备8、9、15团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守备第三师。

6月该师拨归39军领导。 1958年3月将守备15团(原边防3团)调归3兵团建制。担负黄金台至大连湾防务。

1959年4月守备15团调归守备3师建制。 1960年3月该师调往甘肃省酒泉地区,改为工程兵部队,该师番号撤销。 中国人民解放军守备第三师(第二个): 1963年3月在庄河黄柏树组建第二个守备3师,师长袁春田,政委王方成,成立时先组建师直和守备7、8团,另将警备区直属的炮570团和原归149师指挥的大鹿岛守备营调归该师建制。

该师组建之初,由沈阳军区从所属各军抽调干部组成42个连队的架子,从锦州步兵学校调两个学员队,160人任基层干部,抽调300名老兵做为骨干,并补充2280名新兵组成。

11月又在守备2师整编时,由该师编余的6个步兵连为基础,组建守备9团,以原守备11、12团自行火炮营为基础,组建师自行火炮团。

至此,该师组建完毕。师部驻地庄河黄柏树,守备7团驻地东沟县光头山,守备8团驻地庄河王家店,守备9团驻地庄河英烈士,自行火炮团驻地庄河沙里涂,炮兵团驻地东沟县大孤山。 1963年7月10日—20日接替50军149师防务,担负辽东半岛碧流河以东鸭绿江口的瓜洼沟地区沿海的守备任务。

1964年12月50军150师高炮营调归守备3师建制。 1969年2月27日守备2、3师对调防务,守备3师由庄河、东沟县移防金县地区,师部驻地亮甲店,7团驻地杏树屯、8团驻地董家沟、9团驻地石河,炮兵团驻地华家屯,自行火炮团驻地亮家店。

1969年7月21日—29日调守备3师进驻乌兰浩特、索伦、德伯斯、吐列毛吐、突泉地区担负守备任务,归16军指挥。

1969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守备第三师。 1970年1月改归吉林省军区领导指挥。 1981年11月1日该师改归白城守备区建制。

1985年9月白城守备区撤消,又改归赤峰守备区建制。 1992年随守备区一起撤消番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守备第四师: 前身是1965年8月至1966年2月广州军区工程兵第四支队(由广州军区第104工程指挥部为基础组建),下辖工兵6团、12团、建筑301团、302团、303团,部队先后入越执行筑路任务。

1967年6月至11月部队陆续回国. 1968年4月支队率工兵6、12团和建筑第301团由广州军区调归沈阳军区建制。

1969年10月在林西地区由工程兵第四支队部、建筑第301团和工兵6、12团部分人员合编组建沈阳军区守备第四师,辖守备10、11、12团,归40军领导指挥。 1970年1月改由辽宁省军区领导指挥。

1974年9月组建师炮兵团。 1980年10月增建师坦克团,由39军负责组建。 1981年11月该师改归赤峰守备区领导指挥。 1984年4月守备4师坦克团缩编为坦克营。 1985年9月守备4师与68军203师合编为守备4师。

1992年随守备区一起撤消番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守备第五师 1969年11月25日在黑龙江省扎兰屯组建沈阳军区守备5师,担负满洲里方向守备任务,师部于12月31日正式成立,师部由64军抽调人员组建,守备13、14、15团分别由黑龙江省军区独立2师步兵6团、10团和沈阳军区骑兵团依次改编,炮兵团由军区炮兵组建。

1980年10月增建师坦克团。

1981年11月改归白城守备区领导指挥。 1985年10月转隶23集团军。 1991年4月缩编为旅,划归黑龙江省军区。 1992年10月撤消番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守备第六师: 在长春市,由吉林省军区机关、独立4团、原沈阳军区守备17团、工程兵基建307团、308团3营及炮兵7、10、11、31师抽调干部组建沈阳军区守备6师;师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

司令部,置作训科、侦察科、炮兵科、通信科、军务 科、机要科、直工科、管理科;政治部,置组织科、宣传科、干部科、保卫科、群工科;后勤部,置战勒科、供应科、装备科、营房科、卫生科。

师直属高炮营、侦察连、警卫连、通信营、工兵连、防化连、教导队、师医院、汽车连、司机训练队、修理所、军械仓库、军需油料仓库、招待所、农场。

下辖守备16、17团和炮兵团,全师编制3995人,各种枪1685支(挺),各种火炮104门,各种车辆154台。隶属沈阳军区建制,归吉林省军区领导指挥。

部队组建后由长春市移防至内蒙古扎鲁特旗。 1976年2月29日师通信连扩编为通信营,师炮兵团按一个122榴弹炮营、两个85加农炮营编成。 1977年3月7日师警侦连改为师特务连,师汽车队改为师汽车连,师通信营通信连改为师高炮营高机连,将原独立2师通信连改为师通信营通信连。

1978年7月17日进行扩编,师特务连改为师警卫连,组建师侦察连、工兵连、防化连、司机训练队,新组建守备18团,团特务连分编为团特务连、通信连、师直组建工程营。

1980年10月27日守备6师由坦克5师抽调官兵组建守备6师坦克团,辖3个坦克营,装备T-34坦克56辆。 1981年9月22日拨归白城守备区建制。

1985年11月1日守备6师坦克团撤消,缩编为坦克营,原204师与守备6师合编,所辖610、611、612团、炮兵团分别与守备16、17、18团、炮兵团合编,隶属赤峰守备区建制。

1991年4月7日守备6师缩编为守备6旅,辖3个守备营、1个130加农炮营、1个85反坦克炮营,1个高炮营,1个通信营和1个教导队。 1992年10月该旅撤消番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守备第七师 守备7师1978年8月组建隶属黑龙江省军区,驻地北安市,辖守备19、20、21团,炮兵团,其中守备19团前身为1976年12月沈阳军区独立守备团改称的沈阳军区守备19团。

1980年10月由23军负责增建坦克团。

1985年9月缩编为坦克营,1989年9月撤消。 1985年10月1日隶属23集团军建制。 1991年4月划归黑龙江省军区建制。 1992年10月撤消守备7师番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守备第八师 1979年4月在佳木斯以沈阳军区守备2师5团为基础,扩编为守备8师,辖守备22、23、24团,炮兵团,其中守备2师5团为守备22团,驻地佳木斯市,隶属黑龙江省军区; 1980年12月由坦克3师帮助组建师坦克团,1985年9月缩编为坦克营,1989年9月撤消; 1985年10月1日隶属23集团军; 1991年4月划归黑龙江省军区,5月守备8师缩编为团,并对保留下来的守备22团进行扩编,守备8师撤消,守备22团划归佳木斯军分区。

1992年10月撤消守备22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守备第九师 1968年9月在绥化镇重新组建黑龙江省军区独立1师,1969年11月师部移驻牡丹江市,所辖各团移防牡丹江地区; 1976年2月改称黑龙江省军区独立师; 1981年1月17日将黑龙江省军区独立师改为沈阳军区守备9师,隶属黑龙江省军区,所属步兵1、2、3团改为守备25、26、27团,独立师炮兵团、坦克团也改为守备9师炮兵团、坦克团(1980年10月由坦克3师负责组建,1985年10月撤消)。

1981年12月隶属于68军; 1985年10月隶属于16集团军; 1991年4月划归黑龙江省军区,5月守备9师缩编为团,并对保留下来的守备27团进行扩编,守备9师师部撤消,守备27团牡丹江军分区。

1992年10月撤消守备27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守备第十师 1961年2月15日,沈阳军区命令,以六十四军步兵第五七0团、第一九0师轮训队、通信营和吉林省军区的3个独立连为基础组建长白山岳师,3月13日总参谋部批准番号改称“陆军第二一三师”。

师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下辖步兵第六三七团、第六三八团、第六三九团,共编2523人。

归吉林省军区建制。师部驻安图县二道白河。1970年6月迁至汪清县柳树河,1985年10月3日迁到延吉市。 1964年12月28日,沈阳军区命令,陆军第二一三师改编为吉林省军区独立师(驻地未变),将步兵第六三八团、第六三七团、第六三九团依次改称为独立师步兵第一团(3营制)、第二团(2营制)、第三团(2营制)。

同时,在汪清组建步兵第四团,师直属独立炮兵营。

全师共编6920人。 1966年7月21日,沈阳军区命令,将吉林省军区独立师改编为吉林省军区独立第一师,隶属关系不变。 1969年8月7日,军委办事组指示,将独立第一师步兵第四团和师炮兵营合编为该师炮兵团(3营制),并组建师高炮营(4连制)。

1970年5月7日,沈阳军区命令,独立第一师步兵第三团转隶通化军分区建制,并改编为吉林省军区独立第四团;将独立第二师步兵第七团调归独立第一师建制,并改编为该师步兵第三团。

独立第一师师部移驻汪清。 1972年10月15日,沈阳军区批复,独立第一师组建相当团级农场和相当营级马场, 1976年2月29日,沈阳军区命令,将独立第一师改称为吉林省军区独立师,其所辖3个步兵团和炮兵团依次改称为独立师步兵第一团、第二团、第三团和炮兵团。

1978年3月25日,沈阳军区通知,独立师组建工程营(6连制),编1000人。9月15日.沈阳军区通知,独立师农场正式列编(正团级)。

1980年10月31日,吉林省军区奉命,由守备3师自行火炮团1个营扩编组建独立师坦克团,番号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吉林省军区独立师坦克团”。共编867人。12月31日,吉林省军区奉命,将吉林省军区独立师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守备第十师”。

其辖属的步兵第一、二、三团和炮兵团、坦克团,依次改称为守备第二十八团、第二十九团、第三十团和师炮兵团、坦克团。撤销师工程营。 1981年11月1日,沈阳军区通知,将守备第十师从12月1日零时起成建制转隶于第六十八军建制。

1985年9月转隶第16集团军领导指挥。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守备第十一师 1964年10月28日总参谋部批复同意将陆军第50军第150师改称辽宁省军区独立师。

1980年12月辽宁省军区独立师改编为沈阳军区守备第11师,独立师所属3个步兵团改编成守备31、32、33团,独立师炮兵团、坦克团(1980年10月由68军组建坦克团)改称守备11师炮兵团、坦克团; 1981年11月改归赤峰守备区领导指挥。

1992年随赤峰守备区撤编。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守备第十二师 1981年5月4日将铁道兵第十四师机关、大部分直属分队及其68、69团的1个营部、8个连共2494人,调归沈阳军区改编为守备第十二师师部。

由承德进至赤峰,归辽宁省军区领导指挥,其所辖为 守备第三十四团由军委工程兵第二一四团改编. 守备第三十五团由军委工程兵第一二八团改编.

守备第三十六团由军委建筑工程兵第二一七团改编 坦克团由沈阳军区守备第二师坦克团改编. 炮兵团由沈阳军区守备第一师炮兵团改编. 师直辖有通信营,高炮营,工兵营,汽车营,警卫连,侦察连,防化连,炮兵指挥连,教导队全师总兵力7865人, 编有59式坦克65辆,122榴弹炮18门,152加榴炮18门,130火箭炮18门,85加农炮54门,82无座力炮162门,82迫击炮81门,120迫击炮18门。

1981年11月改归赤峰守备区领导指挥。 1985年9月与68军202师合编为守备12师。 1992年,与守备区一起撤消番号。 沈阳军区外长山守备师 1961年2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守备第一师扩编为外长山要塞区,执行军级权限撤消原守备一师及守备1、2、3、4、5、6团番号,改编为五个守备区、一个守备团(大长山守备团),9月整编后,辖广鹿、小长山、大长山(6月30日改为守备区)、海洋、石城、獐子六个守备区,其中海洋、石城、獐子守备区执行副师级权限,其他三个守备区执行团级权限,另外将警备区海上交通运输大队和沈后修船厂拨归该区建制,编制总人数15880人。

司令员刘德才,政委胡立声。 1982年12月将外长山要塞区改为外长山守备师,下辖6个守备团和1个船运大队。 1985年9月20日外长山守备师撤消大长山守备团,小长山守备团缩编为守备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