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中的奥菲欧 逆袭典范雅克·奥芬巴赫
奥芬巴赫6岁时学习拉小提琴,8岁时开始为一些短小歌曲谱曲,并在私下学习拉大提琴。11岁时就经常同他的两个兄长在星期天和节假日的“娱乐音乐晚会”上演奏音乐,有时甚至一天演奏两次。他14岁时,父亲带着他和他的两个哥哥前往巴黎,凯鲁比尼听到了雅克的大提琴演奏以后,就一反常规录取他进入巴黎音乐学院( 巴黎国家音乐学院的前身 Conservatoire National de Région de paris),但他仅在那里待了一年。1835—1837年间,他在喜歌剧院担任乐队队员。此时,奥芬巴赫结识了阿莱维,开始向他学习作曲课程。他所创作的圆舞曲使他在这个领域里取得了首批成果。
1844年,奥芬巴赫以大提琴演奏家的身份赴伦敦,在该市的贵族圈子里演奏,甚至在宫廷里表演。1848年革命前夕,奥芬巴赫前往科隆避难,在该处举办音乐会,组织了一次演出,而且为波及到了德国的革命运动谱写歌曲。1850年,奥芬巴赫成为法兰西喜剧院的话剧插乐乐队的指挥。早在1839年,奥芬巴赫的一部独幕歌剧就曾被上演过,1847年上演了第二部,而在1853年才上演第三部。1855年夏,奥芬巴赫终于开办一座自己的小剧院——“巴黎人喜剧院”。
希腊神话里极为脍炙人口的奥菲欧与尤丽迪茜的故事,较早时已经有蒙特威尔第和格鲁克把它写成歌剧,接着奥芬巴赫又为这个充满机智与织入社会讽刺的剧本,附加了极为轻巧快活的音乐。但最为有趣的是,此剧中还借用了格鲁克歌剧《奥菲欧》等作品中的旋律,做出各种玩笑般的“歪改”,通常在上演此剧时,都习惯植入讽刺时代的对白。这部轻歌剧是奥芬巴赫所写最早的两幕作品,因此具有特殊意义,但某种版本则改成四幕的结构。
1849年,奥芬巴赫在巴黎担任法国歌剧院领导者,1855年拥有自己的小剧院Bouffes -Parisiens,于是得以在那儿接连上演他最喜欢的轻歌剧。其中最重要的作品就是这部《地狱中的奥菲欧》,该剧于1858年写作,同年10月21曰在这个巴黎Bouffes Parisiens剧院首演的。
在奥芬巴赫之前,蒙特威尔地曾和德国作曲家格鲁克曾就同一题材先后创作过正歌剧《奥菲欧》和《奥菲欧与欧律狄刻》,这两部作品都是西洋歌剧发展史上的重要作品。奥芬巴赫则把正歌剧改为轻歌剧,把悲剧改为喜剧,剧情改编为:音乐学院院长奥菲欧不务正业,偷偷至郊外与牧羊少女纠缠;其妻欧律狄刻美丽而骄傲,视丈夫为平庸之辈,也常去郊外与牧羊少年幽会。不巧,两人在郊外相遇,大吵一场之后决定分手。
化身牧羊少年的冥王得知此情,喜出望外,立即施展催眠术将欧律狄刻带入地狱。奥菲欧刚因获得自由而沾沾自喜时,神的化身出面干预,命令奥菲欧前去恳求主神朱庇特准予领回妻子。奥菲欧无奈,只好乘气球去天堂拜见朱庇特。在临别时,众学生合唱《老师,再见》为奥菲欧送行。在冥府中的情节与原悲剧大致相同,但最后,奥菲欧对再次失去妻子毫不悲伤,而是独自兴冲冲地回到人间。在结尾中,作者还借用希腊神话中众神的种种言行影射讽剌了路易·波拿巴第二帝国政界人物的腐败无能。
演奏上,作品的音乐表现力很好。从这张唱片中可以明显感受到他对主旋律的掌控有着独特的理解和极富歌唱性的艺术表现。音乐的分句、呼吸的节奏以及作品脉络的起伏都体现了他来自歌剧指挥的精髓和经验。而中国爱乐乐团的弦乐声部更可以称得上是目前中国乐团中最出色和最优秀的,比如:《管弦乐曲五首》里的“走西口”和《海霞组曲》中的“织网”,演奏得尤为精彩、动人。听了余隆版的《中国管弦乐作品集》,相信其他版本你可能就无法听下去了。
其中,首曲“童年”采用了诉说式风格,乐曲以主旋律的延伸展开贯穿全曲,从而描述了影片女主角海霞饱含风霜的童年生活。该段音乐中,铜管乐的淳厚松融,竖琴的华丽清澈,弦乐的巍峨舒展,能令听者进入音乐所要表达的意境之中。乐曲强烈的情感释放体现在5分零8秒处,乐队以多次反复的渐强转陡弱的强烈对比,来渲染主人公内心情感世界的跌宕起伏。这种时而倾情激昂,时而又减弱到音符线条几于扯断的表现手法,充满无穷的张力而令人得到情感升华的极大享受。
从小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他10岁时,父母双亡只得投靠长兄克列斯多夫为生。他长兄的柜子上放着许多音乐名作的乐谱,但长兄脾气粗暴,不允许他动用,怎么办?他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就是当长兄熟睡之后,偷偷地拿出乐谱在月光下抄写,快到天亮时再放回原处。这样一共抄了6个月,总算抄完了全部乐谱,他高兴极了。从此,每当长兄外出时,他就兴致勃勃地弹奏这些名曲。可是,有一天长兄突然回家,看见了那本抄好的谱子,便大声训斥道:“谁叫你偷抄我的谱子?你好大的胆子!”然后凶狠地将谱子撕得粉碎,丢进火炉烧掉了。小奥芬伤心地哭了好几个晚上。
听音乐敲节奏。
(1)先用“da”读出节奏谱。
(2)学生用手拍击节奏,教师弹奏旋律。
(3)请学生演奏打击乐器与教师合作,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
通过欣赏《风笛舞曲》《小步舞曲》使学生初步接触欧洲古典音乐,感受乐曲的不同情趣,扩展音乐的认知领域。在欣赏过程中,感受节拍、音色、速度等音乐手段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Christopher Columbus (various Offenbach tunes arranged as musical in 1976), Operetta in 4 acts
American Operetta
Opera
Andante for cello & orchestra
1845
Cello Concerto
Concerto
Concerto militaire, for cello & orchestra in G major
1848
Cello Concerto
Concerto
Concerto rondo (Concertino), for cello & orchestra in G major
1851
Cello Concerto
Concerto
Hommage à Rossini, for cello & orchestra
1843
Cello Concerto
Concerto
Les larmes de Jacqueline, for cello & orchestra
Cello Concerto
Concerto
Fantasy-caprice on Bellini's "Béatrice di Tenda", for cello solo
1853
Cello Solo
Chamber
Fantasy-caprice on Donizetti's "Anne dè Bolène", for cello solo
1853
Cello Solo
Chamber
Fantasy-caprice on Donizetti's "L'elisir d'amore", for cello solo
1853
Cello Solo
Chamber
Fantasy-caprice on Donizetti's "Parisina", for cello solo
1853
Cello Solo
Chamber
Aria from Rameau's "Les mariniers galantes", for cello & piano
1851
Cello with Keyboard
Chamber
他的曲调贯穿着大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情调,广泛采用生活舞蹈,如华尔兹、加洛普舞 、康康舞的节奏。他的轻歌剧充满嘲笑与讽刺的内容,但也有迎合权贵口味的一面,娱乐性强,甚至有色情性的表现。二重性也正是他的艺术所以能在第二帝国存在的原因。奥芬巴赫的音乐对奥地利的F.苏佩、J.斯特劳斯、A.沙利文、匈牙利的F.莱哈尔以及现代的美国音乐剧都有影响。
1858年作轻歌剧《地狱中的奥菲欧》大受欢迎,这部作品在上演200多场以后曾在一家大剧院为拿破仑第三举行盛大的演出。以后写了一系列轻歌剧都很成功,如《美丽的海伦》(1864)、《巴黎人的生活》(1866)、《格罗什坦公爵夫人》(1867)等。晚年他计划写一部歌剧《霍夫曼的故事》,未完就去世了,后来由E.吉罗完成。
中文名雅克·奥芬巴赫外文名Jacques Offenbach国 籍德国出生地德国科隆出生日期公元1819年6月20日逝世日期公元1880年10月5日职 业音乐家主要成就法国轻歌剧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代表作品歌剧《霍夫曼的故事》,轻歌剧《地狱中的奥菲欧》《美丽的海伦》性 别男
早在1839年,奥芬巴赫的一部独幕歌剧就曾被上演过,1847年上演了第二部,而在1853年才上演第三部。1855年夏,奥芬巴赫终于开办一座自己的小剧院——“巴黎人喜剧院”。自此以后,他与作曲家阿莱维的侄子吕多维克·阿莱维 (1834—1908年)和其他文学界的合作者一起演出了许多哑剧、诙谐剧和独幕歌剧。同年冬,“巴黎人喜剧院”迁入一座较大的剧场,立即成为巴黎最有名的剧院之一,梅耶贝尔、罗西尼、撒克里、列·托尔斯泰等人都曾是剧院的座上客。
康康舞曲(Cancan),也称康康进行曲,是指19世纪末在法国流行的一种舞蹈音乐,为康康舞伴奏。舞曲为2/4拍,速度快而情绪热烈。最著名的为雅克·奥芬巴赫(Jacques Offenbach)所作轻歌剧《地狱中的奥菲欧》中的康康舞曲。
《芬巴赫天堂与地狱序曲》, 原名《地狱中的奥菲欧序曲》,管弦乐曲,为奥芬巴赫所作轻歌剧《地狱中的奥菲欧》的序曲,作于1858年,同年在巴黎首演。
在奥芬巴赫之前,蒙特威尔地曾和德国作曲家格鲁克曾就同一题材先后创作过正歌剧《奥菲欧》和《奥菲欧与欧律狄刻》,这两部作品都是西洋歌剧发展史上的重要作品。奥芬巴赫则把正歌剧改为轻歌剧,把悲剧改为喜剧,剧情改编为:音乐学院院长奥菲欧不务正业,偷偷至郊外与牧羊少女纠缠;其妻欧律狄刻美丽而骄傲,视丈夫为平庸之辈,也常去郊外与牧羊少年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