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璐在《表演者言》上分享了什么观点 为什么她会主动支持文艺片
自从电影频道《今日影评》推出的表演文化传承系列特别节目《表演者言》一经播出,便在网上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不少网友纷纷表示:“终于有一个纯粹的、关于表演和艺德的节目了!”
11月7日,第二期表演嘉宾秦海璐做客节目,与周迅进行了深度对话。最为华语电影界的绝对实力派演员,秦海璐在《榴莲飘飘》《钢的琴》《桃姐》等电影中的表演令无数观众为之叹服。两人虽同是影迷心目中的演技派代表,但一个灵气派,一个是知性派;一个感性在前,一个理性为先。两位风格迥异的出色女性之间的对谈,都有哪些火花迸发呢?
灵气与技术性的交锋
周迅感性充满灵气,秦海璐理性在前、感性在后
周迅和秦海璐两人其实一直惺惺相惜,但直到电视剧《红高粱》才终于合作了一把。周迅在《今日影评·表演者言》中表示:“当时知道海璐演我嫂子的时候,我就特别高兴,然后还特别安心。”两人在一起拍了几个月的戏,相处中,周迅发现,两个人完全是不同类型的演员。
周迅透露,拍戏的时候,自己一定得提前一天把台词背完。而秦海璐则是现场看着剧本重复了两遍要拍的戏份台词,就说“来吧,开始吧”。周迅被吓到,问道:“你就现场背词吗?”秦海璐说:“对啊。”这令周迅佩服不已:“我羡慕死你,我每天要背两个小时的词,在跑步机上、骑在自行车上都还在背台词。”
秦海璐也觉得,两人类型不同,周迅特别感性,而自己则是理性型:“我是属于理性的技术型。这个技术型不是说在镜头前演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四分之三脸最好看,嘴角翘到多少度最好。它不是这种,而是指对剧本的一个整体分析。”
在秦海璐看来,表演一定是理性在前,感性在后。理性在先就是无论什么类型的表演,接到一个新剧本时,一定会先判断这个剧本是否适合自己,自己是否喜欢这个角色。看剧本的时候,不单看自己的戏份,还看别人的。“比如一个剧本45场戏,这45场戏我全都分析透彻,这段戏的主旨是什么?每个人说的哪句话,包括在什么时间,说什么话,我把剧本吃到最透。”秦海璐认为,如果前期功课做足了,把事件逻辑和情感走向把握好了,都不用刻意背台词,“到了现场,进入角色之中,自然而然说的话就跟八九不离十”。
爱飙戏还是要控制?
周迅演完戏丢半条命要四个月养伤;秦海璐要四个月铺垫期
当谈到两大主演飙戏的话题时。周迅和秦海璐笑称这是“宣传词”,飚戏并非大家所想。秦海璐她说:“如果到了大家认为该飙戏的时候,一定是这一个电影或者说电视剧里比较重要的场次,重要的情节。那一刻,两个人互相踩着彼此的节奏,就是你给我一句,我得能接住,还得再上一个台阶。互相给予,互相成就,把戏推到一个制高点。这个就是飙。”
但她更认为,其实演员很多时候要控制表演欲。“演戏的时候,即便是激情戏,你全情投入了,但是还有一个人在那儿,特冷静看着你,来,再多抽一下。一定是有另外一个人在控制你的。就是你会感受到另外一个自己告诉你要怎么演。”她回忆起演《桃姐》的时候,过年那场戏原本有台词,但实拍的时候,她觉得人物的情绪更应该是克制,“大家都是在一个最低落的情况下,她选择不说那些话,可能更好”。这也获得了导演许鞍华的认可。
而周迅更喜欢情感的充分释放,“完全不用去控制”。无论是李米(《李米的猜想》)、宝贝(《恋爱中的宝贝》)、还是九儿(《红高粱》),周迅都演得特别痛快,特别是九儿,“我最爆发的那个点就是有一场戏,我坐在路边哭,大哭,就是把这几年的事情全哭出来”。
对于周迅演戏的投入,秦海璐连连称赞:“她演戏是纯发自内心的,很耗神,很耗心力,演一部戏下来真的是拼了半条命似的。”周迅笑称自己这种演法属于“工伤”,秦海璐也调侃:“你下回再签戏的时候,八个月,你直接签一年,后面有四个月是养伤期。像我这种也是八个月,我也要签一年,我是四个月铺垫期。”
什么样的影片会让演员愿意自降片酬?
为什么要支持艺术片?
而当谈到本期节目的关键词“汲取”时,两人都表示会从生活当中汲取养料来诠释角色。周迅在演《恋爱中的宝贝》的时候去精神病院体验生活,拍《红处方》的时候去看那些吸毒的女孩。而秦海璐拍《钢的琴》的时候,也曾去东北工厂暗中观察。但秦海璐认为,从生活中汲取的养料一定需要加工处理,不能真的直接把现实生活搬到银幕上,“如果电视上演的就是大街上那个乞丐的话,你还会继续看吗?但是电视里演的乞丐叫济公,你就会接着往下看。都是乞丐,乞丐一天干的事也有很多,那你到底选哪一件,是选他抢东西,还是选他谢谢别人给他的帮助?”在秦海璐看来,这个高度概括、提炼的过程,就是汲取。
然后谈到了行业发展和扶持青年导演问题,拍了许多现实题材电影的秦海璐,自曝曾自掏腰包拍戏。拍《钢的琴》的时候,有一天,制片主任说剧组就剩42块钱了,秦海璐当时就去找导演张猛,问他:“你为什么不跟我说呢?如果不把它拍完,变成一堆胶片,扔在那里像垃圾一样,不觉得惋惜吗?”秦海璐就自己掏钱支持导演拍戏。后来她还去找了现任广电总局副局长的张宏森副局长要资助,张局直接给了《钢的琴》一个最高的电影基金补助,说:“这种东西就应该多拍,支持你,去吧。”
秦海璐认为:“有一些电影是要赚钱的,我们就按照市场标准来。但是有些东西是需要怀念的,需要留下的,需要经久不衰,能够一直让大家随时拿出来都能看的。那个(艺术片)不是当下市场要的,但这些东西,我觉得应该也要有很多人去做。”而周迅同样也会在拍《李米的猜想》这样的非商业片的时候,会为了支持优秀的导演,希望让他们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自降片酬。无论是感性,还是理性的表演风格,在对电影行业的支持上,两人则如出一辙,同为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