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弧:蓬矢桑弧 情寄经典
1954年5月,日内瓦国际会议期间,为了招待与会的各国代表团及各国新闻记者,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中国代表团准备放映刚刚拍摄的新中国第一部彩色越剧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了吸引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观看,周恩来亲自为影片设计了广告语:“请你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影片放映后,引起轰动。这部让西方人交口称赞的影片编导是一位宁波籍电影艺术家:桑弧。另一位宁波人徐进与桑弧合作编剧。
桑弧(1916—2004),原名李培林,原籍宁波鄞州三桥,生于上海,我国著名的电影导演。“桑弧”是他的艺名,取自一个典故。按古时风俗,生下儿子,就用桑树枝弯成的弓,向东南西北四方射出四支用蓬草编成的箭,取其“男儿志在四方”之意。
清朝著名诗人、戏曲家蒋士铨,因科举落第,情绪低沉,他母亲是个明理贤德的妇女,能诗擅文,即以“当年蓬矢桑弧意,岂为功名始读书”的诗句劝慰、鼓励儿子,大意是:“我当年生了你,决不是为了求得功名才叫你去读书的。”桑弧深受这个故事的教育和启发,便借“桑弧”两字,立下自己的人生志愿。
桑弧与电影的结缘,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1935年,从小就喜爱戏剧、电影的桑弧认识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尽管两个人年岁相差甚大,但因艺术见解一致,便一见如故,交往渐密。后经周信芳介绍,桑弧结识了著名电影导演朱石麟,朱石麟成为了桑弧从影的启蒙老师。1941年,在朱石麟的指导下,桑弧创作了他的第一部电影剧本《灵与肉》,并正式起用“桑弧”艺名。
桑弧的从影生涯跨越了新旧两个中国,从1941年的处女作《灵与肉》,到1990年以74岁高龄完成他的收山之作——京剧艺术片《曹操与杨修》,近50年里,共编导了30多部影片。《灵与肉》、《洞房花烛夜》、《人约黄昏后》、《教师万岁》、《人海双珠》、《假凤虚凰》、《不了情》、《太太万岁》、《哀乐中年》等影片是他早期代表作。
其中《假凤虚凰》、《太太万岁》(与张爱玲合作)、《哀乐中年》等堪称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特别是完成于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哀乐中年》,影片中很多艺术元素在当今仍有生命力,这既体现了桑弧的人文精神,也彰显了他的前卫意识。
新中国成立后,他编导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祝福》、第一部宽银幕立体电影《魔术师的奇遇》,以及《天仙配》、《宋士杰》、《春满人间》、《白毛女》、《第二个春天》、《子夜》、《他俩和她俩》、《邮缘》、《鹿铃》、《女局长的男朋友》等多部影片。
这一部部传世影片,可谓精彩纷呈,像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闪耀在新中国电影长河里。更难能可贵的是,从故事片、喜剧片、戏曲片、音乐舞蹈片、动画片到文献纪录片等,桑弧的影片几乎囊括了所有的电影片种。
在电影界,桑弧一向以儒雅宽厚受到众人的尊敬。作为一位早期就已成名的大师级导演,他从不摆大导演的架子,对人十分诚恳。他对影片很有判断力,经常无私地把自己的想法毫无保留地说出来。原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吴贻弓用“谦谦君子、大德不酬”来赞美这位在中国电影土地上默默耕耘了一生的电影人。
“我拍电影,是为了巩固观众对未来生活的信心;是为了消除人类的隔膜,增强我们的团结,来共同战胜邪恶,为创造更幸福、更美好的明天而奋斗。”这是桑弧追求了一生的艺术目标,他也为这一崇高理想奉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与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