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资料介绍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什么时候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简称为国际奥委会,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领导机构,是一个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法律地位和永久继承权的法人团体。国际奥委会根据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的理想,恢复奥林匹克运动的目的,在于增强各国运动员之间的友谊与团结,促进世界和平以及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发展世界体育运动。《奥林匹克宪章》明文规定,国际奥委会的宗旨是:鼓励组织和发展体育运动和组织竞赛;在奥林匹克理想指导下,鼓舞和领导体育运动,从而促进和加强各国运动员之间的友谊。
1894年6月23日在巴黎召开的国际体育代表大会上成立。发起人是法国的教育家皮埃尔·德·顾拜旦男爵。1894年成立后,总部设在巴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了避免战火的洗劫,1915年4月10日总部迁入有“国际文化城”之称的瑞士洛桑。这里有奥林匹克博物馆,奥林匹克研究中心,还有以顾拜旦名字命名的大街,体育场等等。数十年来,洛桑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称为"奥林匹克之都"。国际奥委会也是在这个美好的城市逐渐发展、壮大而闻名于世的。迄今已有近百年历史的国际奥委会,为之作出了积极努力和重大贡献。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资料
中 文 名: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外 文 名: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英)Comité international olympique (法)
简 称:国际奥委会
成立时间:1894年6月23日
总 部:瑞士洛桑
成 员:206国家和地区
官方语言:英语、法语
奥林匹克标志(Olympic Logo /Symbole Olympique/Olympic Rings)是由皮埃尔·德·顾拜旦先生于1913年构思设计的,是由《奥林匹克宪章》确定的,也被称为奥运五环标志,它是世界范围内最为人们广泛认知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标志。它由5个奥林匹克环套接组成,有蓝、黄、黑、绿、红5种颜色。环从左到右互相套接,上面是蓝、黑、红环,下面是是黄、绿环。整个造形为一个底部小的规则梯形。
奥林匹克标志
中 文 名:奥林匹克标志
外 文 名:Olympic Logo/Symbole Olympique/Olympic Rings
使用场合:奥林匹克运动会
启用时间:2002年
标志图案:五个连在一起的环形
象征意义:五大洲团结互助、相亲相爱
设计时间:1913年
设 计 者 :皮埃尔·德·顾拜旦
国际奥委会总部是负责处理奥林匹克运动日常事务的行政管理机构,设在瑞士洛桑。在国际奥委会成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顾拜旦在巴黎的住所也就是国际奥委会的总部。1915年为避免战争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干扰,顾拜旦将国际奥委会总部由法国巴黎迁往瑞士洛桑。从此洛桑与奥林匹克运动结下不解之缘。1919年的《奥林匹克章程》写道"国际奥委会的总部设在洛桑(瑞士)。"1982年国际奥委会宣布洛桑为"奥林匹克之城",1993年12月5日国际奥委会又宣布,洛桑为"奥林匹克之都"。 1994年11月28日,洛桑市给国际奥委会颁发了荣誉奖。
国际奥委会总部
中 文 名:国际奥委会总部
外 文 名:IOC Headquarters
地 点:洛桑
现任主席:托马斯巴赫
建议游玩时长:一年四季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是国际奥委会从它认为合格的人士中挑选委员,作为国际奥委会在其国家的代表,而不是其国家在国际奥委会的代表。这就是国际奥委会独特的“逆向代表”制。候选人由执委会向全会推荐,全会以多数票通过后即生效。委员须为其定居地或主要利益中心所在地国家和地区的国民,而且该国和地区有被国际奥委会承认的国家和地区奥委会。须至少会说一种国际奥委会使用的语言。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
中 文 名: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
外 文 名:IOC member
隶属单位: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任 期:八年
委员总数:115
《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国际奥委会的正式语言是法文和英文,因此要求国际奥委会委员必须能讲英语或法语。近年来,又增加了西班牙语、俄语和德语,这5种语言为公用语,在会议上同声传出。
国际奥委会的文件包括奥林匹克宪法章在内的重要文件,如遇英文本法文本有出入之处, 则以法文本为准。法语非常难出现所谓的“歧义”,形容词和副词都要跟随名词的性数变化,表意非常准确。
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
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曾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
国际奥委会委员:杨扬
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委员:杨扬
国际奥委会委员:李玲蔚
国际奥委会文化与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主席:何振梁
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邓亚萍
国际奥委会妇女与体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吕圣荣(1996年当选,是中国第一位国际奥委会女委员)。
国际奥委会医务委员会运动生化委员会委员:吴侔天
国际奥委会新闻委员会委员:高殿民
国际奥委会体育与环境委员会委员:邓亚萍
国际奥委会项目委员会委员:魏纪中
国际奥委会群众体育委员会委员:屠铭德
国际奥委会国际关系委员会委员:于再清
国际奥委会广播电视委员会委员:于再清
奥运会的全称是“奥林匹克运动会”,“奥林匹克”一词源于希腊的地名“奥林匹亚”。奥林匹亚位于雅典城西南360公里的阿菲斯河山谷,这里风景如画,气候宜人。古希腊人在这里建起了许多神殿,因此,古人把这块土地叫做阿尔菲斯神城,也称"圣地"奥林匹亚,依当时的信念,它象征着和平和友谊。
公元前884年,古希腊爆发战争,各地战火连绵,瘟疫成灾,农业欠收。希腊平民非常渴望和平,怀念当年的那种庆典活动。于是,奥林匹亚所在的伊利斯城邦国王联络其他几个城邦的国王,达成了一项定期的奥林匹亚举行运动会的协议,并规定在运动会年实行“神圣休战日”。“神圣休战日”期限是三个月。
在这期间,任何人不得动刀兵发动。即使正在交战的双方,也得放下武器,准备去奥林匹亚参加运动会。从此,就产生了全希腊性的赛会。到公元前776年,第一次用文字记录下获奖者安全名。这就是后人所说的第一届古希腊运动会。之后,这种赛会每四年举行一次。因此比赛地点在奥林匹亚,也称它是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古代奥运会。从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49年,古代奥运会被罗马帝国的皇帝废除为止,古代奥运会一共举行了293届。
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宪章》中“奥林匹克主义的原则”条款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也称现代奥林匹克精神。
在奥林匹克运动语境中,“奥林匹克精神”有专门的含义显然,《奥林匹克宪章》赋予奥林匹克精神的内容是“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和公平竞争”。参与原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第一项原则。奥运会是体育精神、民族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于一身的世界级运动盛会,象征着世界的和平、友谊和团结。这就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
奥林匹克精神
中 文 名:奥林匹克精神
内 容: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等
象 征:世界的和平、友谊和团结
体 现:体育、民族和国际主义精神
奥林匹克圣歌,亦称奥林匹克颂词或奥林匹克会歌,曲调由萨马拉斯(Spyros Samaras)创作,歌词来自希腊诗人、作家帕拉马斯(Kostis Palamas)的诗。词和曲调都是由泽麦特里乌斯·维凯拉斯(Demetrius Vikelas)亲自选择的。
该圣歌在1896年第一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首次演唱,但当时并未确定其为奥运会会歌。此后的历届奥运会均由东道主确定会歌,未形成统一的会歌形式。如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会歌是施特劳斯特意为这届奥运会所作的《奥林匹克之歌》,1948年奥运会则选用奎尔特作曲,基普林作词的《不为自己而为主》作为会歌。
20世纪50年代以后有人建议重新创作新曲,作为永久性的会歌,但几经尝试都不能令人满意。于是,国际奥委会在1958年于东京举行的第55次全会上最后确定还是用《奥林匹克圣歌》作为奥林匹克会歌,其乐谱存放于国际奥委会总部。从此以后在每届奥运会的开、闭幕式上都能听到这首古希腊乐曲。
奥林匹克圣歌
中文名称:奥林匹克圣歌
填 词:帕拉马斯
谱 曲:萨马拉斯
编 曲:泽麦特里乌斯·维凯拉斯
歌曲语言:英文
首次演唱:1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