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新格局 将会带来什么样挑战和影响状况
经济社会,时代进步,各种经济文明不断的发生变化。在复苏阶段的整体经济都不断的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调整,在经济发展的时代,一旦食物链出现崩塌,国家经济,社会民生都会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稍有不慎都将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惨像,这将不是你热意见到的。如今时局变迁,全球经济格局将如何改写历史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所谓"世界经济格局",实际上就是世界各国或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世界经济内在结构的外在表现,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别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权力配置情况。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世界各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以及由此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世界经济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
首先是“双核”。“双核”是指中国+美国。尽管在官方的外交表述中,中国政府尽可能回避类似于“G2”这样的词汇,但事实上在经济领域双核或者G2的格局已成事实,未来还会不断强化。按2015年的数据,中国与美国占全球经济规模的比重达到了36%。一个相对中间情形的预测是,2024-2025年前后,中国将成为第一大经济体,届时中国与美国两个国家占全球经济规模比重将超过40%。
双核格局不仅表现在经济规模这个简单的数字上,它还深刻地反映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人员流动、跨国直接投资、互联网技术应用、自然资源消耗等实践领域。甚至在国际关系、全球治理、软实力、国际组织中的领导力、经济发展的理念与模式方面,双核格局也将有越来越突出的体现。双核格局的鲜明特点是:在跨国比较或国际事务中,美国成为发达国家群体的典型代表者,不少时候是领导者;中国成为的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群体的典型代表者,有时也是领导者。未来一段时间内,这种现象长期存在或者是不断强化。
第一个板块是美国与英国。最近一个热点事件是英国的脱欧公投。从经济的角度来讲,一个非常明显但又被大多数人忽略的事实是,英国经济与美国经济存在高度相似性,而与欧洲大陆或者欧元区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在2008年之后,英国与美国无论在经济指标上还是经济政策决策上,都比较相似,而与欧元区是不一致的,甚至是“打架”的。 第二个板块是欧洲和日本。这里是欧洲是大家通常理解的狭义的欧洲,或者说是欧元区国家。欧元区和日本的经济结构与经济发达程度是比较类似的,同时它们当前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面临的约束与客观限制也类似。因此,虽然它们地理距离较远,但也可以归为一类来加以剖析认识。
第三个板块是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型市场经济体,也包括东南亚和拉美的一些新型市场国家。这一类国家的特点是增长潜力依然比较大,经济前景主要取决于改革创新的意愿和政策灵活度。这一板块最近几年有一个突出的亮点,那就是印度经济正在走上经济崛起之路。第四个板块是资源经济体。主要包括中东、非洲、拉丁美洲的一些资源经济体。这一板块的特点是受外部经济影响大,经济波动幅度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第五个板块是那些尚未步入发展正规的国家,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为典型代表。
全球经济新格局的第二个特点是不平等加剧。既包括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衡,也包括国家内部的经济不平等。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衡也被称为是“全球不平衡问题”,在金融危机之前的06、07年就已经讨论得十分热烈,表象是经常账户的不平衡,根源在于全球分工和储蓄投资结构。国家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主体的收入不平等、财富不平等问题更为严重。
2014年8月在德国林岛以青年经济学者的身份参加“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那一年有19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到会,我印象非常清楚,有超过一半的诺奖得主都以“不平等”为主题展开他们的学术演讲。紧接着,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出版了《21世纪资本论》,全书讨论的核心话题就是不平等。这本书不仅在经济学界引起了高度关注,同时在大众中也可谓风靡一时。这些现象都表明不平等问题正在成为影响当前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经济学上,有很多类似的词,如“大萧条”“大缓和”“大分流”等等,用来描述经济史上某一个时期最突出的特征。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2008年金融危机滞后全球经济的突出特征,我想最合适的莫过于“大宽松”。网络上大家更喜欢的词是“大放水”,同样的一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货币“大宽松”或者说“大放水”。美国、欧洲、日本等经济体都采用了大规模救市方案,尤其是在货币政策上,相比以往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首先是采用传统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利率到达零下限之后开始量化宽松(QE);多轮量化宽松之后,发现效果不明显,规模也遇到了限制;然后又开始尝试负利率。之所以在货币政策上大显身手,一个重要的、但又往往不便明说的原因是财政政策受到限制,空间有限、政治上的可行性低;推行结构性改革又困难重重。
国际金融危机打破了欧美发达经济体过度消费,东亚地区过度投资、提供价廉物美的商品,俄罗斯、中东、拉美等地区提供能源资源的全球经济大循环,全球经济失衡格局被迫进行深度调整,世界经济进入“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的新常态。
从经济周期角度看,未来几年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库兹涅茨周期以及朱格拉周期等3大周期均处在低谷阶段或者初期上升阶段,决定了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依然不足。一是页岩油气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3D打印等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等新一轮技术革命有了较大进展,但远没有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发展阶段。因此,世界经济正处于50?60年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技术周期)的上升期准备阶段。
除了美国房地产市场已逐步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后的调整期,世界主要国家房地产市场仍处在调整之中,特别是中国房地产市场自1999年房改后已经经历了16年左右的建筑周期上升期,“十三五”期间将面临周期性调整。因此,全球来看20年左右的库兹涅茨周期(建筑周期)仍处于调整期。
当前传统产业产能已经相对过剩,新兴产业尚未取得重大突破,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的新兴产业设备投资机会不足,作为10年左右的设备更新周期——朱格拉周期正由低谷向复苏过渡阶段。随着全球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推进,国际贸易投资条件发生了显著的新变化。一是国际经贸活动中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上升,贸易摩擦加剧,各国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规则和标准等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
世界经济将温和复苏,增速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各国家与地区增速分化态势更加明显。发达经济体中,美、英经济活力不断提升,增长前景向好,宏观经济政策逐步回归常态;欧元区内需不足矛盾仍较突出,财政整固任务依然艰巨;日本人口老龄化、制造业空心化、国债高企等问题对经济增长形成较大制约。
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仍将快于发达经济体,但由于结构性矛盾、金融风险上升、国际资本波动等因素影响,增速有所放缓。从全球范围来看,世界经济缺乏强有力的新增长点,复苏势头依然疲弱。初步预计,2016?2020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3.5%左右,2020年世界人均GDP将达到1.2万美元左右。
随着美国就业市场的复苏而被打 破,汽油价格下滑更增加了美国消费者的信心,企业投资明显加快,全球增长格局由万马齐喑转为美国一枝独秀。美国经济执世界之牛耳,其货币政策不仅影响美 国,更对全球流动性、资金流向带来深远的影响。美国之外的经济,依然乏善可陈。欧洲、日本和中国不约而同地试图用进一步的货币宽松,来替代结构性调整,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有机的、可持续的增长尚未出 现。
新兴市场经济,则受到资金外流、商品/能源价格下跌的冲击,估计联储加息会进一步收紧新兴市场的增长空间,增加系统性危机爆发的可能。各国的经济周期不同步,过去并不出奇。但是在金融危机后,经济周期趋同,政策周期随之趋同。全球经济在共振中前行成为新常态,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向类似, 不同国家的金融市场、资产种类的升跌也呈现高度相关性。这种趋同性随着美国经济的脱颖而出而开始改变,股市趋异性比债市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