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坤拒绝二级红星 他是开国少将中的工兵之王 获终身免除死刑的红星二级勋章
上世纪60年代初,根据解放军总参谋部的指示,开国少将王耀南组织作家和艺术家将抗日战争中的“地雷战”和“地道战”的战例改编成有故事情节的军事教学片。王耀南担任影片领导小组组长、军事顾问、军事指导。
其中,电影《地道战》剧本经过反复审查修改,终于在1965年5月20日正式开机。王耀南担任该片军事顾问。他不辞劳苦,多次冒着酷暑,亲临现场指挥拍摄。在有关各方的通力协助下,影片于同年9月封镜,1966年1月1日正式上映。《地道战》成为上世纪60年代中国战争电影的经典之作。
(传奇将军王耀南)
经历过那段岁月的人还会记得,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只放三部电影:《地道战》、《南征北战》、《地雷战》。但《地道战》、《地雷战》。这两部电影能得以上映,却经历了一席不小的波折,如果没有王耀南将军冒险与江青据理力争,全国人民“文革”期间恐怕看不到这两部电影
1966年2月,江青在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点名批评了10余部电影,其中包括《地雷战》和《地道战》。王耀南深感事关重大,他向中央办公厅请求面见毛主席陈述自己的意见,中央办公厅很快安排了他和江青面谈。王耀南将军说来与江青早就相识。
1939年6月, 与日军川口遭遇战,王耀南三次九处负伤,毛主席专派江青持亲笔信前往慰问,毛主席信中称王耀南是“民族英雄”。江青代表毛主席把正面铸有民族英雄四个字的八路军战伤证章授于王耀南…。
王耀南这次见面也没太客气,他在江青办公处据理力争:“《地雷战》、《地道战》影片是贯彻毛主席人民战争思想和《论持久战》的精神;这是抗日战争时期真实战例的汇编;影片是我自己组织指挥的,是工程兵部队和民兵进行训练的军事教材,不是故事片,与作家、演职人员没有关系。”
江青最后无可奈何地让了老将军一步,说到:“你们这些将军只晓得打仗,不懂得艺术。会议上我是批评有些影片的艺术水平差,线条太粗,才点了《地雷战》、《地道战》的名。”江青对总政的负责人说:“既然王耀南同志再三强调这两部影片是军事教学片,那你们回把片头剪去,注明是军事教学片,继续放映 ……”
当时,江青一句话就能把很多电影、戏剧打入冷宫,敢与江青面对面相争的将军为数不多,可见王耀南为人处事的刚直坦率。
这开国少将王耀南将军何许人?翻阅其历史,会令人惊叹不已!从井冈山到抗美援朝,他参加战斗达300余次,5次负重伤,却从不退却;从1927年到1955年,他在军中8次被降撤职,但毫无怨言,对党和人民始终忠心耿耿。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王耀南被老帅们争来调去,屡立奇功。在历史上,除周恩来外,朱德、彭德怀、林彪等六位元帅和一位大将直接指挥过他。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的创始人之一。有“工兵王”、 “地雷王’ 、 “爆破王”、“架桥王”等称号。
1911年冬,王耀南出生在江西上栗一个手工业鞭炮世家,少时家贫,随父到安源煤矿做童工,1923年参加安源第一个儿童团。革命战争年代,王耀南身先士卒,战功卓著。1955年9月,我军授衔时王耀南虽是一名少将,但他却获得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特别是他在红军时期获得的可终身免除死刑的二等红星奖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规定终身免除死刑,相当于古代的免死金牌,现存军事博物馆)和红旗奖章,是他人难以相比的。
有人评价,王耀南将军的一生,就是一部我军的工兵史,说他是“工兵王”是实至名归。他从小就学会了制造黑火药和鞭炮、烟花技术,十一岁起就和父亲,祖父在矿井下当爆破工,是坑道掘进和爆破的行家里手。 1922年,还是儿童团员的王耀南参加了安源大罢工,在斗争中结识了毛泽东、刘少奇、高君宇等共产党员,他是安源矿工领袖黄静源的亲密战友。
1927年9月,他随安源矿工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
1929年2月,朱德命令王耀南带人在会昌附近的湘水成功架桥,此为红军第一次架桥。1930年6月,王耀南受命组建红一军团工兵连 成为红军第一个工兵连。1933年11月,红三军团数天屡攻沙县不克,彭德怀急调王耀南率红一方面军工兵连驰援。
王耀南组织指挥工兵用坑道爆破炸开城墙,红三军团全歼卢兴邦旅,王耀南因此荣获被称为“免死金牌”的二等红星奖章。长征开始,王耀南奉命指挥工兵连先后架起十余座桥,获全军通令嘉奖,被毛主席誉为“工兵专家”。
1936年3月,红军东征,山西军阀阎锡山派出铁甲车沿富家滩至南关巡逻,阻止红军东进。王耀南奉红一军团长林彪之命,率工兵连果断炸毁了铁甲车。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王耀南还率工兵在延安修建了飞机场。
抗日战争中,已是八路军129师工兵主任的王耀南,在黄崖洞构筑防御工事时,提出采用“地雷战”战术杀敌并在上级支持下大力推广“地雷战”。一名民兵在掌握战术后,在一次战斗中,埋设地雷炸死了日军大佐和少佐各一人,立了头功。王耀南为了节省制雷成本,还提出了凿石头做雷壳,造最便宜地雷以及多种埋雷技术,一时间,“地雷战”令日军闻雷色变。
1941年,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将王耀南调到晋察冀军区任工兵主任,推广“地雷战”战术。王耀南在冀中军区深入研究后,又提出了“地道战”战术,他建议利用村落改造地形,把村民已经在地下连通的菜窖,蛤蟆蹲(小地道)进行改造,使这些只能藏人的原始地下通道改造成可以防毒,防水,防挖,可以藏,可以打,村内村外联成一片的战斗地道。
“地道战”,很好解决了平原地区军民打,藏,养的问题。增强了冀中军民坚持敌后抗战的信心,聂荣臻元帅于是在冀中大力推广“地道战”。从此人民战争的海洋里,又增加了一个新战法,使平原敌后的抗日斗争得以持久稳固的发展壮大。
在冀中军区,王耀南组织工兵配合野战部队挖地道,掏据点,炸坦克,袭军列,捣毁火车站,打得日伪军闻风丧胆。
抗美援朝的1951到1952年,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三次命令时任绥远军区参谋长的王耀南到朝鲜,负责解决志愿军的防空和防重炮问题。王耀南根据战场实,结合当年平原地道战的经验提出山地坑道战的战术。志愿军用此战术,在巩固我军三八线的山地防御战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朝鲜战场停战后,整个三八线山体已经基本掏空,彻底解决了一线山地部队的屯兵、养兵、作战进攻与作战防御问题。志愿军的坑道甚至可以抗敌重磅炸弹和200毫米口径重炮的轰击。坑道战术使我军每日每个军阵亡人数由战斗激烈时每日80人降为2至3人。地下坑道被部队誉为“打不垮,炸不烂的地下钢铁长城”。
(王耀南下部队研究地雷)
1955年,王耀南在授衔后,因病休息。1960年林彪找王耀南谈话,林彪说:你还没有死,还能动,活着要干,死了算。随后王耀南被任命为工程兵司令部副参谋长。1970年,经毛主席批准,王耀南任工程兵副司令员。1984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