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飞机餐都一样吗 都是这么的难吃吗
飞机餐有它的黄金时代,在美国的1960年代或者中国的1980年代。那时候乘坐飞机出行还是一种富豪或者官僚游戏。普通的职工根本体验不到飞行于蓝天的感觉和便利。
当时中国的一张飞机票的价格大概相当于一个一般城市职员一年的薪水。航空公司几乎没有什么竞争。飞机上可以配备厨师,食谱对于一般人来说是山珍海味。那时候航空公司几乎不在乎餐饮这点成本。
但很快航空公司就好景不再,竞争、难以控制的成本让他们做什么都要仔细算计一下。比如,他们不可能再为经济舱乘客配备厨师。
因为一个厨师和厨房所占的位置足够再拉上15个乘客,再加上处理油烟等设备这个成本太高了。所以,作为一款速食产品,飞机餐就不可能美味到哪去。
飞机餐难吃的第二个原因在于,航空公司知道那些乘客他们做出机票选择的最重要选项是安全、价格和时间。至于飞机餐好不好吃大概要排到20名以外了。
所以何必提升食品味道呢?对于食品,航空公司已经把它的定位变成了一种安全产品。也就是说,飞机餐最重要的标准是吃不死人,解决方式就是灭菌。所以,飞机餐最好是一种细菌都不愿意吃的东西。这是句玩笑,不过可以肯定,味道根本不重要。
航空公司或者说乘务组不喜欢带更多的食品上飞机。带更多的餐食会增加飞机重量浪费航油;另外,更多的食品也更容易造成污染,这会影响飞行的安全问题。
那么,怎么才能带尽量少的飞机餐就够用了?那就是把饭做的足够难吃。飞机餐的临界是不让你吃了就会恶心得吐出来,但是绝对不想再来一份。这样飞机餐就可以尽量少地消耗。乘务员们也乐见于此,乘客少有餐饮要求,她们也可以更少地服务。
但是,并非所有的航空餐食都这么惹人厌倦。航班搜索引擎Skyscanner曾经在2011年出台了航空餐食调查得分最高的前10大航空公司排名,“中东土豪”阿联酋航空与阿提哈德航空分别夺得了第一名和第八名,此外亚洲地区也有新加坡航空、泰国航空等入选。
作为吸引客人的利器,很多航空公司在餐食上动起了脑筋。大韩航空提供的拌饭一向让旅客津津乐道,国泰与港龙航空的哈根达斯冰激凌也是旅客最喜爱的餐食之一。最近日本新闻报道,日本航空公司于2013年12月1日至2014年2月8日期间在部分航线提供肯德基快餐作为航空餐。
经常乘坐中国国航的旅客也许对这句话并不陌生。飞行过程中,闻着机舱里飘荡着浓浓的飞机餐的味道,很多人立刻觉得食欲全无。
时间回溯到1980年5月2日,这是我国航空公司首次从中国出发的跨国航线上开始提供航空餐食。在制作工艺和流程方面,中国航空餐食学习了当时最先进的欧美经验,并且引进了全套的美式厨房。
然而,中西方不同的餐饮习惯造成了从西方引进的航食制作工艺与我国中餐菜品“不协调”。比如西餐中,冷盘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需要进行二次加热的只是部分主菜,而烤箱加热对于三明治、汉堡包等西式餐点的口感影响并不会太大。
中餐则完全不同,大部分的主食和菜品都需要热食,回炉后的中餐菜品色香味流失掉一大部分,烤箱这样的加热方式显然并不适应中式菜肴的烹调。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卫生,航空餐食采用冷链加工工艺,全程保持温度在18摄氏度以下。所有加工完成的冷餐和热餐都被迅速放进零下20摄氏度的特制冰柜急冻降温,而面包等餐点则被摆放在桌面上自然降温。
经过冷却降温的餐食,需要根据当天的航班安排,被分别装入不同的餐车运送到航班上。运输全程都需要冷藏进行,任何在室温下放置半小时以上的餐食都只能被废弃。
当飞机进入平稳飞行后,空乘们开始准备餐食。为了防止影响通讯信号,飞机上一般使用电加热的方式,也就是烤箱加热。被烤箱二次加热的食物,口感自然会变差。
另一方面,由于用餐环境的特殊性,航空餐食在原材料的选择上也极其挑剔。考虑到飞行途中可能会遇到颠簸,为避免乘客卡到喉咙,航空餐食的鸡肉不能带有骨头,鱼肉不能带刺,小颗粒的花生、豆子等食品也会被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