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阿育王是哪个时期的 跟秦始皇比功绩如何

2018-04-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阿育王.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阿育王的知名度在古印度帝王之中是无与伦比的,他对历史的影响同样也可居古印度帝王之首.18岁时,他被任命为阿般提省总督.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可以说是首屈一指,尤其是在佛教上面,有着不可忽视的功绩存在.约公元前273年,宾头娑罗身染重病,朝中未立太子,为了夺取王位,阿育王在大臣成护的帮助下,加入了争夺王位的斗争.传说阿育王曾经谋杀的兄弟姐妹有99人.最终,阿育王获得了胜利,约公元前269年,阿育王举行了正式登基典礼. 阿育王还有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们.他的战斗

阿育王。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阿育王的知名度在古印度帝王之中是无与伦比的,他对历史的影响同样也可居古印度帝王之首。18岁时,他被任命为阿般提省总督。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可以说是首屈一指,尤其是在佛教上面,有着不可忽视的功绩存在。

约公元前273年,宾头娑罗身染重病,朝中未立太子,为了夺取王位,阿育王在大臣成护的帮助下,加入了争夺王位的斗争。传说阿育王曾经谋杀的兄弟姐妹有99人。最终,阿育王获得了胜利,约公元前269年,阿育王举行了正式登基典礼。

阿育王还有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们。他的战斗素质是明显从幼年开始,被赋予皇家军事训练。他被称为一个可怕的猎人,因为根据传说,他只用一个木棍杀死过一个狮子。由于他的名誉作为一个可怕的战士,一个无情的将军,所以被送到遏制阿凡提省孔雀帝国的骚乱。

阿育王早年好战杀戮,统一了整个南亚次大陆和今阿富汗的一部分地区,晚年笃信佛教,放下屠刀。又被称为“无忧王”。阿育王在全国各地兴建佛教建筑,据说总共兴建了84000座奉祀佛骨的佛舍利塔。为了消除佛教不同教派的争议,阿育王曾邀请著名高僧目犍连子帝须长老召集1000比丘,在华氏城举行大结集(此为佛教史上第三次大结集),驱除了外道,整理了经典,并编撰了《论事》,为佛教在印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统治时期是古印度史上空前强盛的时代,也是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

根据佛经记载,前273年频头娑罗逝世 ,阿育王在大臣成护的帮助下,与其兄苏深摩争夺王位取胜,并把王族政敌全部杀死,在统治初期被认为是一个暴君。不久阿育王笃信佛教(有人说是受佛教徒的异母弟影响;也有说是受沙门的影响)。在约前261年征服羯陵伽国;有15万人被俘,10万人被杀,死伤数十万。继而,除迈索尔地区外,统一印度全境。其统治时期成为古代印度历史上空前强盛的时代。

据说,阿育王由于在征服羯陵伽国时亲眼目睹了大量屠杀的场面,深感悔悟,于是停止武力扩张,而采用佛法征服。但阿育王并不像狄奥多西一世那样,使佛教成为国教,也没有迫害其它教派,相反对婆罗门教和耆那教也予以慷慨捐助。由于阿育王强调宽容和非暴力主义,他在民众的欢呼声中统治了长达41年的时间。

佛经记载印度历史上阿育王的故事。阿育王是佛涅槃七、八百年后印度的名王,西方亚历山大帝横扫欧亚非,最后到印度时吃了一场败仗,就是被阿育王打回去的。阿育王中年以后信佛,拼命布施,最后将死之时,躲在床上不能动还要布施。宰相告诉太子不能再布施,中央国库已经没有钱,都被阿育王布施光了,为了权位、为了国家政治着想只好限制他布施。阿育王有个好朋友,是活罗汉,他们俩永远是好朋友,一个是高僧得道,一个是转轮王。他们好几世前,当孩童时,两个人光着屁股玩沙,釋迦牟尼佛过来,两个小孩看到就拜,阿育王什么都没有,抓一把沙放在饭钵里供养佛;另外一个小孩身上只有一毛钱,也掏出来供养佛。佛摸摸他们的头说,五百年后,印度佛教靠你们两个。后来一个是阿育王,一个成为高僧。阿育王同曾国藩一样,一生有个苦恼,转轮圣王威风无比,但有皮肤病,皮肤发痒,因为他供养的是沙子,沙子怎么有功德呢?狗供养大便也有功德,我们觉得大便很脏,狗吃大便,等于我们供养一碗很好的饭一样。供养佛,由心念!价值问题不能拿人类或某一个人的立场、环境来评论。

那么,阿育王最后还想布施,但是宰相不准,阿育王晓得了!太监削梨给他吃,吃了一半,眼泪掉下来。召太子、宰相来,话吩咐完了问:今天世界上哪一个人权力最大?太子回答,当今之世只有阿育王权高位重。阿育王说你们不要骗我,我现在权力很大,但是只能达到半个梨子,我现在还有命令这半个梨子的权力,其它则没有,我很清楚,现在我要下最后一个命令,半子梨子不吃了,你们给我送到庙上供养和尚。太子也流泪,只好用皇帝鸾驾把梨送到庙上,梨子还没有到,庙子开始鸣钟击鼓,全体和尚都穿起袈裟,披上礼服,到山门外接驾,接阿育王最后一次布施。半个梨子怎么办?煮稀饭,和尚庙用几千人吃的大锅煮饭,把梨丢进去熬,跟大家结缘,最后一次布施。

众所周知的阿育王信奉佛教,爱护和敬爱一切关于佛法和佛教的事物,包括菩提树。阿育王的妻子帝失罗叉嫉妒阿育王对菩提树的敬爱程度,妒忌心蒙蔽了她的双眼和心灵,于是请了巫师使用巫术,使菩提树干枯而死。不仅如此,帝失罗叉还违背人伦纲常爱上了阿育王与另一王妃所生的儿子——鸠那罗王子。她爱慕王子之心被王子所知,但是鸠那罗并未顺从她,他宁愿死去都不愿意破坏伦理纲常去做乱伦的事情。

这件事让帝失罗叉异常的愤怒,甚至处心积虑的找鸠那罗王子的错误并利用错误去加害于他,鸠那罗王子也因为其过错惨遭流放。在王子被流放之后,帝失罗叉仍不甘心,甚至假造阿育王的指令将鸠那罗王子的双眼挖出以解其心头之恨。后来,帝失罗叉谋害王子的事情被披露后,被阿育王处死。

据记载,阿育王从小就有佛心佛性,但他早年的行为并未能体现出这一点。他18岁时被任命为阿般提省总督,后来在镇压旦叉始罗城叛乱中立下大功,积累了政治资本。公元前273年父王宾头沙罗病重,阿育王回国争夺王位,传说他杀死了99个兄弟之后才坐稳了宝座,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但王位争夺的血腥激烈由此可见一斑。杀人无数的阿育王在即位后仍改变不了他凶狠嗜杀的作风。据说他专门挑选最凶恶的酷吏去设立“人间地狱”残害百姓。因此,在统治初期被认为是一个暴君。

公元前261年他率军发动了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远征孟加拉沿海的羯陵伽国的战争,夷了南印度的一个城市。这一战是阿育王一生的转折点,也是印度历史的转折点。阿育王被伏尸成山、血流成河的场面所震撼,深感痛悔,从小埋藏在他心中的佛性,曾一度被权欲所遮盖,这时终于被恻隐之心所唤醒。他同佛教高僧优波毯多次长谈之后,终于被感召,决心皈依佛门,彻底改变统治策略。

阿育王和秦始皇相当于是同一时期内,给后世人民带来长远影响的两位帝王,他们两个是东方古老文明的代表。阿育王建立孔雀王朝前,印度出于列国、十六国时代,和当时中国的东周列国很相像,但他之前遭遇过两次入侵。阿育王的统一不是很稳固,他的孔雀王朝各个地区在政治、经济与文化上都有很大的独立性,并不像中国汉代的大一统的局面,而出现短暂的局部统一,即使阿育王在后期推行的政策很宽松,这个依靠着武力而统一起来的国家也不能长期这么维持下去,在阿育王去世后很快就瓦解了,而秦国在秦始皇死后也是“一夫作难而七庙毁”。

他们两个的性格都非常残暴,好战杀戮,但秦始皇奉行的是法家学说但最后却被汉武帝的儒家学说而取代成为中国国教,阿育王却是笃信佛教并把佛教确立为国教,为佛教在印度的兴荣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阿育王和秦始皇都相当于是“千古一帝”,阿育王晚年皈依佛教放下屠刀,秦始皇则信仰法家学说追求长生不老,他们似乎都站在权利的高峰上寻找一些心灵的寄托。

阿育王石柱最珍贵的地方在于其柱身上,有古老的波罗密文字(Brahmi)铭刻着阿育王的亲笔敕文:“天佑慈祥王登基廿年,亲自来地朝拜,因为这里是 释迦牟尼佛诞生之地。一块石上刻着一个形像,并建立一根石柱,表示佛陀在此地降生。蓝毗尼村成为宗教的免税地,只须付收成的八分之一作为税赋。”

阿育王石柱上刻有阿育王的敕文,内容是:天爱喜见王即阿育王于灌顶即位的第二十年,亲自来Lumbini恭敬礼。证实此处确为佛陀诞生之地,并敕令于此雕凿竖立巨大石柱,用石栏围护。据考古研究;最初建成的阿育王石柱总高约十三米,埋入地下二米多,柱顶近三米,中间柱身七米多,周长二米多。柱顶由三部分组成,最下部与柱身连接处为圆柱体,四周雕有条状花瓣;中间为正方体,四周也雕有花纹;顶部雕有一匹马。

鎏金七宝阿育王塔出土于南京大报恩寺,塔高1.2米、宽40厘米,总重50公斤,是中国和全世界范围内已发现的最大规格的阿育王塔,也是中国出土的体积最大、工艺最复杂、制作最精美的阿育王塔,堪称世界阿育王塔之王。塔身镶嵌宝石并雕刻佛像、经文,瘗藏千年仍精美绝伦。发掘出土前塔身内供奉有两套金棺银椁,其内有“佛顶真骨”、“感应舍利十颗”等稀世佛教圣物,其中佛顶真骨是世界现存唯一一枚佛祖真身顶骨舍利。

据了解,阿育王塔因印度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孔雀王朝第三代君王——阿育王而得名,阿育王生活的时代距今约2200年,传说他在世界各地建塔供奉佛舍利,其中中国有19座,而本次考古发掘地长干寺就是其中的第二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