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威力解析:为什么说一发核弹足以毁灭一座城
不久前,朝鲜火星15洲际导弹试射成功,这使得不少人开始担心美朝之间会不会爆发核战争,而中国在核战争中又会受到多大影响?
首先我们要对核武器有个简单的认识,核武器是以原子核反应作为能量释放源的爆炸装置。核反应主要产生大量的光、热能量以及核辐射。其爆炸能量以等重量的TNT(三硝基甲苯)炸药爆炸所产生的能量作为衡量标志。由于核武器技术和原子核反应本身的特性,普通的原子弹当量通常在十万吨以下,采用氢元素助爆的加强型原子弹可达到数十万吨,而想要突破百万吨级当量的话则必须使用复杂的氢弹构型。该构型设计目前只有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所掌握。当然,氢弹的威力也未必都是百万吨以上的。为了减轻武器质量、控制爆炸威力和效应比例,氢弹也可以做到仅有数百吨的威力。当然,这种氢弹所需的技术极其先进,即使联合国五常也并非都能掌握。
就拿初等核武器来说,其爆炸后的短期效应主要是强光和冲击波,长期效应则是核辐射沉降。然而作战目标不同,核武器会用不同的爆炸高度来调节其效应的大小。美苏冷战期间对核武器的使用主要有两种方式:摧毁对方的核弹发射井、摧毁对方主要城市。
以核弹发射井为目标的话,通常以零高度的地面爆炸。这种方式会产生并卷起大量的放射性尘埃,并随着大气运动对下风向的生态产生严重的破坏。以摧毁城市为目标的话,则选择在数百米的高空爆炸,将能量以强光和冲击波的形式释放,产生超高压和火风暴对建筑和人员进行杀伤,而几乎不产生放射性沉降(单纯的原子弹还是会产生一部分,但是衰减很快)。放射性沉降的杀伤作用随着社会的组织和防护能力会被有效缓解,而且建筑物等大型社会资产会在洗消后重新投入使用,因而不是主要作战手段,还是冲击波硬杀伤效果直接且不可复原。
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最为关心的当然是城市在面对核武器攻击时的情况。首先,我们得搞清楚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核武器的杀伤半径和当量的1/3次方成正比。因为核爆的威力是以球形扩散的。在地面爆炸的核弹对于平地上的无防护人员进行直接杀伤的距离和威力关系为:距离(km)=1.49*当量(10kt)^1/3。也就是说,1万吨当量核弹的杀伤距离约为1.5公里,10万吨核弹杀伤距离为3.2公里,100万吨核弹的杀伤距离为7公里。
然而,城市里有大量的建筑和其他物体,它们一方面会吸收核武器的能量,减弱核武器的威力,一方面又会在核爆中被毁、倒塌和起火,从而增加核武器的威力。而城市中有大量的可燃和半可燃物,在光辐射的强烈作用下都会猛烈燃烧,产生火风暴。在火风暴范围内的人几乎不可能存活。因此超压、建筑毁伤和火风暴是核武器在城市目标时的主要杀伤手段。
这些杀伤手段彼此互相覆盖,结合目标区域不同的自然和建筑条件,加上当量和高度的变化影响,情况非常复杂。我们以一枚百万吨级核武器在2000米高度空爆攻击超大型城市中心为例:距离爆心投影中央3.5km的建筑物内人员100%瞬间死亡、6.2km处的存活率可超过50%、然而火风暴的半径约为12公里,除非能找到防护坚固且有一定氧气量的隐蔽所,否则人几乎不可能在火风暴中存活。
而作为预警措施相对完备的国家,民众将有半小时至十分钟左右的预警时间。而如何利用好这短短的时间来求生?下面这三条一定要牢牢记住!
第一条:就近进入隐蔽所和地下人防工事、在旷野则尽量利用地形地物进行遮挡。
第二条:背向爆心卧倒同时注意胸腹不要直接触地,冲击波经过后注意避免被倒塌和乱飞的杂物殃及。
最后一条:往与风向垂直的方向逃离放射性尘埃的飘散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