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国书法家 性灵之光 ——张爱国书法艺术赏析
千禧年四月的三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在三明书画院迎来了“张爱国书法篆刻展”。
小时候就听说中国有所一流的美术院校浙江美院,知道里面有国内最早开办的书法研究生专业,就知道里面有不少的导师,如潘天寿、沙孟海、陆俨少等都是百年难遇的书画大师,甚至还专门去了两次美院,看到里面的学生个个功底非凡,才气过人,心里不由得顿生羡慕。而今,三明真的来了位浙美的书法老师办展览,心里怎不欣喜?
通过交淡了解到,张爱国老师1991年考人浙美书法本科班,后继续攻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书法老师。他此次“闽西行”书法展在龙岩、三明一带展出,带来了他近年创作的各式书法作品近五十幅,风格多样,意境幽远,着实给大家饱了一次眼福。
纵观整个展厅,看到张老师的书法总体上是古典一路的。学院派书家那种对古代经典的特别关照与领悟,使得他的作品在技法上更加纯熟,在意蕴上更加典雅,在心态上更加平和。张老师的创作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上完成的:在气息上与古人相通。
比如,王羲之的清逸、颜真卿的沉郁、徐渭的狂放等等,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了流光片羽。而在真正最能体现其书风的用笔和结字上,又与他们拉开了距离,经过张老师的重新融合幻化,在他的作品所能看到的是一种既得古人书风之醇厚,又不乏现代气息的“新古典主义”者的神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老师的书风多变令人叹服,忽而作大狂草,气势逼人,一泻千里;忽而作小行书斗方,微风细雨,妮妮道来;忽而作隶书对联,浑穆凝重,如铸巨鼎;忽而作小楷,秋豪精劲,神足气完……谈到书风时,张老师说,年轻人不要过早地形成所谓的“风格”,真正的风格不是能追求来的,而是人书俱老时,自然形成的。
风格没有好坏之分,而境界却有高低之别,要想取得高境界,唯有在“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基础上的融会贯通,由博而专,由专而精,最后达到“精神与天地往来,气息与古贤暗合,笔墨与时代相融”的高境界。
是的,如果从风格上讲,我认为张老师的书风还未最后形成,因为他还非常年轻,在展厅里展示的只不过是他在浙美七年苦读后的各种探索作品,但从中可以感觉到他作品里所蕴含的巨大潜力:因为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以广阔的传统为背景,以自我的性灵为归宿的。
学院系统的学习,使得他对古人的各种碑贴了如指掌,研读古代书论而妙有所悟,江浙秀美的山水赋予他以灵气,先贤留下的名胜古迹,常使他陷人哲思,他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中慢慢地去营构他自己的精神家园的。
而每次面对那变化莫测的黑白世界,曾经使他兴奋过的东西,有时也会让他感到迷茫,而那些不曾意料的,却可能引发出新的生机,他就是这样,在不断的取舍与抗争中渐渐成熟了起来。当然,在展厅中,我们还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张老师的篆刻一样让人叹服:他遍临秦汉古玺,又从明清诸大家中广泛吸取营养,朱文印线条挺拨刚毅,白文印章法虚实相生,其中几方貌似鸟虫篆的白文印,实则是从青花瓷陶文化出,更是奇诡迥异,不拘常法,这种青花篆文的大胆人印,在全国似乎少有见到。
有人问:艺术是什么呢?窃以为“艺术”二字可分开看。孔子曾说“游于艺”。“艺”里能游玩成“戏”,可见是一种饶有情趣的事。术者,技巧,方法也。技高者为师,法通者可人道,道者,事物之机心也。艺术者,合而言之,有情趣之道也。今观张爱国老师之书印,便是以理性驾驭传统之笔,以情趣开启性灵之光,是为艺术之作也。作此短文,聊以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