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演讲避谈争议 中印管控分歧展现出“成熟和智慧”
印度总理莫迪6月1日晚首次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以下简称“香会”)上的演讲引发广泛关注,阐释印度对印度洋-太平洋地区事务看法的同时,竭力展现新兴大国的全球视野和开放性。
莫迪在演讲中对中印关系的积极评价成为当晚的亮点。他在开幕演讲中表示,当印度和中国抱有信任和信心共同协作时,亚洲和世界将拥有更好的未来。“两国就管控(争议)事件和确保边境和平等展现出成熟和智慧。”莫迪在现场告诉来自50多个国家的来宾说道。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菲籍访问学者奥丹尼尔(Jeffrey Ordaniel)在现场告诉澎湃新闻(,这次演讲积极、包罗万象,包容性强,“没有争议点”。
莫迪在当晚的演讲中,就印度的“东进政策”、全球和地区安全等一系列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且使用“尊重”、“对话”、“合作”、“和平”“繁荣”五个词汇描述印度与世界的接触,有意淡化强硬姿态。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告诉澎湃新闻,莫迪的演讲很平衡,但亮点并不突出。
用印度语展现构想,对美国直接着墨不多
演讲一开始,莫迪就着重对印度的“东进政策”进行了阐述,表示过去30年里重新恢复了印度在本地区的作用和关系。莫迪政府今年的重点之一就是拓展了印度的“东进政策”的内涵,从以前的以经贸为主变为现在涵盖政治和安全等的多元化平台。
莫迪在演讲开头部分花了不少笔墨,将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之间的密切关连性勾勒清晰,他说,几千年来,印度就通过海洋活动与这一地区相连接。 “对印度来说,没有任何一个区域能像该地区一样让印度给予这么大的关注。”
莫迪说,马六甲海峡和南海将印度与太平洋相连,也连接起印度和印度的主要伙伴国家——东盟、中日韩以及美国。
莫迪在演讲中再次使用了三年前在马尔代夫首次提出的印度语词汇“萨迦(Sagar)”来描述印度的构想,“萨迦(构想)代表了地区所有(国家)的安全和增长,”他在演讲中说,此前一日首访印尼时,他也用到了这个词汇。
莫迪在演讲中随后强调了印度与东盟各成员国不断发展的经济、政治和安全关系。
直接谈及美国,莫迪着墨不多,他仅表示,印度与美国的全球战略伙伴关系克服了历史的障碍并在各个领域继续深化。在当前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取得了新的意义。此外,这对伙伴关系中的一大重要支柱就是“我们就一个开放、稳定、安全和繁荣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共同的远景”,莫迪将美印关系置于这一新的维度中加以阐释。
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 ( IISS) 南亚地区研究高级研究员Rahul Roy-Chaudhury在现场对澎湃新闻表示,莫迪今晚的演讲重点提到了包括东盟在内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开放性、合作性和包容性。他认为,莫迪的演讲主要阐释了印度对该地区事务的看法,总体而言非常积极。
而一位美国军方代表团成员则面对澎湃新闻的置评要求,直接予以拒绝。
中印管控分歧展现出“成熟和智慧”
莫迪在演讲中对中国的积极评价成为当天演讲的重要看点之一。莫迪说,印度没有其他关系有同中国的关系这样拥有这么多的层次。中印是全球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都是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
“我们的合作仍在扩大,贸易在增加。两国就管控(争议)事件和确保边境和平等展现出成熟和智慧。”莫迪说。
莫迪提到,今年4月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为期两日的非正式会晤,有助于强化双方认识到一点,即两国关系的强劲和稳定是全球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深信,当印度和中国抱着信任和信心开展协作之时,亚洲和世界将拥有更好的未来。”莫迪说道。
印度人民党总书记拉姆?马达夫(Ram Madhav)认为莫迪的演讲保持了很好的平衡。他在现场对澎湃新闻说,演讲既没有偏向中国,但也没有支持美国,选择了比较友好的(中立)立场。他认为,莫迪的立场表明,印度并不会也不希望与某个国家采取对抗立场,这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演讲。
中国国防部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安全合作中心主任周波大校对澎湃新闻表示,莫迪的演讲以相当积极的基调展开,这不仅是因为此前中印两国领导人在武汉进行了会面,而且接下来在青岛上合峰会上也将会面。
莫迪在演讲中同时强调,各国不应重回大国对抗的时代,亚洲的合作才会塑造这一地区的未来。无论是本地区的既有大国还是新兴大国都必须认识到,竞争是正常的,但是分歧不应该转变为冲突。
日本NHK印裔记者Abhishek Dhulia在现场告诉澎湃新闻,莫迪在演讲中没有在中美之间有所取舍,而展现出了非常高的自主性。“莫迪在演讲中淡化了强硬的立场,而是展现出了印度作为一个新兴大国着眼于地区、着眼于未来发展的主题。“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