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的缩影 盘点历代驱逐舰的下水照
驱逐舰是一种多用途的军舰,是19世纪90年代至今海军的重要舰种之一,广泛的作战职能使得驱逐舰成为现代海军舰艇中用途最广、数量最多的水面舰艇。从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有了105号济南舰开始,发展至今,中国的驱逐舰不断在更新升级,回看历代驱逐舰下水时的场面,依旧让人激动不已。下面,小编跟大家一起,来看看我国历史上各艘驱逐舰的下水照。
105号济南舰,属于051型(旅大I级)驱逐舰首舰,后经改装成为051G1型(旅大II级)。1968年12月24日在大连造船厂开工建造1970年7月30日下水(下水时舷号223,1974年改舷号为105),1971年12月31日交付海军使用。1979年8月2日,邓小平登上'济南'舰,进行了长达6个小时的海防视察。并题词:“建立一支强大的具有现代战斗能力的海军”。
108西宁号导弹驱逐舰,为旅大Ⅰ(051型)级驱逐舰的第七艘舰,由大连造船厂制造。1980年6月29日,正式编入海军北海舰队服役,舷号108。首任舰长为刘子庚。
1986年《海军舰艇命名条例》修改后命名为西宁舰。
1980年,108西宁舰编入护航编队,参加南太平洋运载火箭飞行试验。
1996年8月,108西宁舰随112哈尔滨号导弹驱逐舰组成编队,出访朝鲜。
2009年,108西宁舰参加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0周年海上阅兵式,在检阅外国舰艇的阅兵式上担任基准舰,外国军舰沿着108西宁舰排成一列接受检阅。
131南京号导弹驱逐舰是我国旅大(051)级驱逐舰,由上海中华造船厂制造,1977年开始在东海舰队服役,排水量有3250吨(标准),长132米,宽12.8米。2012年2月开始,南京号开始逐步退役。2012年9月26日,南京号驱逐舰退役仪式在海军东海舰队舟山某军港码头举行,海军将军舰移交给中国海监总队,将成为中国海上执法船舶。
164号桂林舰,051D型(旅大I级)驱逐舰,1977年6月3日(1980年5月19日)在广州造船厂开工制造,1984年6月20日下水,1987年7月10日服役于南海舰队,2004年调往北海舰队。051D型最后1艘,舰上增加空调系统,并设置娱乐设施,改善了舰员居住环境。
112舰“哈尔滨”号导弹驱逐舰,国外称之为“旅沪”级,被誉为:“中华第一舰”。它是中国海军科研人员在吸收、消化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于1986年由江南造船厂开始建造,经过八年的建造、试验,1992年年底试航,于1994年列编海军,为中国第二代导弹驱逐舰。2002年,“哈尔滨”号接受了现代化改装,用“鹰击”-82(C-802)换下原来的“鹰击”-81(C-801)反舰导弹,将原来的100毫米炮塔换成了隐身炮塔。
167深圳号导弹驱逐舰属于旅海级(051B型)导弹驱逐舰的第一艘,1995年于大连红旗船厂开始建造,1997年下水,1998年10开始海上试航,1999年2月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并成为旗舰,其母港设在广东湛江。
广州号驱逐舰(舷号168,北约代号:Luyang I class destroyer,中文:旅洋I级驱逐舰),是中国自行研制建造的052B型驱逐舰首舰。该舰长155米,宽20米,空载6800吨,满载7500吨,是具有防空、反潜、反舰、具备舰队区域防空能力的多用途驱逐舰。广州号驱逐舰是中国海军“大型远洋驱逐舰”计划中的第一艘实用舰型,总设计师是潘镜芙院士。1997年开始研制,1999年设计定型,曾获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02年在江南造船厂下水舾装,2003年开始海试,2004年7月编入中国海军南海舰队。
170号兰州舰,是中国研制的052C型导弹驱逐舰首舰。该舰于2003年中旬下水,为中国海军新一代防空型导弹驱逐舰,目前共建6艘,分别是170号、171号和150号、151号、152号、153号,主要作战使命是负责作战编队的防空、反潜作战以及配合其它舰艇进行反舰攻击,主机是 1995年开始在乌克兰生产的DA/DN80,具有较强的隐身效果,武器装备威力强大、发射速度快、火力密集,齐射时能形成一道严密的水下屏障;配备防空、反舰导弹和较先进的近程防御、反潜及自动化指挥系统。
172号昆明舰是中国海军服役的首艘052D驱逐舰,也是目前我国最先进的导弹驱逐舰。该舰采用了新型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大型有源相控阵雷达等设备。其满载排水量7500吨,长155米,宽18米,吃水6.5米,最大速度30节。
中国海军目前装备的最新型驱逐舰是052D型,该舰装备了新型的相控阵雷达、64单元垂直武器发射装置,技术水平达到世界领先。但是在回顾历代驱逐舰的下水场面时,我们不禁想到驱逐舰逐步更新强大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是中国海军日渐强大的缩影,也是我国军事力量逐步跻身世界军事强国,逐步被世界认可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