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乐视”的猜想:它会导致孙宏斌第三次谢幕吗
对于孙宏斌来说,之前这段时间实在够他忙的了,在完成组织框架调整、全面控制董事会、业务整合和高层换血之后,他才算是彻底完成了对乐视上市体系的掌控。
9月27日晚间,一则消息在媒体圈中发酵:乐视网正发布公告称,将拟更名为”新乐视“。在外界看来,乐视网的更名更像是要与乐视非上市体系划清界限,同时“去贾跃亭”化。
事实上,在乐视全面爆发资金链危机后,贾跃亭时代的“旧乐视”一直在发生变化,孙宏斌执掌的新乐视面目逐渐浮现。
2016年10月,乐视系陷入资金链紧张风波,随后,乐视网股价也开始暴跌。
在乐视系陷入资金困局之时,2017年1月,融创中国火线救援乐视,对乐视总投资高达150亿元人民币。
其中,以60.41亿元收购乐视网8.61%股权,以79.5亿元获得增发后乐视致新33.5%股权,以10.5亿元收购乐视影业15%股权。
2017年8月,融创对乐视网进行了大改造。乐视网CEO梁军先后发出6封内部邮件,任命了11名高管,其中刘淑青等人带有浓厚的融创背景。在融创中国董事局主席孙宏斌上任乐视网董事长25天后,迅速完成了对原有乐视上市体系的高管层清理,实现了融创系对乐视网的全面入主。
至此,乐视网的关键岗位上全部安插了融创的人。乐视网人力资源、法务、财务及行政管理工作均被融创全面掌握,可见贾跃亭和乐视网已经被完全分割。
今年8月份,梁军在高管闭门会上表示,未来的新乐视将是一家以家庭互联网娱乐为主的公司,而不是过去大家熟悉的买版权、卖广告的乐视网。
新乐视的核心业务分为四块,分别是乐视视频、乐视超级电视、乐视云平台,以及乐视影业。原本贾跃亭构建的“乐视生态”也是消失的无影无踪。
以上一系列的做法看似是分割乐视与贾跃亭的关系,但孙宏斌这么做的一切目的只为一件事情,那就是保住即将复盘的乐视网股价。
尽管之前乐视经历了欠款纠纷、资产冻结 、贾跃亭出走美国的一系列风波,但是,作为A股上市公司的乐视网恰好处于停牌中,躲过了股价的暴跌。
但孙宏斌心里明白,躲得过初一,躲不了十五,该来的总还是要来的,乐视网的股票早晚都要面对资本市场的严峻考验。
所以在股价复盘之前,尽力的在挽救乐视网,也挽救自己的150亿。
从今年四月份收购的乐视影业开始,再到最近收购乐视金融服务,一系列资本的注入,也都是为了保住乐视即将复盘的股价。
在整个国内A股的浮躁氛围之下,或许乐视的更名能成为救乐视网的一剂良药,这样也能早点让股民们结束过去几个月的噩梦,但这些真的可能吗?
不过,这些调整依旧仅仅只是乐视救盘行动的开始。摆在孙宏斌面前的挑战依旧十分巨大。
财报已经在告急,根据8月乐视网披露的公告,2017中报净利润-6.37亿 同比下降323.99%。
乐视网方面解释称:
由于受到乐视体系资金流动性紧张的影响,加之公司品牌受到一定冲击,随之客户粘性出现波动,公司的广告收入、终端收入以及会员收入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为了坚持精品内容的独播策略,公司在二季度未对外进行版权分销业务,导致版权分销收入同期也大幅下滑。
这一解释中,资金流动性紧张,与品牌冲击是最大的两个关键词。而这二者,无疑来自于整个乐视体系资金危机的影响。
股价始终是一枚定时炸弹。从去年11月以来,乐视网股价从45元上下的高点,跌至目前停牌时的30.68元,总跌幅高达30%以上。
由于贾跃亭此前押了大量乐视网的股份用于非上市公司发展,乐视网也被这一系列产生于非上市公司的负面消息所累。
而银行对乐视网申请的财产冻结,更是进一步加重了股价这一危机。
业界分析人士称:
一般而言,股权遭冻结短期内不会对上市公司产生直接影响,但变数在于贾跃亭与债权人会签订怎样的补充协议,一旦双方无法达成一致,不排除股份被强制沽清的可能,此时不仅将影响非上市公司股权,上市公司也将遭受冲击。一旦股票在二级市场遭到抛售,乐视网股价也有可能迎来持续大跌,这将成为压倒乐视的最后一根稻草。
乐视网当前处于停牌阶段,可暂时规避上述危机。但证监会在去年9月就已开始试图缩短整个证券市场的停牌时间,无限期停牌的几率更是微乎其微。
事实上,自4月17日因重大事项重组停牌以来,乐视网已经发布多次公告公示进展。最新公告显示,这一日期的最终时限在10月18日之前。
也就是说,如果在10月18日之前乐视网无法恢复投资者信心,即便银行及机构不挤兑,陷入恐慌的股东也会大概率对股票进行抛售,乐视网股价将如近期众多机构预期那样大跌。
所以,也不难想象孙宏斌为什么要尽力的注入资本、更名新乐视,就是想要在10月18日那天获得更多的资本信任。
但是,孙宏斌所做的所有的努力,似乎都难掩市场对于融创和乐视一致的悲观情绪。债主们不会因为领导层的变化就停止讨债,即便是未来乐视资金链的危机全部解除,乐视的品牌和信誉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未来想要重新获得金融机构和合作方的支持,恐怕也是无力回天。
对于孙宏斌而言,显然这样的后果并不是他想看到的。因为乐视的股价暴跌,受影响最大的必定是孙宏斌。
说到孙宏斌,大家就会想起这些年他叱咤商场的“三起两落”。
1988年,在柳传志有意培养下,25岁的孙宏斌迅速崭露头角。2个月拼出13家独资分公司,年销2400万。
1990年,被破格提拔为企业部经理,手握18家分公司,人事独立裁决,财务不受控制。
在孙宏斌创办的《联想企业报》中,第一条赫然写着“企业部利益高于一切”。
正是这句话令柳传志嗅到了危险的气息,将孙宏斌调离企业部。同年孙宏斌进入北京市海淀看守所,25个月后,被起诉挪用公款13万罪名成立,被判有期徒刑5年。
后来进了地产领域,选择的目标人物是王石,只是当场叫板时被王石嗤之以鼻。这时孙宏斌的实力确实还不足以与王石直接对抗,只是搅搅局了。结果,狂妄的代价就是企业破产。
第三次崛起,相对地沉稳了许多,我们能看到他明显改变了策略,不再直接叫板或搅局,而是学会了雪中送炭。
在别人有难,所有人都躲避风险时,他大胆出手。相继出手救雨润、佳兆业、绿城、星耀、乐视和万达,只不过前三次都没成功,却已经博得了江湖好名声。但捡乐视这个烂摊子是所有人没有想到的。
因为在跨界收购的领域中,孙宏斌的经历还没有乐视这样的生态元素,因此,存在了很多跨界上的冲突。
就像万达整合了一系列传媒机构,但最终都赔钱退出。更何况乐视,不仅是传媒,还是互联网传媒。这对传统的地产商来讲,尤其融创这样高度激进的狼性组织,相对互联网创新文化而言,文化差别极大。
孙宏斌几乎不可能把激进的狼性超强执行力文化,移植到乐视来。
况且这种文化差别不仅来自于企业内部,还来自外部市场及政府监管部门,文化冲突将是立体多变复杂的。
所以,当乐视这个火山爆发的时候,毁的可不是贾跃亭,而是孙宏斌。
人人都知道孙宏斌重振乐视的道路不好走,但此次乐视危机会不会是孙宏斌第三次谢幕的导火索?乐视的命运究竟能否发生改变?这些也只能等待时间来验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