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敦刻尔克大撤退:究竟是奇迹还是耻辱

2018-05-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近期热映的好莱坞大片<敦刻尔克>再次把人们的记忆拉到了数十年前的二战战场.敦刻尔克大撤退,是诺兰从小听到大的故事,承载了太多厚重的历史和人物

近期热映的好莱坞大片《敦刻尔克》再次把人们的记忆拉到了数十年前的二战战场。

敦刻尔克大撤退,是诺兰从小听到大的故事,承载了太多厚重的历史和人物。电影没有细说敦刻尔克大撤退发生的前因后果,诺兰的海陆空三线叙事视角更注重塑造亲历战争的体验感,而非事无巨细的去呈现完整史实。看完电影《敦刻尔克》之后,让我们再次进入镜头背后那段改写人类命运的真实历史.....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进攻,二战由此全面爆发,9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不过实际上英法联军只是躲在马奇诺防线后,没有对波兰进行有效的军事支援。

德军占领华沙后,波兰完全陷落。英法两国只对德国对外交上予以谴责。

隔年的5月10日起,希特勒指挥德国军队绕过马奇诺防线,进攻拥有300万军队的比利时、荷兰、法国和卢森堡。德军指挥官的创新战法令对手措手不及,装甲部队横扫法国北部,将英法联军切成两段,并把数十万盟军逼困到了敦刻尔克。

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的快速攻势下崩溃,德军在敦刻尔克港区内的空袭击沉了众多船只,附近海域出没的潜艇也大幅威胁水面船只的安全。

当时濒临崩溃的40万的英国远征军以及法国、比利时和加拿大军队的盟军士兵,被迫撤退困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家园就在26英里外,却无法轻易到达。由于敦刻尔克港口是个极易受到轰炸机和炮火持续攻击的目标,因此在德国军队的包围下,他们的形势危急万分。

英国军队的领导者很快意识到他们已经没有能力在此停留。危难之际,多佛尔军港海军中将伯特伦·拉姆齐主导谋划出"发动机行动"(Operation Dynamo),让军队从敦刻尔克撤出返回英国。

他们计划集中了30艘渡船、12艘扫雷舰,从法国沿岸的加莱、布伦和敦刻尔克三个港口,每天撤退一万人。然而两个星期以来,该地区在德军猛烈轰炸下,船坞和码头已经被炸成废墟,唯有一条不足1200米长的供船停泊的东堤。

一般认为,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从1940年5月26日到6月4日。实际上在这之后,依旧有英法军队在法国本土战斗,直到6月中旬英国首相邱吉尔还曾飞到法国进行商谈。

5月24日,希特勒下令地面部队停止向敦刻尔克方向的进攻三日,而德国空军到达敦刻尔克的2个轰炸机大队也因能见度太差被迫带弹返航,为英军制造了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绝佳机会。

尽管德军内部很多军官对希特勒的决策怀有质疑,但史学家普遍认为他的决定并非故意放盟军一码,而是基于对当时战局与德军实力的误判。

1.德军高层希特勒和A集团军群司令龙德施泰德进退失据,瞻前顾后,装甲部队遇到小损失就不敢推进,空军又没发挥出来。

2.德军根本没想到拥有224万官兵、2500辆坦克的法国陆军如此不堪一击,英法联军基本算是被打懵了。(希特勒不敢往前推进,难道以为有诈?)有军迷开玩笑,希特勒就像是走进赌场只想玩把老虎机,结果赢了好几百万有点懵,先拿着赢了钱走出赌场想静静。

据传,同盟国方面原本对当时局面的预期相当悲观,英国甚至已经做好向德国有条件投降的准备,而希特勒当时对是否继续进攻的态度也是让盟军的撤退获得意外成功的重要因素。

此次撤离标志着英国势力撤出欧洲大陆,西欧除英国、瑞士和西班牙以外的主要地区落入德国之手,为盟军保存了日后反攻的主力为将德意日法西斯最终送上断头台奠定了基础。敦刻尔克撤退列为二次世界大战最著名战役之首,被丘吉尔称作是撤退中的奇迹。

更有军事历史学家指出,敦刻尔克大撤退绝不是一场奇耻大辱的败退,欧洲的光复和德国的失败就是从敦刻尔克开始的,毕竟同盟国“笑到了最后”。

二战中,敦刻尔克中95%的建筑被摧毁,大批百姓逃离家乡。战后,法国人民在废墟上重建了敦刻尔克港和城市。

此后每隔五年的5月下旬,都会有50艘曾参与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英国小船故地重游,来到法国北部的这处港口,纪念盟军在二战历史上创下的一次奇迹。

如今,敦刻尔克已发展成为法国第三大港口城市,每年有800万人次来此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