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幼仪小脚 《小脚与西服》 张幼仪的人生故事点滴
张邦梅(张幼仪八弟张禹九的孙女)曾经就读哈佛大学东亚研究,由于专业原因和好奇,录音采访了张幼仪,张幼仪的自述和张邦梅的评语就是《小脚与西服》一书。这书值得一读。张幼仪的自述,基本上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东西,包括“仁义礼智信”等很多传统道德观念。
张幼仪家族有几个事情:
张幼仪没有裹小脚,小时候在哥哥的干预下,没裹小脚。
张幼仪的赚钱能力,确实了得,不过不是那本书的重点。基本上通吃,工作,银行行长收入不菲,实业,云裳公司养活了弟妹,而且使得妹妹成为上海滩著名服装设计师,股票,第一套自己名下的别墅,是1928-1930股票牛市赚来的,期货,主要是棉花和黄金期货,连邻居一个女的到了香港,还念念不忘告诉她当初在上海范园赚钱真容易(那个女的经常早上到张幼仪家听张幼仪电话下单,然后回家做一模一样的交易,钱就这么赚了)。
张幼仪的父亲曾经其实并不富有。由于儿子被诬陷偷东西,张幼仪的父亲从老宅搬出来的时候没钱,过年的时候,还是因为有人请他看病,拿回了2个还是4个大洋的收入,此前他给人看病一般不收钱。信誉有价,后来张幼仪的父亲做生意致富,但也不是巨富。张幼仪的母亲去世的第100天,张幼仪的父亲在悲伤中过世。双亲的葬礼,花光了张家的很大部分钱。
在双亲去世没多久后,有一天夜里, 张嘉璈夫妻一起梦见母亲,训斥他们任凭弟妹在郊区生活困难,而自己在范园的洋房享受,第二天张嘉璈夫妻把洋房让给了弟妹居住,自己出去租房。张嘉璈的夫人在抗战期间去世,张嘉璈为了把夫人遗体归葬上海,把这套洋房的产权卖给了徐志摩的父亲。张嘉璈在美国去世前,最后的心愿是归葬上海,应该是希望和夫人合葬。
张幼仪有个姐姐,很聪明,和她一起去读的免费师范学校(苏州开明富人出资设立的),姐姐说一定要嫁个有钱人,有一辈子都吃喝不完的财富的那种,结果她姐姐真嫁了一个光商铺就有十几处的富人,不过好赌,为了防止把家败光,因为算命的说她最终会变穷,所以她姐姐和她姐夫把部分地契(房产证)放在张幼仪的银行保险柜里面。
有一天他姐夫来说需要银行保险柜里面的房产证,她不能不给,最终全部败光。还好张兄弟姐妹有点钱的不少,他们基本生活还有保障。
张幼仪家族的家教,应该算是家传几百年,此前已经传了几十代了(祖上做官的不少,爷爷还曾经是县太爷),张君劢,张公权到美国靠在大学教书和研究谋生,张邦梅(张幼仪八弟张禹九的孙女)的爸爸是耶鲁大学教授,弟弟好像是布朗大学毕业的,张邦梅自己哈佛大学毕业后在家住了2年后考了耶鲁大学的法律,毕业后拿到了律师执照。
###### 张幼仪(张嘉玢字幼仪)是徐志摩的元配夫人,1920年冬前往英国伦敦与丈夫徐志摩相聚。在此期间,徐志摩结识了随父在欧洲游历的林徽因,渐生好感;徐志摩断然于1922年在德国柏林与张幼仪离婚。后来,张幼仪一人带着在柏林生产的第二个儿子彼德生活,还到德国的大学里学习幼儿教师训练,在小彼德生病死后,于1926年束装回国。
回国后的张幼仪基本上一直在上海生活。1927年,张幼仪的双亲去世,张幼仪就担负起照顾弟妹的责任,张幼仪的四哥张嘉璈(字公权)便把自己在上海英租界海格路125号的房子让给弟妹们居住。这样,“范园”就由张幼仪及儿子阿欢、四妹嘉蕊、八弟(张嘉铸字禹九)共同居住,张幼仪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女主人。
1930年,张幼仪在股票市场赚了钱后,又在“范园”的空地上为徐志摩的父母盖了一所房子,这样徐志摩的父母就和张幼仪住在一起了,他们来往一直都很密切,一直到徐氏父母去世。
“范园”的房子都是西式建筑,有高大的落地大玻璃窗,有专门停汽车的车库,还有专供娱乐的麻将室和乒乓球房。从1927年至1949年,张幼仪一直居住在上海海格路125号。
张幼仪住进范园后,先在东吴大学教过一学期德文,接着出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的副总裁,还担任了服装行“云裳公司”总经理职务,将事业做的风生水起,显示了其在经济方面特有的才能。
在抗日战争和国内战争,张幼仪的财运也特别旺,比如她曾买了两箩染军服需要的染料,等价钱涨到一百倍时等没法从德国进货时才卖掉。有了这笔不扉的资金,她又开始投资棉花和黄金。如果做这些事情的人是国民党政府要员,人们往往会说他是在发“国难财”,而对于张幼仪这样一个人来说,似乎上升不到那个高度,只能说她是一个精明的女商人。
张幼仪在各个方面的成功是有背景的。比如说她能在东吴大学教德文,那时因为她在德国学习幼儿教师,生活了多年,德语自然驾轻就熟;出任女子银行副总裁,则是因为她的四哥张公权是中国银行总经理并创办了在金融界极具影响的《银行周报》,人们找她是看重她的关系;出任云裳公司总经理是因为张家兄弟都有留学海外的经历,他们希望把外国的流行服装带到上海这个大都市;张家八弟张禹九负责日常业务,期望把云裳公司做成一个“集成衣店和服装订做于一身”的公司,张幼仪大方、能干、稳重,自然是出任总经理的最好人选。
因此可以说,张幼仪的出色表现,固然和她自己的才能有关,但和张家兄弟们的鼎力相助也有着密切的关联。
“范园”不但是张幼仪的居家之所,也是张家人团聚的地方,更是张幼仪两个哥哥举办各种私人聚会的社交场所。
张幼仪的二哥叫张嘉森(字君励)和四哥叫张嘉璈(字公权),在中国近代史上都是响当当的对中国历史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
张君劢青年时留学海外攻读政治学,回国后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和唯心论哲学研究,有“玄学鬼”之称,和梁启超、徐志摩、张东荪等人关系密切,是中国民主社会党的领袖和创始人。抗战时期,张君劢加入到中国民主同盟等民主党派团体,成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几个头面人物,因为其政治方面和共产党密切合作,成为共产党反对国民党独裁专制的政治盟友。
1946年初,张君劢过60岁生日时,周恩来还亲自送了他一块“民主之寿”的寿匾。
抗战胜利后,张君劢并没有象其他著名民主人士(如张澜、章伯钧、罗隆基、黄炎培、李济深等人)那样和共产党继续合作下去,而是上了蒋中正的大船。最具标志性的是1948年国民党政府在南京召开国民大会,民盟大部分党派团体和共产党都进行了抵制,唯有张君劢等一两个小党派参加。
因此,在1948年共产党首批开列的43名战犯名单中,张君劢以一介书生赫然名列于众多国民党军政大员之中,是第43名战犯。
1949年3月,张君劢看到国民党政权失败后,移居澳门,后讲学于印度。1952年,张君劢转赴美国加州定居,晚年致力于清理中国文化遗产,转向儒学的研究。
张公权是中国近代史著名的金融家和实业家,信奉“实业救国”,显然他走的是和作为政治家的二哥张君劢走的是一条不同的路。张公权成名很早,在北伐战争时期,他已经是上海滩声名远扬的中国银行总裁。
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需要军饷维持开支,蒋中正通过多种关系搭上中国银行这条线,得到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因此可以说,蒋中正能够率领军队打败北洋政府,统一全中国,和张公权通过中国银行鼎力相助有极大的关系。
1927年,张公权的母亲去世,身为国民革命军北伐总司令的蒋中正为了拉拢从未谋面的张公权,突然现身于灵堂上纳头便拜,让非常看重礼节的张公权好生感动。
张公权是妹妹张幼仪和徐志摩的提亲人,他看重徐志摩的才华才为妹妹提了这门亲事。以后随着徐志摩和才华和名气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徐志摩和张幼仪离婚后,张家弟兄对徐志摩的关系也一直都很好。最后徐志摩没有出现在张家父母的葬礼上,虽然张家兄弟觉得这并没有什么,但这让张幼仪心生不快。
据张幼仪说:“徐志摩没有出席任何一场我父母的大殓仪式。我并不指望他为了我的情面到场,却希望他能看在我兄弟的面子上露面;可是我兄弟并没有因为徐志摩缺席而觉得受辱。”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张公权被蒋中正为首的国民政府看中,先后担任过铁道部长、交通部长等职,在任期内他想方设法筹资修建了多条铁路,为中国的道路建设和抗战做出实际贡献。
1949年4月,张公权在大陆政权易手之际,携全家去了澳大利亚,担任悉尼一所大学的教授。1953年后,他赴美国加州任教并从事经济研究,渡过了自己的晚年。
张氏兄弟有这样神奇的经历,自然会或多或少影响着二妹张幼仪的生活。
1934年,二哥张君劢让张幼仪担任由他创办的国家社会党的会计。张幼仪问二哥为什么要她做会计时,张君劢说希望她管好国家社会党的钱袋子,有些可出可不出的钱需要她拖一下,再做决定。张幼仪说:“我认为二哥只是希望他可以跟别人说:‘我得请示请示我们的会计’,这样他就不必老是拿钱出去了。”事实上,张幼仪对于这种理财的事情做的很好。
张氏兄弟在军政界人脉关系很广,经常会有一些朋友来造访,张氏兄弟总喜欢把客人领到“范园”来款待,用张幼仪的话来说,就是“我在自己家里款待二哥和四哥,他们爱来我家胜过上馆子。”他们把“范园”看作家族的“大本营”。
张公权请朋友们来“范园”而不请在自己家里是有原因的,因为张公权的太太喜欢搓麻将和吸鸦片,如果让朋友光临看到这种状态,对于很爱面子的他来说是一种失礼的行为。
张君劢的朋友就更广泛了,接触的人也更多。张君劢的太太不喜欢平静的生活被络绎不绝的找老公的人所打扰,有一次她抱怨道:“如果佣人老是伺候你朋友的话,他们还能(为家里)做什么事儿?”
正因为此,张氏兄弟总喜欢把客人带到“范园”来招待,张幼仪也落落大方的处置的妥妥当当,让哥哥们觉得很有面子。有一次张君劢问张幼仪:“怎么都没听到你埋怨那来拜访我的人呢?”张幼仪认真的回答道:“和别人谈话是你的工作。要是大家老不来找你,你表示你事情做的不好。”
玄采薇(经常去“范园”陪张幼仪打麻将的麻友)清楚的记得那是在1948年前后,有一次她正在“范园”搓麻将,忽然电话铃响起,佣人接到电话,说是叫“太太”的,马上把电话交给张幼仪。原来是二哥的朋友——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张群到了上海,让张幼仪去接他。张幼仪赶紧把麻将局散了,玄采薇的丈夫开着自家车,就送张幼仪到火车站去接军政大员张群去了。
1946年初,张君劢借60大寿之际,在“范园”款待一些政界人士和朋友,还邀请了共产党领袖周恩来(那个时期周恩来率一批共产党干部在上海做统战工作)。那天张幼仪作为女主人招呼宾客干杯喝酒,居然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来作客的周恩来看到这个女子酒量如此之大,还大吃一惊。
总之,“范园”不但是张幼仪居家娱乐的场所,也是张家社交活动、举办家宴的地方,而负责统筹安排的那个精明能干的女主人,就是张幼仪。
1949年4月,张幼仪在上海解放前夕,搭乘最后一个航班前往香港,1974年又转赴美国,就再也没回到大陆,从此离开了让她魂牵梦萦的“范园”。
张幼仪从“范园”出走后,“范园”就数次辗转易主,由作家夫妇朱雯和姚罗洪居住。朱、姚二位在民国也是有名的文化界人士,朱雯和钱钟书的夫人杨绛是同窗友好。有资料显示,在1953年还没有他们迁往他处的记录。
1950年代初战事结束后,徐志摩和张幼仪的儿子徐积锴飞回上海,想要要回他名下的两套房子,没成功,1980年代,徐积锴回到大陆探亲寻祖,再次想要回在上海“范园”的那两幢房子,但由于当时政策的限制,他并没有得到官方满意的答复。
而据张邦梅(张幼仪八弟张禹九的孙女)在1986年夏天到上海寻访张氏家族在上海的旧居,发现昔日的“范园”的一部分已经是一家部队医院-八五医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