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如何放心吃肉 预防禽流感该了解这些
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H7N9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尚未纳入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并且至2013年4月初尚未有疫苗推出。被该病毒感染均在早期出现发热等症状,至2013年4月尚未证实此类病毒是否具有人传染人的特性。
2013年4月经调查,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来自于东亚地区野鸟和中国上海、浙江、江苏鸡群的基因重配。截至2015年01月10日 ,全国已确诊134人,37人死亡,76人痊愈。病例分布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台湾、福建、东莞、汕尾等地。自2013年我国华东地区首次发现人感染H7N9病例以来,每年都会在冬春季出现季节性流行。
H7N9病毒禽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也可长达10天。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常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或呕吐等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3~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
除此之外,常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少数患者可为轻症,仅表现为发热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H7N9病例早期发病无特异性表现,早诊早治困难,后期重症病例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目前报告病例的总体病死率在40%左右。
自H7N9病毒被发现以来,让人们对其可谓是谈之色变。虽然大家都知道H7N9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病毒,感染者甚至可能死亡。但是很少有人真正了解H7N9的传播方式,症状也是一无所知,只知道H7N9可怕。因此,小编今日要在这里介绍下有关H7N9的传播方式。一起看看吧!
H7N9和H5N1都属于甲型流感病毒,都是主要在动物中传播,偶尔感染人类。据世卫组织称,H7N9在禽类中引起的症状较温和,在禽类间易于传播且难以发现,增加了人感染的风险。其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传播或密切接触感染禽类的分泌物、排泄物而被感染,或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环境感染。感染潜伏期多为7天以内,也可长达10天。
2013年4月10日,中国官方明确在发病前一周内接触过禽类者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危人群,例如从事禽类养殖、贩运、销售、宰杀、加工业等人员。主要是以离退休人员、家务及待业人员、农村群众为主,中老年人居多。多数病例有基础性疾病,绝大多数病例发病前曾接触过活禽或到过有活禽售卖的市场。从事非规模化和非规范化家禽养殖、贩卖、宰杀等工作的人群,因暴露于带毒禽类的机会更多,被感染的风险更高。
16日,从北京市食药监局传出消息称,北京市研制的H7N9流感病毒裂解疫苗、H7N9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佐剂)、H7N9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H7N9流感病毒裂解疫苗(30μg/剂)等4种H7N9流感防控药品。近日已经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物临床试验批件,获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据了解,在疫苗的前期研制和注册申报过程中,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门成立工作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对注册申报进行了指导,对后续审批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并与H7N9流感病毒疫苗研制单位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全天候沟通机制,为其开辟行政审批绿色通道。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全力推进北京市H7N9流感疫苗研发与注册审批工作。所以目前还没有H7N9疫苗!
在尚未研发出H7N9的疫苗时,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如磷酸奥司他韦(达菲),在发病后尽早使用效果最好。医务人员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可疑暴露史,怀疑其感染H7N9病毒,应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无需等待病原学检测结果,以降低患者进展为重症的可能性。
减少与活禽接触、勤洗手、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预防禽流感十分重要。到有疫情报告地区的活禽市场时,应避免直接接触活动物和动物接触过的表面。如果有家养的猪、鸡等动物,应确保儿童不要接触患病或死亡动物,还要尽量将不同种类的动物隔离开。
动物患病或死亡后,应立即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不应宰杀和食用患病或死亡动物。可选择购买冷鲜、冰鲜禽类产品。做饭注意生熟分开,烧熟煮透。如果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症状,应佩戴口罩,尽快就诊,并主动告诉医生是否接触过禽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