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现早期古村 出土珍贵遗物近2500件
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该所联合辽宁大学完成了对辽宁阜新他尺西沟遗址的阶段性考古发掘,确认该遗址为一处距今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古村落,出土珍贵遗物近2500件。
据考古人员介绍,他尺西沟遗址位于当地一处东南朝向的漫坡上,与另外一处著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原始部落遗址查海遗址直线距离8公里。考古人员从2017年6月对该遗址展开了大规模发掘,目前共清理出房址12座、壕沟2条。
该古村落的房址均为半地穴式,平面呈圆角方形或长方形,室内中部有一灶,居住面有4至5厘米的垫踏土,穴壁随地势北深南浅,深度在40厘米以内,有12个柱洞分布在穴壁和室内周围。
本次发掘出土了大量先人日常生活使用的陶、石质遗物。其中包括陶器400余件,均为夹砂陶,有红褐色、灰褐色两种,主要有斜腹罐、直腹罐、鼓腹罐等,大多数陶器表面有之字纹、弦纹、几何纹等纹饰;600余件大型石器有石斧、石铲、磨盘、磨棒、敲砸器、砍砸器等;同时还出土了8件非常珍贵的玉斧。
考古专家表示,通过发掘,确认他尺西沟遗址的文化性质与附近的查海遗址相同,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古村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产、先民生活等诸多方面,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端,为研究兴隆洼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考古资料。
查海文化是红山文化的源头,被称为5000年文明曙光的牛河梁“女神庙”即源于此处。查海遗址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华文明的起源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先人由此迈出原始社会,跨入文明之门。
查海文化是一批全新的考古学文化。因查海遗址得名。它是中国北方辽河流域农业重要发源地,是红山文化的源头之一。它是中华民族龙形象形成及作为原始字教图腾崇拜的诞生地。已故中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教授为查海遗址题词:“玉龙故乡,文明发端”。国家科委主任宋健1996年视察查海时题词“查海文化,文明之源”。1996年12月25日,查海遗址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海遗存发现的遗迹有:房址、灰坑、墓葬。发现房址55座,均为圆角方形半地穴式,排列密集有序,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灰坑分圆形与不规则形两种。生产工具有石器和玉器。石器种类少,但数量多,达200余件。以打制器物为主,又多大形器。其中铲状器、斧、敲砸器和磨盘、磨棒所占的比例较大,且特点明显。
其它还有刀、饼状器、臼、杵等。制作方法有打制、磨制、琢制和压、削几种。铲状器形制多样,皆打制,均束腰,有柄或宽柄端易于捆缚;出现了穿孔技术制此类器。斧均磨制。磨盘选用长圆形花岗岩石块,磨面中凹。磨棒有长、短两种,短棒兼有杵的功能。玉器工具仅玉斧一类。陶器以夹砂陶为主,泥质陶极少。陶色红褐较少,灰褐为大宗。皆手制,火候稍低。陶器纹饰丰富,“之”字纹和以勾连纹母题为特征的几何纹与斜线纹,构成了查海遗存陶器纹饰的主要特征。器形的大小分别明显,以直腹罐、鼓腹罐和斜腹罐三类为主要器物组合。
查海文化的时代虽然很早,却具有相当的进步性。如聚落遗址规模较大,房址布置数量多,布局密集,排列有序,其形制、特点较明显;单体房址面积多在40平方米以上,最大可达近百平方米;每座房址内皆有铲状器、斧、刀、磨盘、磨棒等比较齐全的石质农业生产工具和组合齐全的生活用具;其文化内涵以有肩铲状器和A型直腹罐为突出特征。这些反映了查海遗存属于定居农业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