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溜》穿帮全纪录 日军说“河南味普通话”

2017-07-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顺溜和陈大雷的战友情让观众迅速找回两年前的"钢七连情结".(资料图) 被誉为王宝强本年度电视剧代表作的<我的兄弟叫顺溜>(以下简称<顺溜>),19日晚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数日下来,该剧收视率一再冲高,目前平均收视已达6.54%,21日晚更是达到惊人的8.33%,成为本年度央视(包括一套和八套)目前为止收视最高的电视剧.不过,王宝强自<士兵突击>后再度"荧屏出击",其憨厚淳朴的表演风格却被网友认为"依旧没能走出本色表演的

顺溜和陈大雷的战友情让观众迅速找回两年前的“钢七连情结”。(资料图)

被誉为王宝强本年度电视剧代表作的《我的兄弟叫顺溜》(以下简称《顺溜》),19日晚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数日下来,该剧收视率一再冲高,目前平均收视已达6.54%,21日晚更是达到惊人的8.33%,成为本年度央视(包括一套和八套)目前为止收视最高的电视剧。不过,王宝强自《士兵突击》后再度“荧屏出击”,其憨厚淳朴的表演风格却被网友认为“依旧没能走出本色表演的戏路”;至于该剧轻松搞笑的风格则更受争议,有观众认为它开创了“战争轻喜剧”的新剧种,也有观众指责其剧情缺乏真实性。记者昨日采访了该剧导演花箐,他对这部电视剧处女作的“首周成绩单”表示满意,并打出了90分的高分。

【顺溜出击】之演员篇

许三多变顺溜,换汤不换药?

王宝强演的顺溜在剧中的表现无疑是观众关注的焦点所在。顺溜首集出场就展现出强大的气场,跟司令叫板、跟排长硬碰硬,十足全能尖兵的架势。与《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相比,顺溜的确较为凶悍、生猛,他面对战友的奚落和领导的调侃都流露出一股宁死不屈的气势。有观众认为,如果说许三多在《士兵》出场时是一只温顺的绵羊,那顺溜就是一只桀骜不驯的野狼。然而这些人物性格上的变化都是拜剧本所赐,网友“打鼓品牌”说,“顺溜性格有些傲气,有些小聪明和小脾气,从表面上看这个人物与许三多是不同的。但我看的时候脑海里还是不断冒出许三多的样子,说明王宝强演绎的方法没多大改变,他用憨直和纯真完成了一次‘换汤不换药’的表演。”还有观众质疑,就算顺溜再聪明、再冷静,“可是看着宝强咧嘴傻笑露出的那一排大白牙时,还是觉得他脱不了傻根的形象。”

花箐评价:王宝强的演技已经升级

“我认为王宝强的演技已经升级。他以前在《天下无贼》、《士兵突击》里的表演还是带有些腼腆、青涩,但在这部剧里,他的表演已经很娴熟。现在的王宝强已经是个很知性的演员,特点就是真诚、执着,怎么能因为他的笑露出大白牙就认定他还是‘傻根’呢?他的笑容永远都是那样灿烂,这是优点。此外,很多戏都是他自己即兴发挥,甚至给自己加戏的。这不是强势的表现,而是自信,说明他对剧本的理解也深刻了很多。”

【顺溜出击】之剧情篇

这是“武林外传版《士兵突击》”?

《顺溜》开播才几天,无论普通观众还是专业视评人,都有相似的观点:《顺溜》比《我的团长我的团》更像是《士兵突击》的续篇。《士兵》中高成(张国强饰)与许三多(王宝强饰)之间引导者与追随者的关系,被巧妙地复制到《顺溜》中的陈大雷和顺溜身上,从顺溜“伏击”打掉陈大雷的钢盔开始,观众便迅速找回两年前的“钢七连情结”。

至于剧中所展现出的轻松搞笑氛围以及极富个性的台词,就更受关注。有观众表示,尤其营长与文书一唱一和对陈大雷的一段“劝阻”,俨然一段相声。营长那句“晴空一声霹雳响,老娘生下陈营长”,以及文书那句“缘分啊”,把不少观众都逗乐了。有网友将该剧誉为“武林外传版《士兵突击》”,但也有网友质疑这种表现手法是“注水”,“几个人在那里啰啰嗦嗦地耍贫嘴,剧情拖沓得要命。”

花箐自辩:开篇想用轻松氛围吸引人

“这部剧绝不是搞笑剧!我拍的一个目的是想还原战争年代的真实情境,战争不一定非得是残酷、惨烈的,一些轻松幽默的场面真实存在。开篇的确想用轻松一点的氛围去吸引观众,随着剧情逐渐推向高潮,会发现有很多深刻的东西。至于有些观众反映很拖沓、对白很啰嗦,其实是怕故事刚开始就进入战争状态,很多事情都交代不清楚,因此用一点篇幅让观众通过演员的对话、描述,去熟悉、进入那个环境中。其实现在大家看到的版本是最后精剪的版本,节奏已经快了很多,所以这部戏也绝不是注水剧!”

【顺溜出击】之穿帮篇

日军竟说“河南味普通话”?

不少细心网友开始给《顺溜》纠错。剧中日本人角色的对白既有中文又有日语,令人费解;还有耳尖的网友听出一部分日军说的是“河南味普通话”。在第二集中,陈大雷将成语“天赋异禀”说成“天赋禀异”,从字幕上看也是如此;而在为日军的对白配音时,“放纵”被说成了“放从”。但此时字幕并未出错,显然是配音时的疏忽。

花箐自辩:央视认为外语太多影响收看

“其实我们原来处理的办法是剧中的日本兵全部都说日语。但样片送去央视审查时,反馈给我们的信息是‘外语太多会影响观众收看’,因为观众同时看字幕和画面的话会很费劲,所以央视要求我们对日军的日语台词进行重配。但重配的话又有新问题,因为日语台词的长度有些和汉语是不同的,全配成汉语会造成‘台词说完,演员嘴还在动’的情况,所以就采取部分台词配成汉语的做法了。至于‘河南味的普通话’那是见仁见智了,总之剧里的普通话台词是达到了播出的标准的;而有些发音上的错误,相信是配音演员的失误。这都是些小瑕疵,对整部戏的质量没有太大影响。”

记者观感

《顺溜》的喜感是“神来之笔”

在看《顺溜》第一集时,我就被演员们不时流露出的喜感逗乐了。有观众认为这样的风格不真实,不太符合当时的环境,但我觉得这种喜感是难得的“神来之笔”,它使顺溜等人物体现出了人性、温情,展现出那个年代的年轻战士苦中作乐的一面,这正是许多战争剧所欠缺的。相比起《团长》开篇那种“贫嘴式”的幽默,《顺溜》前几集的喜感更具有浓浓生活气息,同时又在轻松的氛围中把人物的性格、经历做了一次很好的交代。

花絮

“大牌”王宝强给自己加戏

在《我的兄弟叫顺溜》里,王宝强不但谈上恋爱,还给自己加起了戏,实现了长久以来的加戏“梦”。据导演花箐介绍,为了王宝强的一个梦,剧中专门加了一场顺溜参加战斗缴获枪械的戏。对此王宝强透露说:“真的是做梦梦见的。枪我以前在拍《集结号》时用过,但是没有给它特写,当时就觉得这枪特别带劲,没想到演顺溜时又梦见它了。我觉得,既然顺溜是神枪手,就应该配把很带劲的枪,于是天天跟导演念叨。”为了找寻这把“梦中”枪,剧组颇费周折,最终把这把归属八一厂的枪给弄了过来。

除了加戏,王宝强还时不时地对拍摄“指手画脚”。花箐说,“在拍第一个镜头时,说好了站位,灯光摄像也都准备好了,再一看,王宝强没了。这才看见他居然趁我们准备的时候爬上了树,嘴里还头头是道地说着‘导演,这狙击手不能在下面开枪啊,得上树,这样才能把握好距离,还能起到掩护作用。’”听来确实有道理,花箐也就同意重新调整。结果,王宝强看到剧组的道具馒头又拉着导演絮叨起来,原来,道具师准备的是白花花的馒头,可他却说在那个年代条件怎能好到这样,一定要去老乡家弄点手工做的馒头,才真正符合历史。 (记者 马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