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盛纲学生 刘盛纲院士(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硕士招生信息

2018-04-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刘盛纲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现中国科学院院士), 1978年创建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高能电子学研究所,并担任第一任所长至19

 刘盛纲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现中国科学院院士), 1978年创建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高能电子学研究所,并担任第一任所长至1986年,1984年任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副院长,1986年至2001年4月任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他是IEEE Fellow、美国MIT电磁科学院院士、联合国发展计划总署(UNDP)高级科学顾问、国际K.J.Button奖委员会成员、国际自由电子激光奖委员会成员、IEEE 电子器件学会委员会成员;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电子科学技术学科”组第一召集人、国家“863-410”主题专家组成员、国家863-8领域专家委员会成员、顾问。

他受聘为本领域全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大功率微波电真空器件技术”、“强辐射”、“高功率微波及电磁辐射技术”)的学术委员会主任。受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的邀请,1999年-2001年为诺贝尔物理奖提名人。他还是2000年国际爱因斯坦科学奖提名的人。2008年刘盛纲院士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

刘盛纲教授30多次荣获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技奖(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两项,国家发明奖一项,省部级一等奖十多项)。197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1985年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及“五一”劳动奖章,他两次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1999年荣获陈嘉庚信息科学奖、2001年获得国家863计划杰出贡献个人奖、2001年四川省科技创新奖。

由于刘盛纲教授在本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于2003年荣获国际K.J.BUTTON奖,是我国首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

刘盛纲教授是我国本领域的先驱者,做出了国际上公认的原创性及奠基性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建立了有关理论,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是原创性或奠基性的为国际特别是我国的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刘盛纲教授发表学术论文280余篇,数百次被国内外同行引用,取得了大量开创性成就,10多次被特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报告。他与美国Schoenbach教授等合作提出了“电磁场与生物细胞互作用的研究”,并于2000年4月在美国Norfolk主持了第一届国际会议。

2005年,刘盛纲教授带领他的研究团队创立了电子科技大学太赫兹研究中心,拥有一支由院士、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等几十名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实力雄厚、学风严谨的的学术梯队,全心致力于THz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相关研究。

利用真空电子学的研究基础和丰富经验已在太赫兹辐射源的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包括在将电子学与光子学相结合产生太赫兹辐射等方面做出的具有原创性的贡献,和研制成功的国内第一个大功率太赫兹回旋管。

中心仅2007年就在JAP、Physics of Plasmas等国际著名SCI源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申请专利2项。2009年已在Physical Rewiew E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十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