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汤兰兰案被打脸 汤兰兰性侵案真的是炒作吗
一个十年前的旧案子,突然在一夜之间引爆了舆论。十年前,汤兰兰还是一个不到14周岁的孩子,因为受到性侵,她的父母、亲戚、邻居共11人被判入狱。如今她的母亲出狱了,这位母亲迫切地想找到自己的女儿,为自己,也为其他的涉案人讨一个说法。就此掀起了舆论的狂潮。
这个案子虽然还有很多令人费解的地方,但一点是非常可喜的,从舆情的走向中我们发现,舆论与司法都在走向成熟。
首先,相关部门积极应对舆论的态度值得点赞。五大连池市委政法委第一时间公开回应了此案,就案件的办理情况,刑满后个别人的违法情况,做了必要的说明,同时表示支持当事人依法申诉,并依法依规处理相关诉求。不回避,不掩盖、不粉饰,这种依法办事的积极态度,证明了司法应对热点敏感案件的成熟。
其次,公众对司法案件的态度更加理性。不可否认,汤兰兰案具有成为热点新闻的一切属性,公众高度关注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在这个案件上公众已不再是那种盲信、盲从,而是有了更多的独立思考精神。舆论并不是一边倒地同情当事人,指责司法机关。事实上,大多数人更信任司法的公正,期待司法机关对此案的解释。这显然比廉价的煽情可贵得多。
事实上,经历了司法与舆论一次又一次的交锋,舆论也真的该成熟了,划线、贴标签、站队式的表态于案件本身的公平公正没有任何价值,尊重司法规律,相信司法理性,才能保证真正的公平公正。
我们知道,一直以来,司法与舆论都是一对矛盾体,司法与舆论在很多重大敏感案件上都很难达成共识,在舆论的追问下,司法机关往往表现得很被动。但是近年来,这种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司法机关在应对舆论方面表现得越来越清醒冷静,而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司法公信力正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在依法治国的时代主题下,民众的法治精神、法治意识也在不断加强,人们对司法机关越来越信任,也越来越尊重,这为司法与舆论达成共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司法与舆论达成共识关键在司法机关,司法机关成功应对舆论必须有担当,必须依法说理,必须相信民众。以唐慧女儿案为例,这也是一个引发舆论关注和同情的案件,唐慧要求对11名涉案人员全部判处死刑,但最高法在复核的时候将两名主犯改判为无期,这显然与舆论的期待有差距,但最高法通过释法说理,赢得了舆论对判决的认可和对司法的尊重。在这个案子上最高法体现出了担当意识和法治精神,通过这个案子也给民众上了一堂很好的法治大课。
事实上,每一个热点敏感案件引发的司法与舆论的交锋,其实都可以转化成一堂生动的普法课,在这个过程中,司法在成长,它会更有媒体意识,更了解舆论的期待,更善于说理讲法;而同时公众的法治精神也同样在成长,相信司法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在一个又一个的案件中与司法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