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宣布国企改革进入新高度 推进之路将大力对付硬骨头

2018-05-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即便如此,国企内部仍然充斥着各种机制.体质.历史残留的问题,国企改革目前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即便如此,国企内部仍然充斥着各种机制、体质、历史残留的问题,国企改革目前仍然处于“摸石头过河”的阶段,不断完善国有企业改革才是增强国家经济力、控制力的关键。

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4日在京召开,习近平做指示,李克强做批示。这暗示一个信号,国企改革N个方案中剩下的9个,在短时间内不会全部出台,因为很多问题还需要讨论。

2014年10月24日,经习总批准,中央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在国务院设立,马凯任组长,王勇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国资委,张毅任主任。习近平给的指示是“领导班子要把国企做强做大,挡住私有化逆流,请不要辜负人民的殷殷期望!”自此,国企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

2014年11月13日,国资委党组书记张毅传达学习习近平对国企改革的指示,会议提出了八项措施:一是全面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二是集中力量做好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意见和有关专项改革文件的修改完善工作。三是全力攻关国有企业改革重点难点问题。四是加快推进“四项改革”试点工作。五是全面加强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六是抓紧开展对各地方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改革意见或方案的审核把关提醒工作。七是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八是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正面宣传力度。

2015年1月5日,国资委党组再次学习习近平对国企改革的指示,这次会议披露习近平的批示大致内容:高度重视国资国企改革发展重大问题,高度肯定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明确指出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的活力、影响力、控制力和抗风险能力,对加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2015年6月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第十三次会议并表示,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要坚持党的建设与国有企业改革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实现体制对接、机制对接、制度对接、工作对接,确保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得到体现和加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坚持问题导向,立足机制制度创新,强化国有企业内部监督、出资人监督和审计、纪检巡视监督以及社会监督,加快形成全面覆盖、分工明确、协同配合、制约有力的国有资产监督体系。

7月17日,习近平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表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企业治理模式和经营机制,真正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市场竞争力、发展引领力。国有企业是推进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要坚持国有企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动摇,坚持把国有企业搞好、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不动摇。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三个有利于”的出现,成了判断国企改革成败的标准。

时隔一年,习近平4日再次对国企改革作出重要指示,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坚定不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各类要素活力。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要求,推进结构调整、创新发展、布局优化,使国有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带动作用。要加强监管,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记搞好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重大责任,加强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组织领导,尽快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成效。

从这六次发声中,解局君看到三个共同点:

1、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

2、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企,不断国企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3、全面加强国资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不过,这一次的批示出现了两个新提法:一是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各类要素活力,各类人才指的是哪些人,值得关注;二是首次将国企改革与五大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推进结构调整、创新发展、布局优化,使国有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带动作用。

“十三五”期间,将是国企国资改革的重点实施阶段,其难点是解决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开问题。今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新一轮国企改革正式全面开始。《指导意见》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各方预计2016年开始,国企改革将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当前可以继续关注央企第一批试点企业。此外,金融业的混改值得期待,传统金融业中银行、保险公司股权结构弹性较小,混改释放经营活力;配套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内外兼修打开转型空间。重点关注交通银行、新华保险、中国人寿。

此外,在国资改革总体方案出台之后,各地改革也会加速推进,地方国有资本运营管理试点值得期待。重点关注之前获得了中央国资委认可的深圳相关公司包括深深房A、深物业A、天健集团、沙河股份、深深宝A、深振业A等深圳本地股。

十八届五中全会闭幕前后,沪深股市呈现阶段性宽幅振荡走势,但国企改革依旧未改一直以来的强势行情。

从近两天的盘面来看,国资改革、钛白粉、超导、大飞机、汽车、健康中国等板块表现强势,而能源互联网、工业、黄金、高铁、物流、机器人等板块则小幅回调。大盘围绕5日均线波动,沪指3400点下方支撑明确。

以深圳国资改革板块为例,10月29日,相关个股几乎全线强势,深深宝A、特力A、深物业A、深纺织A、深振业A、深物业A等多只个股强势涨停,表现抢眼。业内人士表示,从板块上看,国企改革将是贯穿“十三五”时期的主线。

对于近期的振荡走势,同花顺认为,综合来看,近期指数频繁跳水也在透露一些风险。首先,由于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涉及“十三五”规划,超预期可能性不大,前期热点利好兑现、短期改革预期降温,造成市场热点逐渐消失,从而不利于股指延续反弹。其次,近期大盘频繁跳水,说明巨大的套牢盘与获利盘已蠢蠢欲动,这直接造成两市个股筹码大幅松动、频频下跌。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沪深A股也正在发生一些积极的变化。数据显示,A股保证金结束了此前的净流出态势,上周呈现小幅净流入,新增投资者数量环比第二周回升。事实上,全球资金亦连续第二周流入中国市场。分析人士称,在央行“双降”及美联储加息步伐放缓的全球背景下,促使市场对人民币贬值的恐慌情绪进一步消退,近期A股市场连续攀升,赚钱效应良好,助推了市场风险偏好上升。

另一方面,产业资本也在密集增持。数据显示,9月份以来,产业资本净增持超过500亿元,仅10月份就增持了近百亿元。源达投顾分析称,以银行、证券、汽车为首的大蓝筹,成为近来产业资本增持的主要标的。前海人寿、生命人寿、百年人寿等险资频频“举牌”,成为增持的主要力量。对于近期的利好,投资者应保持客观的分析,相关资金的进场主要是战略投资者按计划进行建仓、布局,对于指数短期走势影响不大。

但从数据上看,战略投资者仍在中长期布局蓝筹品种,从这一点来看,上证指数向下调整空间比较有限,对于主板市场的品种不宜过于恐慌,甚至可利用大盘的调整,及时进行调仓换股,把布局的重点放在主板市场,特别是有大资金布局的低价股。

事实上,对于沪深股市而言,更大、更可持续的利好还是十八届五中全会闭幕后即将发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业内人士称,“十三五”期间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亮点纷呈,市场化、法治化将成“十三五”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资本市场对经济发展、创新引擎打造、并购重组增效的支持作用在“十三五”期间有望进一步强化。具体来看,“十三五”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五大亮点将包括完成注册制改革、推进监管转型、吸引长期资金入市、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和深入推进对外开放。

中航证券表示,目前,市场有两个非常明显的方向:其一是自“特力A”之后出现了一批“特力A”类型的股票,统称为“妖股”板块,目前该板块依然表现强势,但不适合大多数投资者;其二则是“十三五”受益的板块,如大健康、环保、智能机器、互联网金融等板块依然表现强势,但这些板块只有龙头表现最为强劲,其他个股走势要弱一些。另外,近期涌现了一个新的热点就是深圳本地股,激进型投资者需要重点跟踪。

不过,巨丰投顾认为,目前市场随着前期个股的连续上涨,短期上行压力凸显,而在获利盘抛压的叠加下,指数上行困难加大。但从当下看,养老金入市明年全线启动,长线资金入市对市场托底作用有望逐步体现。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情况。其中,国有企业利润数据的不佳表现引人关注。同日,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亦透露,从今年开始国企改革的重点将从框架设计转向全面落实。专家指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国企改革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未来,改革的核心要聚焦于释放国有企业活力,使之既能生产出满足国内民众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的产品,又能在海外一展身手,形成良性竞争的格局。

当前运行喜忧参半

眼下,中国宏观经济出现了很多积极信号,但国有企业的“竞技状态”却并不能让人完全满意。

数据显示,1—2月份,在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71.3亿元,同比下降14.5%。而同期,我国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216.1亿元,增长6.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925.1亿元,增长5.6%;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103.7亿元,增长高达7.5%。

尽管整体盈利表现差强人意,但一些国有企业在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科技创新等方面还是有所斩获。例如,中煤集团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在国内外无可借鉴经验的背景下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最终克服了矿井逐渐向深部延伸时所面临的地温升高、瓦斯浓度增大等难题。再例如,国家电投严格按照国际核安全标准开展核电关键设计软件自主化研发工作,开发出我国首套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厂核工程设计与安全分析软件包,进一步缩小了与西方国家的差距。

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缪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国企、民企、外企的经营机制确实存在一定差别。新常态下,无论是商业环境、外部需求,还是行业调整,都会让原来适应“旧常态”的经营管理模式显得“力不从心”,进而凸显了决策效率低、行政成本高、适应能力差等弊端。

改革试点加速铺开

改革“蓝图”已经绘好,加紧“施工”方见实效。日前,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表示,从今年开始,国企改革的重点将从框架设计转向全面落实。除继续修改和出台还没有出台的文件外,重点是抓好改革试点工作,取得经验后将尽快推开。他介绍,目前相关部门正在抓紧制定改革试点的具体方案,下半年有望全面推开。

在央企整合方面,“力度加大、步伐加快”无疑成为了今年改革的关键词。季晓南表示,未来中央企业的重组整合将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着力解决中央企业之间同质化竞争的问题;二是着力解决部分中央企业严重亏损的问题;三是既有纵向重组整合也有横向重组整合;四是重组整合与垄断行业的改革结合进行;五是在中央企业数量减少的同时,企业的资产规模会越来越大。

“国有企业并不缺乏人才,如何激发企业活力才是关键。这就需要广大国企能够获得充分的‘授权’与‘放权’。”缪荣说,十多前年,中国所处的经济环境是加入WTO后内外需蓬勃向好,而如今则是全球经济艰难复苏,结构调整、新经济、新业态等成为了主旋律。因此,对国有企业的考核标准也不应再拘泥于以利润为导向的传统“粗线条”模式,而是应该强调企业自身的灵活性与战略创新。

缪荣进一步指出,与规模体量庞大、行业地位较高的中央企业相比,“主业核定”式的管理对地方国企显然束缚性更强一些,因此改革中急需提高地方国企经营的灵活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更好地融入新业态,发挥职业经理人的创新能力。

改革仍是“定海神针”

那么,国企改革在“施工”时应注意些什么?其对转型中的中国经济又将产生哪些影响呢?

在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看来,改革既要明确国企定位,有进有退确定战略布局,还要厘清政企关系,加强监督;既要分类设计运营机制,还要构建国有资产全民共享的受益机制。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则指出,国企改革的目的就是要纠正行政性垄断所导致的市场扭曲和资源错配,具体可细化为5个目标,即:治理产能过剩、推动“僵尸企业”退出、释放更多要素资源、释放市场空间、支持创新企业发展。

“我国钢铁产量巨大,但每年却还需要进口不少的优质钢材。为什么呢?归根到底是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不行。事实上,由于过去中国的发展阶段比较低,企业的很多生产环节乃至生产系统都是‘低成本导向’。也可以说,当前中国经济的一大问题就是优质日常消费品和服务的供给不足。”缪荣说,国有企业不仅是供给侧改革的主战场,而且也是中国经济稳增长的中流砥柱,因此国企改革既要坚持用好已有经验,也要注意循序渐进。

与此同时,专家还强调,开拓海外市场时避免国企之间的恶性竞争亦是国企改革的任务之一。

“现在我们很多国与国之间的项目都是依托国企承担的。未来,对于中国竞争力较强的行业,国企之间需要加强协调,避免相互压价;而对于竞争力不强的行业,国家则可以鼓励更多国企赴海外参与竞争,从而促进行业发展。”缪荣提醒。

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近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今年是国有企业改革落实年,要聚焦重点难点,加快推进十项改革试点。国企改革已经从顶层设计进入实操阶段,要敢于啃“硬骨头”,超越部门和集团利益的羁绊,此轮改革急需综合配套措施出台,形成政策合力,并积极落实到位,从而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须超越集团利益羁绊

国企改革一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国企效率低、国有资产流失、内部交易和腐败等等,都是突出问题,只有深化改革,这些问题才能逐一破解。

经济学家厉以宁曾表示,如果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能充分挖掘国有资本的潜力,不能从新技术、新产业、新发明、新效率等方面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供给侧发力很难取得成绩。

国企改革之难在于要超越部门和集团利益的羁绊。国企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中央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毫无疑问,难点在国有企业,在于如何让国有企业从过剩的产能中挣脱出来,从恶性竞争中挣脱出来,从地方政府的有形之手中挣脱出来,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并自觉地按照市场规律和市场原则办事。

成为真正意义市场主体

国企要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要从以前“管人事管资产”回归到管理资本的改革思路,同时,要在诸如国企去行政化、国企具体的退出通道、放宽市场准入、破除央企垄断、国企高管薪酬制度、国企红利分配等领域,出台配套政策。

国企改革对于政府职能转变也提出了要求。政府将不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与此同时,国企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保障企业独立的地位;实行“有限责任制度”;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提高竞争力。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监管。按照现代企业,公开账务财务信息势在必行。

我们建议,应转机制、增活力,积极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同时,加快剥离国有企业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制定并实施推动产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的方案,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健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完善企业退出机制。最后,要破垄断、促开放,提升行业市场化程度。

2015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这是新时期指导和推进中国国企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指导意见》共分8章30条,从改革的总体要求到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环境条件等方面,全面提出了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

《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符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国资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机制,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国企改革基调浮出水面 明确三大方向

中国证券网讯 国企新一轮改革的基调已经浮出水面,其中有关国企分类改革、国资委的未来定位、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三大方向已经明确。

据国际金融报2015年8月31日报道,一位国资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虽然国企改革的总体方案尚未出台,但今年高层的表态以及密集发布的政策为国企改革明确了方向。

其中,国企改革的大战略将是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坚持问题导向。另外,根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此前提出的要求,未来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也是此轮国企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据此,未来国企改革主要有三大方向:

方向一:国企变成商业类和公益类两类。商业类央企是指以经济效益为导向;公益类央企以社会效益为导向;

方向二:国资委或“管资本”为主。原来的“国资委-国有企业”的两层结构将转为“国资委-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混合所有制企业”的三层结构;

方向三:“混改”须防国资流失。对于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央最担心的,是利益重新切割的过程中再现大规模国资流失,危及社会稳定”。

三十年国企改革以失败告终,国企的机制、体制、历史残留实在太多,但是不搞好国企怎么搞好国家经济,只能说国企改革任重道远,方向、方案都已经确定,实行效果如何还要看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