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的三大伞兵王牌部队盘点:究竟谁是最厉害的一支

2017-08-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得益于飞机的诞生,人类终于可以自由在天空中翱翔了.而伴随着飞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它在军事领域的贡献越来越大.今天要说的空降兵正式与飞机技术密不可分.众所周知,空降兵诞生于二战,在这个惨烈的战争中,不仅空降战术首次进行了实战应用,也完成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空降作战.其中的故事多不胜数,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部队莫过于德国.英国和美国的伞兵.相信提到空降兵,不少军迷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就是因美剧<兄弟连>刻画而享誉全球的101空降师.但是,对于空降作战来说,这个只能算是小字辈了.而之前,德国空降兵部队早就以

得益于飞机的诞生,人类终于可以自由在天空中翱翔了。而伴随着飞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它在军事领域的贡献越来越大。今天要说的空降兵正式与飞机技术密不可分。众所周知,空降兵诞生于二战,在这个惨烈的战争中,不仅空降战术首次进行了实战应用,也完成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空降作战。其中的故事多不胜数,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部队莫过于德国、英国和美国的伞兵。

相信提到空降兵,不少军迷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就是因美剧《兄弟连》刻画而享誉全球的101空降师。但是,对于空降作战来说,这个只能算是小字辈了。而之前,德国空降兵部队早就以其出色的战绩名扬天下。

德国伞兵隶属空军,穿着空军的蓝色制服,使用与飞行员相同的柠檬黄色领章。作战时,其通常在制服外罩专用的灰色或绿色连体作战服,明显区别于其他地面作战部队(绿魔鬼的称号也就是源于此)。而德国伞兵钢盔是让人一眼能将其和其他德军部队中区分出来的特别之处。二战德国伞兵使用的是M36系列钢盔(其改进型号包括M37和M38),该盔是在大家熟悉的M35钢盔基础上改进而来。外形最大的特点是取消了容易钩挂伞绳的护耳部分以确保跳伞时的安全。

M38的主要改进为取消了作用不大的挂枪孔,原设计M36/37的挂枪孔是在士兵伞降时挂住步枪背带以防武器脱手,但是德国伞兵实际伞降时基本只随身携带手枪,因此这个设计无法发挥作用而被取消。另外便是将固定衬圈的3枚开脚铆钉改为开孔螺丝并取消透气孔,螺丝开口兼做通气孔使用。同时加强了内衬铝圈强度,后期直接改为镀锌钢材以解决M36/37该部分强度不足问题。

德国伞兵的作战服设计上颇有特点,也非常巧妙。伞兵战斗风衣,其最大的特点是下摆可以收紧成短裤状,以便于在挂载伞具时更加方便。同时,作为伞兵落地第一时间的主战武器,风衣的后腰部设计有专用的手枪袋。但伞兵们实际使用时更多的还是使用常规的手枪套。反倒是作战裤上设计的专用伞兵刀袋更多地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武器装备方面,德国伞兵早期使用与步兵相同。由于德国伞兵伞降战术是以低空空投,以降低伞兵的滞空时间,同时也便于集结。降落伞的承重也被严格限制。所以伞降落时,通常只有士官携带冲锋枪而步兵并不携带步枪。这就使得步兵部队中仅作为自卫甚至是自尽武器的手枪,对德国伞兵来说却非常重要。手枪和伞兵刀往往是他们落地时仅有的武器。所以,对于手枪射击的训练,德国伞兵非常严格。其考核要求为手枪50米射击命中率必须在80%以上。要知道通常手枪的最大有效射程也就是50米左右。甚至即使技术飞速发展至今,这个射程也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手枪射击训练的距离通常设定在25米左右即可。德国伞兵训练标准的严苛程度可见一斑。

事实上,德国伞兵步枪机枪这类武器是跟着装备箱一起空投的。

这种士兵与武器分开投送的方式,固然达到了德军快速落地的构想。但是却让伞兵在面对对手密集火力时毫无还手之力。这点在德国进攻克里特岛的战斗中明显地显现出来。大量伞兵还没有落地就被打死,好不容易着陆的伞兵还没等解开伞具,又伤亡不少。有幸躲过前面两个厄难生存下来的伞兵,却根本没有武器可以还击对手的步枪和机枪。只能继续冒着危险去寻找武器。

经过克里特岛的教训,德国伞兵发现使用常规的步兵武器根本无法满足伞兵在没有火力支援的情况下的战斗需求。于是便提出了全新的伞兵专用武器概念。这就是后来出现的FG42伞兵步枪。FG42伞兵步枪首次参战是在营救墨索里尼的行动中。也是该枪装备以后,少有的作为伞兵专用武器真正参与空降作战。富有戏剧性的是,当“热爱和平”的意大利军看守们看到乘坐滑翔机的德国伞兵从天而降的一刻,便四散逃窜。即使少数没有逃走的人,也在“不需要流血”的“宣传”下,主动放下武器。对于德军的这场特种突袭,兵不血刃地解决战斗无疑可以称为经典战例。而对于FG42来说,作为伞兵武器参与空降作战却一枪未放,可能多少有些遗憾。不过,这一场确实没有流血的战斗,给人们在谈起战争的残酷时,又多了一分黑色的幽默。

下面来说说英国的空降兵,不得不说,英国伞兵在一次次敌后作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带着红色贝雷帽的英国伞兵赢得了“红魔”的称号。更是如今特种作战的鼻祖。

英国空降兵的标志除了红色贝雷帽以外,其使用的钢盔虽然与其他部队同样被称为MK2,但样子却完全不同。与步兵MK2飞碟形的大帽檐钢盔不同,伞兵MK2钢盔参考了德国M38钢盔的设计,同样为了防止钩挂而取消了大大的帽檐,而加深的盔型对头部的保护面积也更大。显然,这个设计明显优于步兵的“飞碟”MK2钢盔,因此装甲兵后来也装备了这款钢盔。与战后没多久就被抛弃的步兵MK2不同,伞兵MK2甚至一直服役到被新型材料所取代,而实际上即使新材料的头盔,其实设计并无太大变化。即使在1982年的马岛战争中,还有英国伞兵在使用伞兵MK2钢盔,其服役历史之长,足可以与美国M1钢盔相媲美。

英国伞兵的装具与步兵基本相同,均为P37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胸前两个大大的什么弹药都可以装进去的通用弹药包。不过与德国伞兵不同的是,英国伞兵从一开始就利用腿袋携带自身的轻武器跳伞,甚至冲锋枪直接绑在胸前,解除伞具后连打开武器包的过程都省略了,装上弹匣,就可直接投入战斗。而到了战争后期英国伞兵连布伦式轻机枪也可以随身伞降。大大增强了伞兵落地第一时间的火力。而不必拿着手枪冒着对手密集的火力寻找自己的装备箱。

英国伞兵另外需要提到的一个有趣的装备是他们的折叠迷你小摩托——Welbike。这个装备虽然不是伞兵的随身物品,但是却可以转到装备箱中,与重机枪,弹药给养等一同被投放。而标准的空降摩托车虽然重量也不高,但是却需要通过滑翔机投送。

Welbike重量仅37公斤,仅仅相当于一个9岁儿童的体重。小小的身材可装载3.7公升汽油(1英制加仑),最高时速却可以达到48公里,可以带着一名全副武装的伞兵跑145公里。

实际上,在市场花园行动中,落地后的英国伞兵借助Welbike进行了快速机动。很快便抵达目标区域并完成了预期任务,无奈两翼的装甲部队进攻受挫。迟迟不能抵达预定区域接应伞兵。先期抵达的英国伞兵只能在阿纳姆大桥苦苦支撑,直至弹尽粮绝。原本抓获的德国俘虏反倒俘虏了自己,使得此役成了英国伞兵心中永远的痛。

说到美国伞兵,有一个名字是无法绕开的,他就是——马修·李奇微。这位伞兵出身的陆军中将在朝鲜战争代理联合国军总指挥时,给中国人民志愿军造成巨大损失。而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恐怕与其敏锐的伞兵思维密不可分。

美军一直都以强大的后勤能力被人津津乐道,对于伞兵这种天生就是被包围的兵种来说,强大的后勤支持所带来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相信大家可能还记得《兄弟连》里的这样一个镜头,诺曼底空降之前,整理装备的伞兵说出了如下抱怨的话:“三天份的口粮,巧克力棒,提神糖,咖啡粉,砂糖跟火柴,罗盘,刺刀,土工工具,弹药,防毒面具,携行袋加备用弹药,我的伪装网,点45手枪,水壶,两包烟,霍金式地雷,两枚手雷,烟雾弹,伽马手雷,炸药,这鬼玩意(伞绳),还有件脏内衣。重点是什么,这些东西跟我一样重,我还要带着降落伞,副伞,救生衣还有我的M1步枪。”这段话真实地反映了一名美军伞兵1944年6月5日跳伞之前所需要携带的各种装备,而他只是1名普通的步枪手。长长的装备清单中还没有说他已经穿在身上的作战服,作战装具,钢盔和伞兵靴。

美军的伞兵盔源自M1步兵钢盔,与步兵盔主要的区别在于挂带的设计。步兵使用常规的下巴带将钢盔固定在头部。带子接近脖子,不但容易松动,而且一旦遇到意外情况,尤其是伞兵从天而降碰到树枝等物体钩挂时,固定钢盔的下巴带就会成为致命的上吊绳。因此伞兵版钢盔采用的是下颌带设计。上下颌带由原来的两点固定变为四点固定。日常使用时,比两点固定头盔的下巴带更加稳固,不易在颠簸晃动中松动。一旦发生意外,不过是掀掉头盔,而不会勒脖子。这种设计后来被广泛采用,现如今即使步兵头盔也大多采用类似的原理。可以说,美军的技术还是有一定前瞻性的。

而伞兵使用的半自动射击的M1卡宾枪,由于使用专门设计的7.62×33毫米圆头子弹,所以虽名为短步枪(卡宾枪的英文Carbine即短步枪、马枪的意思),但其实更接近于一支只能半自动射击的长管冲锋枪。甚至早期型号连步枪必要的刺刀座都没有。威力过小的子弹使得用它消灭一个目标往往需要消耗更多的子弹。但常规步兵使用的弹匣包一组只能放2个15发弹匣,而一个步枪手通常腰带携带两组,枪托携带一组。加上枪上的弹匣也不过105发子弹。这种弹药量对于初期投入战斗弹药全靠自带的伞兵来说,实在有点捉襟见肘。

因此,伞兵的卡宾枪弹匣包,一包可以放置5个15发弹匣,一名伞兵往往携带4到6组,仅这几个小包携弹量就数倍于普通步兵。这个不起眼的小装具,却可以从《兄弟连》《拯救大兵瑞恩》等影视作品中看到,一方面可见道具师的细心,也从侧面说明了这款小包对于伞兵的重要性。而且这款小包,不但可以携带卡宾枪弹匣,还可以用来放置手雷,M1加兰德步枪漏夹等。一物多用的设计也是颇为成功。

综上所述,三国的伞兵都可以堪称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也不乏载入史册的经典战例,这时候大家往往会产生一个疑问,那就是这三个国家的伞兵到底谁更厉害呢?而这种问题的终点往往就是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无法得出最终的结论。其实,伞兵作为一支可以天降的神兵,最大的优势就是快速投入到敌人后方防卫最为薄弱之处在背后猛插一刀,进行有限的攻击作战。这点无论是投入到比利时的绿魔鬼,还是游荡在北非和欧洲德国占领区的红魔,甚至是大规模投送到大西洋壁垒后背的82、101空降师都无疑做到了这一点。但是一旦让他们作为常规地面部队参与正面作战的话,而不加强其重武器配置,强化其后勤供应体系,那么战力就颇为堪忧了。克里特岛正面进攻的德国伞兵,市场花园行动中迟迟等不到地面部队跟进的红魔,甚至在巴斯托尼自我感觉良好的101空降师无疑都存在这个问题,只是101师有幸加强了装备和后勤体系才取得了坚守不退的战果。

精良的装备,精锐的部队,只有正确的投入到适合他们发挥的战场,才可以发挥出其最大的价值。如果有人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跟错误的敌人打一场错误的战争,那么他一定会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