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长期沉迷电子产品 危害比你想象得大
导语:拥有一个欢乐的童年,可以让我们的人生铺就一层幸福的底色。小时候的我们以掏鸟蛋,下河摸鱼,争着抢着看一本小人书为乐。而现在的孩子,他们的生活总是被数码产品环抱着:手机、pad,不是动画片就是打游戏……面对孩子们这样的“兴趣“,家长应该怎么办?
1.孩子长期沉迷pad 危害比你想象得大
pad作为孩子手中的一种“新型”游戏机,处在一个多媒体社会的孩子特别容易接受这些高科技产品,但是,幼儿时期儿童的视力发育还不是很成熟,当他们近距离接近屏幕上强烈的色彩时,会对视力发展不利,容易导致近视。有人指出,这种电子产品是一种视频早教,这种没有“消化”过程的信息接收,只看不转动大脑,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失去思考能力。这些冷冰冰的电子产品会让孩子跟家人交流和互动的机会减少,如果不加以控制,长久以往,孩子有可能沉溺其中,以致上瘾,会对亲人、老师、朋友和周围的人和事冷漠无情,严重影响孩子的交往和发展。
2.孩子喜欢动画和游戏是一种对自我的投射
动画片和游戏一般都画面色彩鲜明,人物造型活泼有趣,对白轻松幽默,加上不停变动的画面及夸大的效果,都是吸引孩子观看的主要原因。 学龄前孩子的专注力通常较一般大孩子为低,因此,快速变换的电视画面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而且,对于学前阶段的孩子来说,由于生活经验较少,动画片画面会让他们产生新鲜、好奇、想要一探究竟的动机。 两岁到六岁的孩子,不但想象力丰富,也相当自我中心。在缺乏家人或者伙伴一起游戏的时候,他们喜欢扮演动画片里的人物,在动画片世界获得满足,或在玩角色扮演游戏时,当主角去打坏人,这其实是一种对自我的投射,觉得自己和故事里的主角一样棒。
支招 孩子“迷恋”pad 家长应该怎么办?
作为家长不妨多思考一下,孩子的成长究竟需要什么?孩子对渴望亲近大自然、渴望人与人的交流、需要对发现和探索。不能因为pad而降低了家长们对孩子的责任,减少了跟孩子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作为一部电子产品,提供给孩子的只是一个平面的、虚拟的世界,即使它的智能化水平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也只是一部机器,无法代替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互动给孩子提供的行为与情感的链接。
1.以身作则:父母要把自己从电子产品里解放出来
父母要经常抽时间陪伴孩子,不要把孩子交给没有温度的电子产品。有的家长自己本身就很依赖手机之类的数码产品,即使是陪伴孩子的时候也不例外,家长离不开手机的状态对孩子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会对父母的行为好奇,进一步也会像父母“学习”。而也有些家长比较忙,可能没时间照顾孩子,他们为了打发孩子,经常会把手机拿出来让孩子玩游戏,久而久之,孩子便对游戏上瘾了。所以还是那句老话:“身教胜于言教。”父母希望孩子不要沉迷于数码产品,自己就要先从其中“挣脱”出来。
2.制定规则:帮助孩子选定内容,限定每一次的游戏时间
在每次玩之前就和孩子制定游戏规则,这个规则最好在友好的气氛中协商制定,同时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张记录表,用来记录每次玩的时长。如果每次都不超过规定的时间(20/30分钟),连续一周或者一个月以后可以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表扬。内容选择上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段,尽量选择一些益智类的教育游戏。
3.有效陪伴:用亲子活动代替电子产品,多花些时间陪孩子
亲子关系的建立以及0-3岁宝宝安全感的建立,最重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因此爸爸妈妈们在保证陪伴孩子时间的同时还要让陪伴更有效。例如:和孩子一起离开城市,走进大自然;还可以一起去各种博物馆转转;看场童话剧、参与亲子游、爬山、游泳……都是非常好的陪伴孩子的方式。
4.爱上阅读:让宝宝感受家长的爱与温柔
书会给到人更多思考、想象的空间,对孩子的思维、推理、表达等能力的提升都是很好的载体。家长平时可以多和孩子一起阅读,让孩子爱上阅读,让他们把更多的时间和注意力放在阅读上,从而淡化数码产品对他们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