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四姑娘山女大学生坠亡引发的思考:违规登山应如何制止
最近,四姑娘山女子遇险的消息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关注,据了解,遇险女子已经被找到。在相距30米的情况下,救援人员终究是无法触及峭壁上的遇难者。通过反复呼喊、观察,确认她已经遇难。这个结果也让网友们唏嘘不已。
此次事故原因是什么
事故发生在四姑娘山中的玄武峰。
四姑娘山是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与汶川县交界处,由四座连绵不断的山峰组成,它们从北到南,在3至5公里范围内一字排开,四座山峰长年冰雪覆盖。当中的玄武峰海拔5383米,位于四姑娘山风景区地区的长坪沟与双桥沟中部,与骆驼峰、幺妹峰隔沟相望。
玄武峰线路短,属技术型山峰,在最近几年这座山峰因为汇集了冰壁、岩壁及混合线路,已成为诸多技术性登山者眼中的热门山峰,但难度不适合新手单独前往。
据了解,出事的三名登山者均来自中山大学。报案求救的是来自中山大学的登山爱好者陈某,失联的两名队友是一同来参加冬训活动的男生韦某和女生黄某,一对同样来自中山大学的登山情侣。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双桥沟景区的攀冰冬训活动从2018年1月23日开始到1月29日下午结束,参与训练的共有51人,训练结束后全部人员应撤离双桥沟景区。但1月31日,本已返程到了成都的黄某折返与留在四姑娘山镇的韦某和陈某汇合,计划攀登玄武峰。
正是攀登计划的临时性为此次事故埋下了伏笔。虽然事故报告还有待时日,但是从网上参与讨论的登山界人士的分析看,准备不足,经验不足仍然可能是事件的主因。
选择冬季攀登,本身就要面临的一大风险就是低温。另外,他们还存在缺少路绳、卫星定位、通讯等安全技术装备问题。错过凌晨冲顶时间,2月2号上午8时才开始从玄武峰大本营出发冲顶,且攀登时间过长,延至下午6点登顶,导致下撤时不得不摸黑等不利情况,大大增加了风险。且三人携带的物资不多,食物、衣物等并不充分。
2002年的北京大学山鹰社在西藏希夏邦马峰遭遇雪崩山难开始,大学生登山组织开始被外人了解。十多年过去,大学生登山社团如今已经遍地开花,虽然学生登山爱好者注重训练和专业,但是在经验,财力上确实还有不足。且受学业限制,他们经常只能假期前往,而不能选择最合适的季节。此次登山更是大学生的个人行为,而非已经日益规范化的社团集体行动。
事件表明了当前人们对极限运动的热情,但也反映了发展仍很初级的现实。
如何看待韦某独自下撤求援的行为
这无疑是一起对人心灵冲击强烈的登山事故。30米的距离,已经可以目睹遇难者,但是就是够不到,不仅让人联想起电影《北壁》中的历史真实事件。当事人的青春豪情与雪山的残酷无情都让人感叹。
不过网友们讨论的焦点在于韦某该不该把黄某留在原地。韦某丢下黄某不管这说法来源是一条道听途说的朋友圈。这样的不加核实的,却能直接激起公众义愤的材料自然被一些自媒体利用。所以一时间对韦某的指责和质疑成了网友关注的焦点。
至于是否存在谋杀或遗弃,最终还得需要警方和中国登山协会核实,但是搜救者的证词可以为韦某的表现提供一定证明。相较而言,目前搜救者的证词显然要更可信。
向导徐贵华说,“(3日)我儿子和王队长在海拔3900米左右的牛栅门找到韦某过后,韦某的身体状况已经很差了。他是半夜1点半离开女友从山上下来的,因为迷路走了一晚上,加上没吃东西,体力已经透支,但是他坚决要求和我儿子他们一起上山救援。”
但是,在抵达4900米海拔时,韦某出现高反,已经不能再继续前行。为了确保韦某的安全,救援人员强行将他带下山。“他当时还不愿意走,说女朋友在山上。但那种情况下,他再不下山,也会有很大的危险。”
极限条件下,登山者的每一个决策都是性命攸关的。在高山遇险时,该不该、能不能放下受伤的同伴,选择单独下撤寻求救援,这并不是一个能轻易回答的问题。
应该以严肃审慎的态度去调查和看待,而不应该随意猜测和选择轻信。
如何看待违规登山
最近这几年,户外驴友各种事故频发,一些不经过大脑思考的网友养成了一上来就指责遇险者的习惯,“把救援费用结了”更是成为“经典”的评语。但不得不说,这样的态度放在此次事件中,既是无知的,也是冷血的。
偷登(未经允许,私自攀登)是经过官方证实的,但这并不合适用来为整件事下结论。
国家体育总局的《国内登山管理办法》曾有规定,登山必须提前申请,获得批准以后才可以进行。登山行政许可证,也称为“登山活动批准书”,是登山行政管理机构对登山活动的批准。
登山许可证适用范围是:“西藏自治区5000米以上和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3500米以上独立山峰的登山活动”,包括海拔5383米的玄武峰。
持有登山许可证登山能够让自己的登顶事实获得官方机构的认可,即颁发登顶证或者登高证,同时也使得自己避免遭到执法部门的阻拦。
但是办证需要的费用对于学生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另外据《户外探险杂志》,“玄武峰位于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名义上景区是不允许攀登的,因此无法办理登山手续。但是该山实际常年有很多山友偷登。”
如今人们的精神生活普遍富足,因此登山成为了不可阻挡的一个潮流。然而国家的明令禁止无法阻止偷登,倒成了一个推卸责任的做法。并且据登山者反映,即使获准的登山活动也未必有更好的保障。此次救援中发挥关键作用的还是当地民间的高山向导,高山协作们,而不是管理部门。
搞好极限运动的商业化,专业化也许是条出路。商业化登山可以繁荣当地经济,为当地向导提供工作机会,也可以使得训练与救援更有保障。
简单指责或盲目支持违规登山的主张,都是不对的。回到事件中,归根结底,参与到登山极限运动中的人们,始终不应忘记生命第一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