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妓李香君的游戏规则
宁作商女不做妓
不知道李香君是如何被戴上“秦淮八艳”之一的桂冠的,严格意义上说,还真不能称她为妓女。《板桥杂记》云:“李贞丽者,李香之假母,有豪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与阳羡陈定生善。”李香,就是李香君。侯方域在《李姬传》开篇第一句就是“李姬者,名香。”没错,她是认了秦淮名妓李贞丽做干妈,但妓女的养女就一定是妓女吗?不能唯出身论呀!
侯方域认识李香君时,说她“少,风调皎爽不韦,十三岁。”《板桥杂记》也称:“李香身躯短小,肤理玉色,慧俊始转,调笑无双,人名之为香扇坠。”同书又记述:“香年十三,亦侠而慧。”如此则可以知道,年仅十三岁的李香君,确实招人喜欢,因此,其养母便不肯轻易让狎客“梳栊”她,故李香君在碰到侯方域之前,一直没有正式“接客”。
还有个例子也可以做旁证。侯方域有一首赠李香的诗,曰:“绰约小天仙,生来十六年;玉山半峰雪,瑶池一枝莲。境院留香客,春宵月伴眠;临行娇无语,阿母在旁边。”诗里的“六”,是为平仄所需,亦赞其“二八佳人”,并非指她实际年龄。这诗反映出两人是一见钟情,但因养母在身边,他们无缘亲密。如果把话说到位,侯方域也是无奈,因为“梳栊”处女是要花钱的,侯方域此时身上没钱,人家养母不让碰。他们虽有情,也只能银汉相望。一个并未真正“接客”的少女,就算生在妓院长在妓院,也不能说人家是妓女。你要是相信戏剧《桃花扇》,那你就输了。
若以“商女”这个广义称呼来定位李香君,倒更靠谱。她多才多艺,从少年起即开始学昆曲,“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这说明她参加过一些商演,艺术素养、演唱水平,都还不错。
跑商演的妞儿,遇到了公子哥儿,遂有才子佳人的传奇。李香君自打与侯方域相好,便严防死守她的规则——绝不做其他男人的猎物。如《李姬传》载:侯方域离开南京时,“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甘作妾侍不做妻
那把著名的桃花扇,其实是不存在的。
根据侯方域后来的追忆,初会李香君,有赠诗之举,香君则以歌相酬。在二人交往的全部描述中,那把扇子从未被提及。虽然孔先生曾“刻意”表明李香君面血溅扇、杨龙友随机点染为桃花一事,乃辗转闻之于杨的书童,这种刻意,跟此地无银三百两好像没啥区别。当代更有好事者“考证”认为这把宫扇经侯方域女婿家族(侯女嫁陈贞慧子)代代相传,至今尚在人世,恐怕亦是附会。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侯、李二人的刻骨爱情,是真实的!
侯方域邂逅李香君并坠入爱河,大约是崇祯十二年。当其时,他早已娶东平太守常维翰第三女为妻,史称常氏。侯方域别过李香君后,即与元配常氏去了宜兴陈贞慧家避难,并以自己的小女儿许聘给陈贞慧的小儿子。也就是说,李香君做的是名符其实的二奶,古代雅称“妾室”。
在古代,大老婆曰正妻,主要负责传宗接代,操持家务,也即“主内”,有能力的将家业扩大化,没能力的能够做到守成,亦算称职。另外,在丈夫生理躁动时满足一下丈夫的性欲,如此而已,夫妻精神愉悦则一般的谈不上。这就是为何古代男子喜欢泡青楼或纳妾的根本原因。妓女、二奶等角色,通常拥有容貌、才艺等优势,能满足男子的精神需求,这是正妻所无法比拟的。
现实生活中,年轻貌美的二奶们多有不安分者,枕头风除了要钱,大概只唯一句话:“你那么爱人家,那就离婚嘛,娶人家。”包二奶也许是甜蜜的,但男人最痛苦的事儿,莫过于二奶提出这种要求,此谓不讲规则。
猫是抓老鼠的,如果狗儿去抢猫儿饭碗,世界还不乱套了?分工不同,规则由此产生。李香君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甘做妾侍。
她并非不知常氏的存在,然送走侯方域后,依然杜门谢客,遵守着与侯方域的约定。当时有一位曾当过宰相的大官田仰,听说李香君既漂亮又多才,打算出资三百两银子召她“出台”,但李香君坚决不肯。田仰恼羞成怒,放出话来威胁、中伤李香君。李香君坚定地说:“田公宁异于阮公(大铖)乎?吾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背叛)(侯方域)公子矣。”
她从不提“转正”的非分之想。据说顺治二年,侯方域到南京找到李香,二人遂去侯方域的河南商丘老家,隐瞒身份为妾,开始两年相安无事。如果不是后来侯方域的父亲侯恂得知李香的妓女身份,不准她在家居住,她也许就一直这样“二奶”下去了。后来侯方域将李香安置于离城十五里外的侯府柴草园居住,她也不吵不闹,还在那里产下一子,数月后不幸病死了。
交代一下,侯方域与元配育有三子一女,这也是规则使然。
扑朔迷离香君墓
李香君到底是不是死于商丘,历来颇多争议。
原剧《桃花扇》中说李香君跟侯方域双双在栖霞山了却了红尘,这是戏剧家言,不是信史。如今秦淮河畔“媚香楼”还在,栖霞山也有李香君墓,只是有点躲躲闪闪羞羞答答,既藏在深山里,又分说是衣冠冢,倒是那座“桃花扇亭”每年都会在桃花一片灿烂里陪春风坦然笑一程。
还有一种说法是,李香君在苏昆生的照顾下逃到苏州老家,寄居昔日好友卞玉京家里,因患上肺病去世,与侯方域再未谋面。
南京城破前后,侯方域就在南京和苏州一带,他与复社人物来往密切,复社人物与“秦淮八艳”来往密切,独侯方域不见香君?于情于理都说不通。如果李香君病逝于苏州,为何苏州没有香君墓?够蹊跷的。如果南京失陷时他们二人在一起的话,该如何抉择去向?
乱世之中,一个孤苦无依的弱女子又能去哪儿?再说他们之间还有约定,必然跟随侯方域回商丘老家,所以,病逝于商丘是可能的。
商丘李姬园村确有一座李香君墓。侯方域在诗中多次提到一个姓吴的妾,且有吴阊一说。苏州属吴地,香君又出于阊门,其中必定大有关联。在李姬园村遇到几位老乡,都说此地原是侯府之西园(大概就是柴草园),乃李香君被侯恂逐出家门后的住所,她死后,其子孙皆不准姓侯,不准入侯姓家谱,而是随母姓李。
这种当地故老的口耳相传,未必可信,但可作为参考。也许,三百多年前,这位特讲游戏规则的一代佳人,真的长眠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