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真迹 王羲之的真迹拓片值钱吗 有多少王羲之的真迹存世
20世纪50年代初,杭州有位藏友请我鉴赏他新买的书画。这些书画装在一只木箱里,总共有好几十件。我翻阅了半天,只有一幅清祁豸(zhì)佳的绢本山水好一点,其余全是很一般的民间书画。藏友告诉我:"有位老朋友邀我各出30元,把整箱书画买下来。
他只取其中3幅,其余全归我。"我说:"你上当了,杭州的老藏家都知道:任何藏家的书画,不论有多少幅,只要挑出3幅,则其余全加在一起,都不如这3幅的钱。假设藏品有100件,可得出一个公式:3>97。
"他懊恼道:"以前我在大陆银行(成立于1919年,总行设在天津,后于1942年迁至上海)工作过,邀我合作买书画的是原大陆银行的协理。想不到老上司也会欺骗我。"
当时还通用旧版人民币,他们是各出30万元,折算新人民币是各出30元。我不晓得"协理"挑走的3幅是什么书画;但按当时市价,30元可买十多幅清代画家祁豸佳的书画。
清末盛昱(?~1899年),曾任国子监祭酒,收藏古籍书画颇丰,其中最出名的是宋版《礼记》以及宋苏轼撰诗并书、黄庭坚题跋合璧的《寒食帖》(图1)和唐刁光胤《牡丹图》,号称"三友"。盛昱死后,"三友"被养子善宝卖与景朴孙,立有字据:"价洋(银元)一万二千元正,绝无反悔。
日后倘有亲友欲收回各件,必须信价,方可认可。恐口说无凭,立此为据。"据说收12000块银洋的善宝真是个"活宝",他并不吃喝嫖赌,胡乱挥霍,而是也好收购古物,但总是高价收进,以贱价卖出,十余年间,把盛昱的数十万财产折腾得荡然无存。
景朴孙也没守住"三友",据说后来《礼记》归广东潘明训,《牡丹图》辗转流至美国,《寒食帖》先归颜世清,旋归日本人菊池惺堂。1923年东京大地震,引发大火,菊池惺堂冒死抢出《寒食帖》,在日本传为佳话。抗日战争胜利后,曾任国民党外交部长的王世杰至东京觅得《寒食帖》,重价购回,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民国时期,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起称为"民国四公子"的北平张伯驹(1898~1982年)收藏书画甚丰。藏品中最著名的是号称"墨皇"的晋陆机《平复帖》(图2),号称"画皇"的隋展子虔《游春图》(图3)。
《平复帖》有宋徽宗题签,传世名家法帖以此件为最早。明董其昌跋:"右军(王羲之)以前,元常(钟繇)以后,唯此数行,为稀代宝。"张丑评价:"笔法圆浑,正如太羹玄酒,断非中古人所能下手。"后入清宫,由嘉庆皇帝赐予弟弟成亲王,成亲王传与裔孙溥儒。
后溥儒为办母丧,以银洋2万元售与张伯驹。《游春图》也有宋徽宗题签,辑入《宣和画谱》,还保留了宣和原装裱,历代流传有绪,是画家传世的唯一作品,也是迄今为止存世最古的画卷。
后入清宫,被溥仪窃出,带至东北。抗战胜利后,此画流落民间,为北平琉璃厂商贾所得,索价足赤(纯金)200两。张大千求减价不得,恨恨而去。张伯驹变卖房产,终于购得。"墨皇""画皇",加上稀世孤品唐杜牧书《张好好诗卷》,张伯驹收藏的这3件稀世之珍足以称雄千古。
张伯驹收得《平复帖》后,改堂号为"平复堂",得《游春图》后自号"游春主人",得《张好好诗卷》后又号"好好先生",足见其对3件宝物用情之深。新中国成立后,他将宝物捐献国家。
前些年,我回东阳,一青年企业家请我鉴定他收购的一大堆书画。结果比较好的恰恰只有3件:王震画荷、吴茀之画水仙、应均画兰花。王震的荷花不大精彩,特别是荷花、荷叶的杆子加了好些小墨点。但此图有吴昌硕题诗,肯定是真品。
有人问我:"你的3>97是哪3件?"我笑道:"我不是3>97,而是1>99。"那"1",便是元王振鹏(1275~1328年)的《消夏图》(图4)。此图系绢本大中堂,画双钩修竹20竿,前为荷塘,二儒者林下赏荷,二童侍奉。
右上角有文徵明题诗:"水拥红妆绿玉流,云摇翠雨竹千头。未夸清景堪夏消,更爱凉声独占秋。"1954年,潘天寿、吴茀之二先生来我家看画,认为此图是唐伯虎风格。我家光线暗,未发现右下角有一阴文章"王振鹏印"。
后来,我搜集了很多有关资料,深觉此图无论时代风格、个人风格,均符合元代王振鹏。20世纪末,一位大师鉴赏此画,认为:此画很好,是明朝以前作品;文徵明题诗是真迹;印章不是王振鹏的。我领会他的意思,印章应作"赐孤云处士章"。但我认为此图应是王振鹏成为宫廷画师以前的作品。此画景象幽深,人物潇洒,正是这类作品才使元仁宗给王振鹏赐号"孤云处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