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饮食小常识 快来了解下吧

2018-06-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常喝酸奶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大的好处,但大家一定要记得,尽量不要在空腹时喝酸奶.人的胃液酸碱度在PH 1-3之间,空腹时的PH值在2以下,而酸奶中活性乳酸菌生长的酸碱度值在pH5.4以上,如果在空腹时喝酸奶,乳酸菌就会很容易被胃酸杀死,其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就会大大降低.如果在饭后喝酸奶,这时胃液被稀释,pH值上升到3-5,这种环境很适合乳酸菌的生长,特别是在饭后2小时内饮用酸奶,效果最佳.酸奶中含有大量的活性菌因子,可以有效的帮助改善乳糖不耐.腹泻.便秘.肠炎感染等症状.根据人类营养学研究中心实验研

常喝酸奶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大的好处,但大家一定要记得,尽量不要在空腹时喝酸奶。

人的胃液酸碱度在PH 1-3之间,空腹时的PH值在2以下,而酸奶中活性乳酸菌生长的酸碱度值在pH5.4以上,如果在空腹时喝酸奶,乳酸菌就会很容易被胃酸杀死,其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就会大大降低。如果在饭后喝酸奶,这时胃液被稀释,pH值上升到3-5,这种环境很适合乳酸菌的生长,特别是在饭后2小时内饮用酸奶,效果最佳。

酸奶中含有大量的活性菌因子,可以有效的帮助改善乳糖不耐、腹泻、便秘、肠炎感染等症状。根据人类营养学研究中心实验研究表明,喝酸奶不仅可以的改善肠道的环境,还可以有效的提高人体免疫能力。通过科学研究还发现,酸奶还能够提高某些消炎药的治疗效果。

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经常被人们称为是人体必需的“白色血液”。可是,每次喝完牛奶后,人们常会觉得喉咙干干的,而且在口腔内会有一股怪怪的味道。口腔科专家说,这是因为大家忽略了最后道“工序”——喝一小杯温水。

专家介绍,奶类制品中都会含有某种酵素,这些酵素会让喉咙黏膜变得干燥,使喉咙产生不适感。而干燥的口腔又为厌氧菌提供了生存环境,不但加速了细菌的繁殖,而且细菌会分解奶制品中的蛋白,产生含有硫化物臭味的气体,从而导致口臭等现象出现。

喝豆浆的优点:

1、能够很好的防止支气管炎,豆浆所含的麦氨酸又能够很好的防止支气管炎平滑肌痉挛的作用,从而很好的减少和减轻支气管炎的发作。

2、防止衰老,豆浆中所含的硒、维生素E、c,都是有很大的抗氧化功能,能够很好的使人体的细胞“返老还童”,特别对脑细胞作用最大。

3、还能够很好的防止老年呆滞、艾滋病、便秘、肥胖等,豆浆尽管营养。

在夏天,冰凉的啤酒加上美味的海鲜,对很多人来说格外具有吸引力。在海滨城市,这几乎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不过,你也许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吃海鲜不能喝啤酒,否则就会痛风。

这种说法有许多现实事例的佐证:经常有人吃完海鲜喝完啤酒,痛风就发作。当送去医院就诊,医生往往会叮嘱:海鲜中含有一种叫作嘌呤的物质,它经过代谢之后会转化为尿酸,尿酸过多会导致痛风,所以一定要少吃海鲜,尤其不要边吃海鲜边喝啤酒。于是,这条饮食搭配禁忌几乎人人皆知。

跟其他传说的饮食搭配禁忌不同,不能说这种说法是错的,只是它并非问题的全部。嘌呤确实会代谢成尿酸,尿酸的累积确实会导致痛风,海鲜中也确实含有相当多的嘌呤。不过,嘌呤在食物中广泛存在,并非只存在于海鲜中。一般而言,海鲜及肉类中含有比较多的嘌呤,动物内脏含量更高。一些植物性食物,比如豆制品中也含有嘌呤。对痛风病人而言,吃任何嘌呤含量高的食物都可能引发症状。

吃海鲜不能喝啤酒的原因,最常见的解释是啤酒中含有维生素B1,而维生素B1导致嘌呤转化为尿酸。这种说法全无道理。虽然啤酒生产中使用的酵母里含有大量维生素B1,但酵母用量很小。所以啤酒中的维生素B1含量非常低,完全可以忽略。而且维生素B1的吸收,还会受到酒精的抑制。同时,嘌呤转化为尿酸是正常的代谢,并不是不吃维生素B1就能够避免的。

对痛风病人来说,喝酒吃海鲜(或者各种肉和动物内脏),都可能加剧症状。2004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研究者对几万人进行了长达12 年的追踪,在此期间发现了几百个痛风病例。研究者把这几万人按照日常饮食中肉或者海鲜的量平均分成五组。对比他们的饮食习惯发现,吃肉或者海鲜最多的那一组人,比吃得最少的那一组人,痛风发生率大概高50%。对于健康者而言,考虑到痛风的发生率本来也不算高,吃肉或者海鲜对痛风的影响,大致跟红肉(猪肉牛肉羊肉等)对某些癌症风险的影响相当饮酒的影响也与此类似。

那么,吃海鲜的时候到底能不能喝啤酒呢?对于本来有痛风症状的人,任何高嘌呤的食物都是应该避免的,海鲜只是其中一类(甚至都不是嘌呤含量最高的);任何酒精饮料更应该避免,啤酒也只是其中的一种。对健康者来说,这就完全取决于你在口腹之欲与健康之间的权衡了:如果要绝对安全,那么比海鲜嘌呤含量高的动物内脏,以及含量与海鲜差不多的各种肉,都不应该吃;而喝酒,本来就不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跟吃不吃海鲜无关在增加痛风的风险之外,它还有许多其他的不良影响。吃海鲜喝啤酒,确实会增加痛风的风险,不过跟平常的喝酒吃肉相比,这一风险并不见得更大。

许多人被鱼刺卡住后,常把“喝醋”或吞米饭、馒头等方法当成取出鱼刺的好办法,这是不科学的。

喝醋的方法并不能真正起到软化鱼刺的作用,因为醋只能短暂地在被卡的位置停留,不仅效果十分有限,而且可能会延误治疗时机。

用吞米饭、馒头等方法将鱼刺硬咽下去则更加危险,因为被硬吞下去的鱼刺有可能刺穿血管,严重的会引起出血、化脓、感染等。如进入食道可引起食道穿孔,有时大出血甚至会死亡;有的感染会从咽喉扩散到颈部,引起颈瘘(颈部穿孔)等,后果不堪设想。

对于张开嘴就能看得见的鱼刺,可请人用筷子或镊子夹出来;而对于较深部位无法看到和取出的鱼刺,应采用多次含漱清水的方法让鱼刺随水的震动自然脱落,或者使劲咳嗽,也可以用洗净的手指或筷子伸进嘴里压住舌根部,使病人恶心呕吐,最好能大吐,把吃进去的东西吐出来,异物也就随食物一起出来了。如果鱼刺还是出不来或是下不去,要尽快去医院处理。

边吃边说话或酩酊大醉,都有可能增加鱼刺鲠喉的机会。因此,吃饭喝酒时不要频繁说笑,儿童也不要在吃饭时打闹。

大排档上烤得香喷喷的鱿鱼串是很多人爱吃的食物。但胆固醇较高的人要注意,应尽量少吃,因为每100克鱿鱼中含有233毫克胆固醇,比我们普遍认为含胆固醇较高的猪肉还要高出一倍左右。

胆固醇是维持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物质,它可以合成维生素D,参与人体内钙磷代谢,对促进骨骼和牙齿的发育有重要作用。

此外,在人体性激素的合成中,胆固醇也发挥了很强的功效。但是,众所周知,胆固醇摄入多了,就会引起高胆固醇血症,进而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所谓的“富贵病”。对于一个健康人来说,每天摄入不超过500毫克的胆固醇对健康是有益的;而对高胆固醇血症(即血浆中总胆固醇量超过200毫克/100毫升)患者来说,每天胆固醇的摄入量一定不要超过300毫克,才能保证不会让病情更严重。

胆固醇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植物性食物,如米面等主食类、蔬菜、水果和坚果类中几乎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吃动物性食物越来越多,但其中哪些属于胆固醇含量高的,哪些属于含量低的,很多人都不是非常清楚。除了鱿鱼以外,鸡蛋黄、猪肝、猪脑、蟹黄等,都属于胆固醇含量比较高的,每100克中胆固醇的含量全在200毫克以上,尤其是蟹黄和猪脑,其中胆固醇含量分别为466毫克和2571毫克。基围虾、猪大肠、猪后臀尖的胆固醇含量中等,每100克食物在100毫克到200毫克之间。带鱼、海参、牛奶等食物胆固醇含量比较低,全都在100毫克以下。

虽然胆固醇含量较高,但鱿鱼毕竟属于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对健康有利,只要适量食用,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每天别超过50克,完全可以做到既健康,又能享受美味。

高血压已经成为现在困扰人们生活的众多疾病之一,一般肥胖者和老年人是高血压发病几率的高发人群,并且高血压还不能彻底根治,高血压患者就应该注意饮食,多吃一些能够起到降压作用的食物,海蜇就是能降压的食物之一,所以高血压患者是可以吃海蜇的。

海蜇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海产品,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还有微量元素钙、铁、磷和碘,这些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正常运转所需要的东西,对于高血压病人也是有好处的。

科学研究发现,早期的人类只吃蔬果而不吃肉类。直到后冰河时期,人类所需的水果、坚果与蔬菜不敷所需,为了活命,才开始吃死亡动物身上的肉作为补充。但过了冰河时期后,素食品充足了,吃肉的习惯却延续了下来。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都有不少“肉食动物”,汉堡、烤肉、烤鸭、红烧肉———顿顿“无肉不欢”。据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和农村居民每天动物性食物消费量分别为248克和126克,而中国营养学会给出的标准仅为每天50—75克。

其实,中国古代对食肉就颇有争议,《吕氏春秋·重己》中指出,善于养生的人是“不味众珍”的,因为“味众珍由胃充,胃充则大闷,大闷则气不达”。“众珍”主要指游鱼、飞鸟、走兽之类的动物食品,古人认为这类食品吃多了会使脾胃消化功能呆滞,还会影响气血功能的畅达。现在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吃肉过多对人体非常有害:美国每年至少有100万新增心脏病患者,近60万人因此丢掉性命。美国的心脏病研究委员会研究报告指出,这些心脏病患者,大多数是由于吃肉太多,吃蔬菜和运动太少。除此之外,吃肉多和高血脂、肥胖等代谢病也息息相关。近日英国《每日邮报》更撰文表示,连关节炎、胆结石、老年痴呆症、骨质疏松这些看似不相干的病,也与吃肉多脱不了干系。当人类变身“肉食动物”,不仅会对身体带来损害,“还会使人体大脑多巴胺分泌旺盛,乙酰胆碱活动异常,造成情绪暴躁、欲望强烈,而且影响智力。”专家表示说。

骨折的早、中期喝骨头汤对骨折的愈合是不利的。 这是因为早期、中期骨折患者,身体还处于“热病”阶段,会表现出淤血、内热甚至便秘、感染等问题,这个时候,身体康复主要靠活血、化淤、止痛、理气等手段来调理,重在调整。因此饮食上宜清淡,以性属“凉”的食物或药物为主,否则淤血不去、新血不生,骨折就难以愈合。

为此,专家认为在骨折的早期、中期,最好是多吃些蔬菜、牛奶以及清淡的饮食,少吃油腻的食品。热乎乎的骨头汤恰恰属于“壅滞”的食品,会加重内热;而且因为太过油腻,还会加重患者肠胃负担,不利康复。 在骨折后期,因为身体已经逐渐恢复,这时可以喝骨头汤加强营养、加快恢复。不过不要迷信骨头汤里有多少钙,其实肉、牛奶、蔬菜等食品中的钙都不比骨头汤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