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航航班备降成都最新消息 机长刘传健讲述20分钟奇迹备降

2017-09-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副驾驶徐瑞辰面部划伤▲乘务员周彦雯(身体已无大碍)5月14日早上,四川航空(下文简称"川航")由重庆飞往拉萨的3U8633航班,在四川空域内飞行途中时,驾驶舱右侧玻璃突然破裂,驾驶舱瞬间失压,气温降低到零下四十摄氏度--在意外发生后,万米高空中,机组副驾驶徐瑞辰半个身子被"吸"了出去,大量机载自动化设备失灵,机组向地面控制台发出了"7700"信号(表示遇到紧急状况),紧急求助.危急关头,3U8633航班机长刘传健,在自动化设备失灵情况下,依靠二

▲副驾驶徐瑞辰面部划伤

▲乘务员周彦雯(身体已无大碍)

5月14日早上,四川航空(下文简称“川航”)由重庆飞往拉萨的3U8633航班,在四川空域内飞行途中时,驾驶舱右侧玻璃突然破裂,驾驶舱瞬间失压,气温降低到零下四十摄氏度……在意外发生后,万米高空中,机组副驾驶徐瑞辰半个身子被“吸”了出去,大量机载自动化设备失灵,机组向地面控制台发出了“7700”信号(表示遇到紧急状况),紧急求助。

危急关头,3U8633航班机长刘传健,在自动化设备失灵情况下,依靠二十年飞行经验,手动操纵,于7时40分左右,成功让飞机备降在了成都双流机场,挽救了119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整个备降过程前后仅仅20分钟。

驾驶舱挡风玻璃突碎

5月14日清晨,多位飞行圈的朋友爆料,四川航空从重庆飞往拉萨的3U8633航班发出7700的紧急代码,当时飞机已经掉头。据悉,7700应答机编号表示飞机上有病人或飞机故障等情况。

9:20左右,四川航空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情况说明:5月14日,3U8633重庆至拉萨航班因机械故障备降成都,航班已于7时40分左右安全落地,旅客已有序下机休息。当天中午,川航换机执行成都至拉萨航班。

飞行圈人士表示,这趟在重庆前往拉萨途中改降成都的川航航班,有可能完成了近年来国内最有挑战的一次飞机特勤处置和紧急着陆。从图片看,驾驶舱右侧挡风玻璃消失,应该是在高空突然破碎,周边设备也向外飞出,这是非常罕见的故障,诱因还需要调查。这种情况下机组即便没有受伤也会受到极大心理冲击,还能稳定情绪驾机着陆,机组非常了不起。

据了解,民航史上也曾发生过类似事故:1990年6月10日,英国航空5390航班BAC111客机左风挡脱框,没有系安全带的机长被吸出机外,幸亏被副驾驶和随后赶来的空乘抓住,飞机在副驾驶操纵下安全备降。调查发现,飞机在事发前一天检修过风挡,机务用了错误型号的螺栓固定风挡,导致在巡航时无法承受压力差而迸裂。

▲机长刘传健(中)和3U8633航班机组人员

机长讲述:飞机震动非常大,无法看清楚仪表

昨日下午,记者联系上机长刘传健,对其进行了专访。

记者:刘机长好,你现在身体好吗?

刘:身体没有感到明显不适,接下来公司还会组织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

记者:我刚才采访一些业内人士,他们说这次迫降非常难?

刘:是非常难的一件事,不是一般的难。难度体现在飞行途中的座舱盖掉落、驾驶舱挡风玻璃爆裂的情况下,对驾驶员造成极大的身体伤害。挡风玻璃掉落后,首先面临的就是失压,突然的压力变化会对耳膜造成很大伤害。温度骤降到零下20~30摄氏度左右(监测显示,当时飞机飞行高度为32000英尺,气温应该为零下40摄氏度左右),极度的寒冷会造成驾驶员身体冻伤。

在驾驶舱中,仪表盘被掀开,噪音极大,你什么都听不见。大多数无线电失灵,只能依靠目视水平仪来进行操作。

记者:近万米高空,氧气也非常稀薄吧?

刘:跟客舱一样,驾驶舱失压后,会自动脱落氧气面罩,缺氧问题不大。驾驶舱和客舱是密封隔绝的,因此失压、降温没有对乘客造成影响。

记者:我注意到航班起飞时间是在6时25分,事发时间和位置如何?

刘:应该是7时许,我没注意到准确的时间,离成都的距离大约在100公里至150公里左右。

记者:事发时有什么征兆么?

刘:没有任何征兆,挡风玻璃突然爆裂,“轰”一声发出巨大的声响。我往旁边看时,副驾(身体)已经飞出去一半,半边身体在窗外悬挂,还好他系了安全带。

驾驶舱物品全都飞起来了,许多设备出现故障,噪音非常大,无法听到无线电波。整个飞机震动非常大,无法看清仪表,操作困难。

记者:是怎样的困难?

刘:瞬间失压和低温让人非常难受,做每一个动作都非常困难。你要知道,当时飞机的速度是八九百公里(每小时),又在那么高的高度。我给你打个比喻:如果你在零下四五摄氏度的哈尔滨大街上,开车以200公里的时速狂奔,你把手伸出窗外,你能做什么?

记者:确实非常困难。我听说发出了7700的指令?

刘:是我发的,在下降时候发的,发生了故障马上就要发这个,相当于是表示“现在我需要帮助”,管制台会看到它,知道大概的情况,发生了一个怎么样的问题,键盘输入数字。

记者:在自动驾驶完全失灵,仪表盘损坏,无法得知飞行数据的情况下,如何确定方向、航向,返航机场的位置等等?

刘:是的,完全是人工操作,目视靠自己来判断,民航很多是自动设备,其他自动设备都不能提供帮助。这条航线我飞了100次,应该说各方面都比较熟悉。

记者:返航过程中,有没有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

刘:当时只想能不能把飞机安全操作下去,无法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

为避免整个机组进一步受到伤害,要先减速迫降,而在紧急高度下降,噪音极大,自动设备不能提供帮助。完全凭手动和目视,靠毅力掌握方向杆,完成返航迫降。

我当时的身体应该是发出了非常大的抖动。

记者:从飞行数据上可以看出,事故发生后,紧急下降分了两个阶段:一是从32000英尺左右紧急下降高度,二是从24000英尺高度下降到着陆。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刘:因为当时(飞机)的速度非常大,噪音也很大,必须进行减速。直接下降的话,会造成飞机上人员的伤害。

记者:从发生事故到降落花了多少时间?

刘:大概20多分钟。

记者:当天早上的天气情况怎样?对这次紧急迫降是否有影响?

刘:天气帮了很大的忙。早上几乎无云,能见度非常高,如果是伴随降雨或者天气状况不好的话,后果无法预料。

记者:网上有传言着陆后飞机爆了胎?

刘:没有的事。因为飞机超重,并且反推设备不能工作,因此比正常滑行距离要长,轮胎摩擦更久,导致温度过高,然后轮胎自动瘪气——这是一个保护,不是爆胎。

乘客讲述:万米高空急坠,氧气面罩垂下

一位不具名的乘客发布了长微博,复原了机上的情况。他说,飞行中飞机顶部传来一个声响,“只不过一刹那而已”,机舱骤然变暗,氧气面罩也垂下来了,飞机开始失重急速下降,甚至清晰地看到飞机下方的冰山。

另外一名当事航班乘客曾俊回忆,飞机大约飞行了一个小时,正处于万米高空,突然开始急速下坠。“持续了大概5到6秒钟时间,速度特别快。”

曾俊说,当时乘务员正推着餐车在派送早餐,包括他和乘务员在内的人都被毫无征兆的下坠吓得不轻,不少乘客开始尖叫,机舱内行李架上的物品、餐盒撒落一地。紧接着,机舱内的氧气面罩全部脱落,曾俊和其他乘客迅速拉起氧气面罩罩住面部。

曾俊介绍,飞机突然下坠后餐车失控,撞上一名乘务员。该乘务员迅速找到飞机尾部一个空位坐下,并戴上氧气面罩,“当时我就正好坐在她附近,听到她在喊腰很痛,受伤了”。

此外,飞机下坠后乘务员大声安慰乘客,她说请大家相信他们,他们有能力、有实力安全落地。

今年23岁的乘客骆先生介绍,安全着陆后,航空公司人员对乘客进行了安排、安抚,身体异样的乘客被送到医院治疗。记者了解到,目前在高压氧舱接受治疗的乘客主要症状为头晕耳鸣,但已经有了好转。

经过一段时间的盘旋,飞机最终安全备降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下机后,现场来了很多救护车和警车,还有很多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