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消除孩子嫉妒心 孩子嫉妒心特别强怎么办

2017-12-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孩子在出现嫉妒心理的时候,肯定会通过一些语言和动作来表现出来.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行为,善于当孩子的听众,并且要耐心的帮他排除嫉妒心理.当孩子

孩子在出现嫉妒心理的时候,肯定会通过一些语言和动作来表现出来。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行为,善于当孩子的听众,并且要耐心的帮他排除嫉妒心理。当孩子产生嫉妒心理,在发脾气的时候,父母不能一下就对他的嫉妒心理批评,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做一些其它事情来转移一下,比如一起玩一些玩具等,慢慢等孩子平静下。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好的育人环境可以影响孩子形成良好的品质。作为家长要学会理解、宽容、接纳他人,凡事不要过分计较,考虑问题能站在别人的角度等等,潜移默化中孩子学会的是善良、包容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反之,在一个满是抱怨、充满嫉妒、斤斤计较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耳濡目染,父母传递给他的更多地是自私自利、算计和仇恨等负面影响。

言传身教并重研究表明,生活在充满嫉妒的家庭中的孩子,因受家庭成员的影响,也往往具有较强的嫉妒心。所以,家长要率先垂范,以自己美好的言行来教育孩子。当家长发现孩子显露出嫉妒的萌芽时,不要严加指责,更不能冷嘲热讽,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应态度诚恳地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然后和孩子共同分析问题,在和风细雨中消除其心中的种种困惑。

家长不要盲目攀比,要正确对待孩子间的差异,不要总拿别人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不足比。无谓的攀比不仅打击了自己孩子的自信心,还容易滋生孩子的嫉妒心理。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一定要告诉孩子嫉妒心的危害性,要让孩子明白这是一种病态的心理,如果孩子有嫉妒心理的话就会慢慢对他人产生怨恨,非常不利于同学之间的团结和友谊。对自己和他人都是危害非常大的,嫉妒心理往往还会导致报复行为的发生。

虽说嫉妒是一种可以理解的正常情绪反应,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可以采取听之任之、放任不管的态度,那么嫉妒心理将会对孩子的人格产生极大的危害,因为经常的嫉妒反应情绪,会演变为人格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孩子嫉妒心过强,也容易受外界的刺激,而产生诸多不良情绪。这不仅影响进步,而且对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嫉妒心理的危害主要是它会腐蚀人的灵魂,但是父母往往会忽略了它对孩子幼小心灵的伤害。父母要了解孩子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帮助孩子摆脱嫉妒心理的纠缠。

往往孩子会有嫉妒心理都是由于自己不自信造成的,现在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且自我意识比较强烈,一旦受到了什么挫折,就会产生自卑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越想维护自己的自卑心理就越喜欢贬低别人来平衡自己,所以容易产生嫉妒心理。所以一定要帮助孩子树立起自信。

引导孩子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同时也要学会发现自己的优点。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只有学习别人的优点不断弥补自己缺点、博采众长的人才能不断的进步。作为父母要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适时赞赏孩子、鼓励孩子,让孩子充满自信,微笑着迎接人生中的一个又一个比赛。

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了提高之后,父母要引导孩子对比一下,通过努力获得的超越别人是不是比嫉妒别人而超越别人有意义的多。要让孩子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经验,让自己做的更好,这样才能超过别人。孩子明白了这些道理后,那么嫉妒心理也就不存在了。

作为父母应该开导孩子,让孩子真正明白:一个人的成功不仅要靠自己的努力,更要靠别人的帮助,荣誉既是成功者的也是大家的,人们给予赞美、荣誉,并损害不到其他任何人的利益。

孩子还不能全面地看问题,不能对自己和他人进行正确的评价,这就要求父母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注意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减轻孩子的嫉妒心。

虽然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要做孩子之间的比较,但是我们还是要让孩子明白,他自己的努力和进步最重要。总和别人比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一定得强过别人才有资格得到父母的爱。如果自己比不过别人,那可能就不值得父母爱了。

这样的孩子,当自己脆弱的时候,当自己暂时停滞不前的时候,很难接受真实的自己,他都可能会不喜欢自己。所以,我们必须让孩子明白,因为我们很爱他,所以每一次成功,我们会和他一起庆贺,每一次失利,我们也会和他一起寻找新的目标。我们期待的是他的积极和努力。

如果需要比较,建设性的做法是拿他的表现和作品与他自己上一次的做比较,当我们鼓励孩子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时,他们往往会做得更好,这会有利于孩子自我价值感的发展。因为和自己做比较,关注点就会落在进步上,而不是一定要比别人强。

嫉妒心理不可有,因为这将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各位家长朋友,生活中一定要对孩子做好监督,严防他们产生嫉妒心理,一旦发现,应尽早帮助其克服掉,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爱孩子本身,而不是他的附属品,要让孩子明白,我们对他的爱是无条件的,而且是不会变的。我们要告诉他,“爸爸妈妈爱你,你是我们的孩子,我们最爱你。”我们爱的是他这个人而不是他的成功。这样孩子才能在内心建立最安全的信任感,他不会为了讨好父母而出现某种行为,也不会为了成功才去参与游戏。

安全感是儿童生存的基本需求。有安全感的孩子情绪稳定,性格坚定平和,遇事不会惊慌失措,能较好地融入与同学的交往关系,能现实、理智地处理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则表现为情绪波动大、胆小怕事、社会回避、自闭、性格孤僻、承受挫折的能力弱等人格倾向。

在负面情绪中的孩子,往往容易表现出过激的行为。当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后,我们需要先帮孩子冷静下来,认清自己的心情。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接受自己的很多面,阳光的、狭隘的、大方的、小气的……每个人都是个多面体,当我们忍不住生出负面念头的时候,第一步,是要去接纳它,知道那也是自己的一部分,然后才是分析该怎样面对那样的念头。

一般来说,冷静下来的孩子都会意识到自己的冲动之举欠妥,这时,我们只要给他一些提示,给他一个台阶,帮他走出困窘的境地。当他感受到你的爱和支持时,也会带着新的目光去寻找别人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