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卢煜明 香港科学家卢煜明:香港有条件培育更多优秀科研人才
新华社香港10月6日电(记者张雅诗)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结果5日揭晓,热门人选之一、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教授卢煜明与这项殊荣擦肩而过。卢教授的研究成果对医学发展影响深远,他在科研路上展现的坚毅精神为年轻一代树立了良好榜样。他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香港有条件培育更多优秀科研人才。
9月中旬,卢煜明凭血液DNA研究而开创的“无创产前诊断”技术,连续获得两项科学大奖——有“中国诺贝尔奖”之称的“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以及被誉为诺贝尔奖预测指标的“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成为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大热人选。
尽管卢煜明未能再下一城,但他的研究已赢得世界注目。他自1997年开始发表的14份相关科研文献,至今已被引用逾6000次,反映其研究在科学界获得广泛认可。
“很高兴我的研究在国际上受到注意。”卢煜明在诺贝尔奖结果公布前夕接受新华社访问时表示,研究结果得到国际传媒和科学家关注,对于香港科研发展来说是好事,相信有助进一步带动科研气氛。
卢煜明认为,香港科研的未来充满希望,尤其近年不少香港科学家入选国际科学院,加上政府积极鼓励科研创业,各界慷慨捐助,这都有利于香港整体科研事业发展,培育科研人才。
通过“无创产前诊断”技术,医生只需检测孕妇血液,便能诊断胎儿是否患有唐氏综合征,准确度超过99%,更可避免抽羊水检查而导致流产的风险,是一项重大突破。这技术于5年前开始临床应用,目前全球有超过90个国家采用。
卢煜明告诉记者,这项技术的研究过程挑战重重,初期他的研究成果被视为没有价值。
上世纪80年代,卢煜明在香港完成中学课程后负笈英国剑桥大学,其后到牛津大学接受医学训练,期间学习为孕妇抽羊水作产前诊断,这是当时最准确的诊断方法,但有0.5%机会流产,于是触发他钻研更安全的检查技术。
“我说服了教授,让我到实验室做实验。”卢煜明说,这项研究自1989年开始,做了8年仍未见成果。1997年,他回香港加入中文大学,重新订立研究方向,发现孕妇血浆含有高浓度胎儿DNA,从而开发“无创产前诊断”技术,在2011年推出市场。从无到有,前后共22个年头。
“我们最初就这技术拿到了专利,但是一开始没有人要,后来有一家公司要了,几年后把它还给我们。”卢煜明笑言,他做事比较执着,一旦开了头就觉得有责任把事情完成。
卢煜明凭着当初一个“天真”的想法,加上坚韧不拔的意志,成就了今天惠及大众的骄人成果。除了产前诊断,研究团队计划将有关技术应用于器官移植排斥测试和癌症诊断。“我们希望最后发展到像无创产前诊断一样,一个血液测试,就能诊断多种癌症”。
一直醉心科学的卢煜明将研究视作兴趣,享受与团队成员一起讨论和解决难题的过程,坦言对诺贝尔奖这样的重量级奖项没敢多想。“世界上有很多优秀科学家,有很多重要的发现,其实我们每个人只需要做好自己”。
作为中文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卢煜明埋首研究的同时也肩负起作育英才的责任,对于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投身科研感到欣慰。“年轻人的本钱是时间,如果想试,就应该尽量去试,不要太多顾虑。”他认为,做科学家一定要有国际视野,他鼓励年轻人争取多与国外专家交流,到国外顶尖大学感受浓厚的科研气氛,将所学带回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