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为何携号转网在国内难以全面推行
最近这两天,一则关于“2020年或能实现全国携号转网”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频频曝光。其实自从2010年启动第一批试点开始,在这七年后,我国仍未能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携号转网。不过随着腾讯王卡、蚂蚁宝卡等优惠套餐的出现,人们对携号转网的需求又出现了提升。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这项试行多年的业务,为何迟迟不能推进?
携号转网,顾名思义,就是说,用户在更换运营商的同时,可以保留自己的手机号。比如说,你的电话号码是在移动办的,但是用了一段时间之后,你觉得联通的流量套餐更划算。在这个时候,如果携号转网实行了,你就能在不改变自己手机号的情况下,更换运营商,放弃移动,转而享受联通的流量套餐。
这个政策的好处很明显。根据某机构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6月,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用户总数达到市场总额的64.1%。然而,近年来联通和电信推出了各种优惠套餐,用户可能会产生更换运营商的想法。在不允许携号转网的情况下,用户从原有的电信公司转到新电信公司,需要更改号码。告知亲友换号尚在其次,更重要的是,如今人们的手机号都绑定了银行卡、微信等等,一旦换卡就要重新绑定,特别麻烦,对于时间和精力都是一种浪费。所以,很多用户为了避免更改号码带来的不便,就只能继续忍受当前的运营商。这样的现状让运营商可以店大欺客,失去了提升服务水平的动力。
而如果携号转网能够推行,“我用了你们公司的号码,就只能继续购买你们公司的服务”的消费惯性就会被打破。这将提升电信领域的竞争激烈程度,逼迫运营商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价格。
2010年,工信部曾经发布通知,列出了第一批推行携号转网的试点城市。然而,效果并不好。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初,在天津、海南这两个携号转网试点城市,提出申请的手机用户不到1%。这项政策遇冷,主要是出于技术和政策两方面原因。
首先是因技术不到位而导致的服务质量问题。据报道,“转网之后,手机号码绑定的一些账号的短信通知可能就收不到了,如支付宝、网银等。因为服务公司并不知道用户已经转网,短信还是会通过原有的运营商渠道发送,用户就会收不到短信”。
这还只是试行,如果真的全面推行了,转入系统能不能受得了也是个问题。日本软银公司就曾在实行携号转网后,因大量用户蜂拥而至,导致系统瘫痪。
而最麻烦的问题在于,运营商们不配合。三家运营商,为了阻止用户流失,刻意设置政策,抬高了转网的门槛。想转网要走30多个步骤, “申请转网的用户经常被以各种自己不知道的理由给拒绝了”。 最终,申请携号转网的成功率仅为36.7%。
中国移动等电信业巨头,出于自身利益,对待携号转网的态度很消极。这当然与有关部门的手腕不够硬有关。但是,除了这个原因,还有一个因素,牵制着携号转网的推行步伐,那就是很多业内人士对这项政策的认可度不够。异议主要集中在,推行携号转网需要技术升级、协作运营、法律跟进等成本,这些成本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而最终产生的社会收益未必能保证回本。到底有没有必要?
最重要的当然就是技术问题。针对“转网后收不到第三方短信”的困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高级项目主管黄荷仙表示,可以建立数据应用系统,将携号转网的数据,分发给需要知道用户所在运营商的企业。而对于运营商之间大部分的故障,专家认为,可以建立一套工单系统,“供三家运营企业之间携号转网之后对可能出现用户的业务故障进行协商、处理。”
至于上文提到的“用户蜂拥而至,导致系统瘫痪”的问题,那是日本2006年底发生的一次意外事故。以今天中国的电信业水平,未必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官方也表示,工信部在试点期便为全国推广做好了技术和管理上的准备,“在试点运营中证明了架构的稳定性”。而且,就算真的遇到现阶段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也可能可以找到合适的折中方案。国外也有相关案例:韩国在推行携号转网后,通信运营商使劲把用户往自己家揽,结果用户转得太猛,导致作为转入方的运营商成本压力激增,方方面面一时难以承受。于是,当时的韩国政府作出规定:通信运营商的市场营销费用不得超过其销售额的22%。此举使得携号转网的趋势大大削弱,维护了市场秩序。
那么成本问题又怎么样呢?至少从以往的案例经验来看,未必有想象那么困难。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协会曾在1998以香港为研究对象,对“携号转网”的政策进行分析预测。分析的结果是:香港实施携号转网后,十年之内的社会总收益要远远高于付出的成本,净收益能够达到4.61亿港元。“从短期来看,虽然携号转网增加在位运营商以及新进入企业的成本,使行业总利润降低,但携号转网会使消费者剩余明显提高,从总量上看,社会总福利性效益为正” 。(据《携号转网政策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而且,推行携号转网制度,不仅是在盈利,更是在把运营商因垄断地位而得到的福利一步步转化为属于消费者的福利,这更有利于社会整体利益的增加。香港从1999年开始推行携号转网政策,市场充分竞争,人们的可选择权大大增加,已经累计有2000多万宗个案(意味很多人曾转网多次),直到今天,每月仍有6万宗携号转网案例。
所以,推行携号转网,好处多多,也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希望电信业巨头们就不要再阻挠了。之前也有媒体撰文评论:“运营商们与其因担心携号转网带来的短期用户流失而去设置众多门槛,还不如完善维系自己的基站建设,以更好的资费套餐吸引用户”。
而且,允许携号转网并不代表巨头一定会没落。以韩国为例,在携号转网之初,韩国政府只允许主导型运营企商SK电讯的用户单向转网到其他企业。这对SK可以说非常不友好了。而SK电讯一开始也是以网络故障为借口,阻挠携号转网的进程,但收效甚微,市场份额仍然暴跌。而后,SK电讯调整战略,开展差异化服务,克服了携号转网对公司的打击。其利润快速增长,再次拉大了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所以,携号转网不一定会让巨头被灭,只要服务跟得上,消费者就一定会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