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武生儿子 龚武生:抓住全面建成小康娄底的"牛鼻子"

2017-11-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市州委书记访谈夯实幸福娄底的物质基础--访娄底市委书记龚武生本报记者 段云行 贺威 通讯员 王卫光 吴晔12月5日上午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市州委书记访谈

夯实幸福娄底的物质基础

——访娄底市委书记龚武生

本报记者 段云行 贺威 通讯员 王卫光 吴晔

12月5日上午,娄底市举行娄底经济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闻发布会。中午,娄底市委书记龚武生顾不上休息,欣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畅谈如何结合娄底实际、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奋斗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党对发展道路、发展目标的清醒把握和高度自信。”龚武生这样开场。

对于小康娄底,龚武生说,娄底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幸福娄底建设目标,正是小康社会的实践。他坦诚地说:“实现这个目标,娄底有压力,但我们有信心。讲有压力,是娄底经济总量小、基数低,要赶上全国、全省的发展水平,任务还十分艰巨。讲有信心,是指娄底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历届党委政府为娄底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今年娄底市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特别是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项目不放手,大力实施六个‘四年行动计划’,围绕基础产业、基础设施、民生改善上了一大批成长性好、拉动力强的好项目、大项目,比如华菱涟钢汽车板、三一新材料、大丰和电动汽车、沪昆高铁和6条高速公路等,特别是在今年大环境趋紧的形势下,仍然保持了两位数的投资增速,这些都为我们奠定了赶超、跨越的基础。”

龚武生强调项目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娄底的物质基础。他说转方式调结构靠项目,完善基础设施靠项目,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还得靠项目。因此,抓住了项目这个关键,就是抓住全面建成小康娄底的“牛鼻子”。

龚武生说:“我们对全市重点项目分成工业交通、城市建设、商贸物流、社会事业、农业农村五个项目组,实行市级领导带头挂点包干,从实践来看,效果显著。1至10月,全市施工项目1376个,新开工项目1028个,分别增长38.2%和51.6%,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8.93亿元,增长36.8%,居全省第三。”

今年以来,娄底市相继出台了工业倍增、化解义务教育“大班额”、交通建设、城乡环境整治、服务业发展、绿色娄底建设等六个“四年行动计划”,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龚武生说,娄底要牢牢把握国家扩大内需、中部崛起、加强“三农”、武陵山片区开发、老工业基地振兴、两型社会改革试验、产业转移等机遇,找准结合点,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的“笼子”和投资商的“脑子”。要上一批工业技改项目、重大投资项目、新兴产业项目、交通项目、城市建设项目和社会民生项目,做到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保持强劲的投资拉动效应,不断打牢实体经济基础。

龚武生认为全面建成小康娄底,改善民生是首要。他说:“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要抓好民生项目。一是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更加注重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深入推进中心城区化解大班额问题四年行动计划,加大对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教育投入,破解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读书难等问题。

二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就业和收入,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鼓励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三是建立更可靠的社会保障,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实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切实做好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工作。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改善城乡居住条件和人居环境。

四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切实注意防范民间融资、房地产调控、重大安全事件等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密切关注网络舆情,认真解决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着力化解社会矛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入开展平安娄底创建,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