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宗朱高炽个人资料简介 为什么要把京城迁回南京
朱高炽虽然在为时间只有一年,但是他励精图治,为当时明朝的稳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1425年),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长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次年改元“洪熙”。他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但身形较胖,导致身体较弱。在位期间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于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暴死,在位仅十月,终年47岁。庙号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葬于十三陵献陵。
朱高炽个人资料
中 文 名:朱高炽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 生 地:中都凤阳
出生日期:1378年8月16日(洪武十一年)
逝世日期:1425年5月29日
职 业:皇帝
主要成就:为“仁宣之治”奠定基础
在位年份:洪熙元年(1425年)
庙 号:仁宗
继 承 人:朱瞻基(明宣宗)
年 号:洪熙
陵 寝:献陵
朱高炽在位期间深得民心,朝政稳定,国态民安,这不仅是朱高炽一个人的丰功伟绩。这与他在位期间的张皇后也有很大的关系。张皇后人不仅长相漂亮,而且聪慧过人,有勇有谋。朱高炽在位期间多次请张皇后垂帘听政,但是张皇后恪守后宫本分,从不参与国政之事。她只是帮助朱高炽把后宫管理得仅仅有条,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德才兼备的皇后。
张皇后出生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家,在朱高炽还未登基之前张皇后父亲并不是什么达官贵人。她上面还有两个哥哥,也都是恪守本分之人。后来朱高炽登基之后张皇后也随之被册封。那么父亲和哥哥才进朝中为朱高炽效力,但是张皇后从不乱用私权,她对家人也一直是严加管束。
朱高炽父亲在位期间,其父朱棣并不是很喜欢朱高炽,因为朱高炽生前身体一直不是很好,一直被留守北平。那时候朱高炽有两个皇兄,其中一个就是汉王,当时为朱棣立下了不少功劳,曾一度被大臣举荐太子之位。当时由于张皇后聪明贤惠,勤劳能干深受皇帝朱棣的喜欢,这为后来朱高炽地位稳定有很大的帮助。
后来朱高炽终于登上了皇帝之位,张皇后也随之被册封为后,终于有了出头之日了。但是好景不长,朱高炽一向身体不好,虽然是个很好的贤明君主,但是登基不到一年就因病去逝了。
朱高炽去逝之后由儿子朱瞻基继承皇位,张皇后被封为皇太后。朱瞻基品性与朱高炽很相像,不仅朝政稳定,对母亲也十分孝顺。朱瞻基早晚必前往给母亲请安问好,对于宫中好的物品奉公都会第一时间想到母亲张皇后。张皇后在朝政等军务上也给儿子很多有益的意见。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1425年),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长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次年改元“洪熙”。
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但身形较胖,导致身体较弱。朱高炽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是在位期间为人宽厚,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他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停止了朱棣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复兴,读书人的待遇比洪武、永乐两朝要好。朱高炽天禀纯明,从善改过,恭检爱民,因此后世对他的评价很高,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但是,朱高炽登基后,在扭转其父政策方面采取了一个最激烈的措施,即把京师迁回南京。
据说此举是夏元吉和其他高级朝廷官员提出来的,而朱高炽也有此意。提到原因,主要是因为北京距离残元较近,如果蒙古反扑,第一个受到侵扰的就是北京城,另外大多臣属从小都生活在南京,习惯了那里的气候。此外,朱高炽本人在南京当过监国,熟悉南京的情况,感到那里更为舒适。另外,维持北方首都的成本太大了,加大了国家的负担。综合这些因素,朱高炽想南迁。
朱棣为迁都回南京做了一些准备,他设南京守备,并派信任的将军和宦官去指挥。
洪熙元年(1425年)四月十六日,他定北京所有政府部门为行在。半个月后,他派皇太子朱瞻基到南京去拜谒朱元璋的皇陵,并留在那里负责。尽管南京地区有地震的报告,但皇帝的返回和他朝廷的南迁势在必行。
然而,朱高炽在实施这一行动前死去,他的继承者宣德帝朱瞻基并未参与这一计划,朱瞻基与永乐帝更亲近,对偏向北方的政策不那么讨厌。
北京依然是京师,南京又成了辅助性的都城。
朱高炽监国,是指明朝永乐年间,皇太子朱高炽在明成祖朱棣北征或北行,留守南直隶应天府并代行皇权、进行监国,一共有六次。朱高炽在监国时期面临其弟朱高煦、朱高燧的谗言以及夺嫡威胁,并在诸位大臣的力助下多次化险为夷。
此监国为朱高炽在登基后积累了大量的治国经验,而协助辅佐其监国的大臣多成为洪熙、宣德年间的重臣,为仁宣之治奠定了基础。同时,朱高煦、朱高燧因屡次篡权进谗不得,最终亦导致了此后的朱高煦叛乱等政治事件。
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汉族,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永乐九年(1411年)被祖父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朱棣征讨蒙古。
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朱瞻基在性格上,他与其父朱高炽相似,也具有他父亲那种对皇帝作用的理想主义的、然而是保守的想法。朱瞻基是文人和艺术的庇护人,他的统治的特点是其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成就。宣德十年(1435年)驾崩,终年38岁,葬景陵。庙号宣宗,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朱瞻埈,郑靖王,母贤妃李氏。明仁宗第二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封郑王。宣德四年(1428)就藩凤翔府。正统九年(1444)移怀庆府(今河南省焦作市)。成化二年(1466)四月二十六日(6月8日)薨。谥号靖王。
越靖王朱瞻墉(1405年2月9日-1439年8月5日),是明仁宗朱高炽嫡三子,母诚孝昭皇后张氏,明朝第一代亦为唯一一代越王,王妃吴氏,吴升之女。
蕲献王朱瞻垠,母贤妃李氏,明朝追封蕲王。朱瞻垠在永乐四年(1406年)出生,永乐十九年十月壬寅就去世(1421年11月7日),永乐二十年十月十三(1422年10月28日)追封静乐王,谥号庄献。
朱瞻墡(1406年4月4日-1478年2月18日),明仁宗第五子。明襄宪王,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封。庄警有令誉。宣德四年(1429年)就藩长沙。正统元年(1436年)徙襄阳(今湖北襄阳)。
荆宪王朱瞻堈(1406年11月4日-1453年12月11日),明仁宗朱高炽第六子,明宣宗朱瞻基异母弟,母亲顺妃张氏。
朱瞻墺,明仁宗朱高炽第七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封淮王。宣德四年【1429】就藩韶州府。正统元【1436】移饶州府。十一年【1446】薨。谥号靖王,史称淮靖王。
朱瞻垲,滕怀王朱瞻垲(1409年11月-1425年8月26日),是明仁宗朱高炽庶八子,母恭肃贵妃郭氏,明朝第一代亦为唯一一代滕王。朱瞻垲在永乐七年十月(1409年11月)出生,永乐二十二年十月十一(1424年11月1日)受封滕王,建邸云南,但他并未就任。他在位一年后,于洪熙元年六月二十六(1425年8月26日)去世,谥号怀,年十七岁,葬西山,滕国被撤除。
朱瞻垍,朱瞻垍(ji)(1411年7月7日-1441年2月3日),明仁宗朱高炽第九子,明宣宗朱瞻基异母弟,母为恭肃贵妃郭氏,明代第一代也是唯一一代梁王。
朱瞻埏,卫恭王朱瞻埏(1417年1月9日-1439年1月3日),明仁宗朱高炽第十子,明宣宗朱瞻基异母弟,母贵妃郭氏。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封,正统三年(1439年)去世,谥为卫恭王,无子封除。
朱高炽如此明君登基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突然无疾而终,后人对此表示十分遗憾。后来对于朱高炽的死因各地方也都是众说纷纭,真正死因在历史上也成了一个难以解开的谜底。后来一些史书和后人对朱高炽之死有两个说法。
一种说法是朱高炽在位期间虽然身体肥胖体弱多病,但是他纵爱女色,后宫嫔妃甚多因纵欲过度逝世!当时朝中有大臣在朱帝上位不久曾上书,劝其不能过度迷恋女色保重龙体。当时朱高炽不仅没有听进去,还对其大臣严加训斥。
史书记载上还有另一种关于朱高炽之死说法是其受奸人所害,中毒而死。当时由于朱高炽体弱多病,一直没有特别好的药起作用,这时候刚好被奸臣有机可乘。所以后来有些说法是因为朱帝身患疾病,由于服用药材而中毒身亡。但是最终朱高炽真正的死因在历史上也没有得到真正的证实。
朱高炽虽然在位时间极短,但是为国家确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是一个非常好的明君。他在位仅仅只有十个多月,为什么世人对他印象极其之深呢?其实在朱棣在位的时候,朱高炽身为储君太子就已经帮助朱棣管理朝政之事深得民心了。他品性忠良,身性宽厚,爱民如子,体恤百姓。
朱高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他生前迷恋女色。后宫当中嫔妃很多,虽然他去逝的时候还不到五十岁,他在位期间生下皇子十个,女儿七个。他死后下面是谁继承了他的皇位呢?
朱高炽年仅不到五十去逝,后由其长子朱瞻基继承皇位。明朝经历那么多皇帝之所以一直能够处于鼎盛时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几朝皇帝都德才兼备,品行优良,忧国忧民。朱高炽后任皇帝朱瞻基性格与其父亲十分相像,他思想比较保守同样热爱读书,在政治文化方面有很大的成就。
朱瞻基早在朱棣在位其间就曾得到重视,当时他的爷爷朱棣曾专门为其择选良师,朱棣认为朱瞻不仅品性端正,而且德才兼备。朱棣经常教其习武打仗之事,朱棣善于军事,那时远征作战有时都会带上朱瞻基让他了解百姓疾苦,体察民情,这为后来朱瞻基继位亲征有很大的帮助。
后来朱瞻基父皇朱高炽继位不久,就立其为储君太子。立为太子之后朱高炽将其派往南京负责迁都事宜。但是不幸的是没过数月朱高炽突然疾病离逝,随及朱瞻基被召回京城。朱瞻基登基称帝的时候年仅二十六岁,继位之后他与其父亲一样忧国忧民,为百姓做了不少的贡献,也是明朝贤明君主之一。
历史盛赞朱高炽是一个开明的儒家君主,他像他模仿的古代圣王那样,坚持简朴、仁爱和诚挚的理想。他因大力巩固帝国和纠正永乐时期的严酷和不得人心的经济计划而受到一致的赞誉。他的许多政策和措施反映了一种对为君之道的理想主义的和儒家的认识,但是它们也是他对前几代皇帝的一些倾向的反应。 皇帝有时因性情暴躁和容易冲动而受到批评,如他偶尔申斥和惩处那些表现得优柔寡断或讲话太惹人恼火的官员。可是他有足够的度量认识自己的缺点和向人道歉。不管他有什么错误,它们都可以被他的仁爱和一心为公的热诚所弥补。
过早的死亡阻碍了朱高炽去实现一切目标,但尽管如此,他留下来的遗产仍是一清二楚的。除了人道主义的社会活动外,他对儒家的政治理想--一个道德上坚毅的皇帝采纳学识渊博的大臣们的忠告统治天下--也作出了贡献。在他统治时期,他十分信任翰林学士,把他们提升到负有很大责任和有很大权力的职位上。这使人回忆起他的堂兄弟,即建文帝,但以后几代皇帝却没有把这个先例维持下去。可是,内阁的三杨领导在他死后的若干年中继续保持稳定;而内阁虽然有某些缺点,在维持文官政府方面,其作用仍是举足轻重的。因此,洪熙之治经历了明代政府的重点发生重大变化的早期阶段。
这位厚道的皇帝就此结束年了他的一生,但他的义举将始终为人所牢记。
史书评价
《明史》赞曰:“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然中遘媒孽,濒于危疑者屡矣,而终以诚敬获全。善乎其告人曰“吾知尽子职而已,不知有谗人也”,是可为万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朱高炽在位时间即便只有一年,但是他的贡献是很多皇帝一辈子都没做到的,厚德载物、儒雅仁义,一位皇帝能做成这样已经十分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