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来自小国家的冷门佳片:看完后能让你逼格猛涨

2017-08-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这个世界上,影迷和观众,还确实两个完全不同的群体,很简单,对于观众来说,他们看电影纯粹就是寻求放松,因此他们可能经常去影院,也追求那些能带来刺激的好莱坞大片,但影迷就不一样了,他们也会去影院,不过只看他们想看的电影,而他们在电脑上看电影花的时间要比在影院多得多.对于他们来说,看片是一种生活方式.不过在看片界有这么一条鄙视链:看好莱坞电影的看不起看国产片的,看文艺片的看不起看商业片的,看欧洲文艺片的看不起看好莱坞文艺片的.虽然都说好电影不分国界,真正喜欢看电影的人根本不会在乎哪个国家什么类型的,

在这个世界上,影迷和观众,还确实两个完全不同的群体,很简单,对于观众来说,他们看电影纯粹就是寻求放松,因此他们可能经常去影院,也追求那些能带来刺激的好莱坞大片,但影迷就不一样了,他们也会去影院,不过只看他们想看的电影,而他们在电脑上看电影花的时间要比在影院多得多。对于他们来说,看片是一种生活方式。

不过在看片界有这么一条鄙视链:看好莱坞电影的看不起看国产片的,看文艺片的看不起看商业片的,看欧洲文艺片的看不起看好莱坞文艺片的。虽然都说好电影不分国界,真正喜欢看电影的人根本不会在乎哪个国家什么类型的,但在这里还是想说,下面这个片单列出的电影,如果你全部看过,你绝对是一个比资深影迷还资深的影迷。

电影的制作必须依托于经济的发展,所以在这个世界上,因为国内市场有限,能独立制作电影的国家并不多,像中国这样年产数百部电影的国家更是屈指可数。但为了文化传播、政治宣传等目的,这些国家的政府还是会举全国之力拍摄一些电影,美国、法国等拥有充足资金的国家以及各大电影节也会对这些小国家的电影人进行扶持拍摄一些民族电影。

全世界每年大概有1万部电影产生,这个世界上的电影比你想象中要多很多,这是世界上的好电影也要比你想象中多很多。你也许不知道甚至想不到以下这些国家能拍出这么好看的电影。

众所周知,朝鲜人民比较苦逼,很少有渠道看到国外的电影,为了满足本国人民的文化需求以及配合政治宣传的需要,朝鲜文化部门组织拍摄过不少电影,除了符合朝鲜政治需求的主旋律电影,朝鲜著名的民间传说和古代民族英雄都被搬上过大银幕,比如洪吉童,春香等。

而今天要介绍的三部电影是《平壤怪兽》、《卖花姑娘》和《春香传》。我要介绍这三部电影不仅因为它们几乎代表了朝鲜电影的最高艺术水准,更是因为这三部电影大有来头!

《平壤怪兽》:是朝鲜史上第一部特效大片,讲的是食铁兽入侵朝鲜村庄,村民奋力抵抗的故事!而且影片的质量竟然还不错,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因为影片是和日本合拍的,所以影片的特效竟然还不错。除了朝鲜史上第一部特效大片,这部电影的大噱头还有它的制片人—金正日!!不是碰巧同名同姓,他就是前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本人!

比这更牛逼的是,金正日除了做制片,自己也当过导演拍过一部片子《卖花姑娘》。

《卖花姑娘》:讲述了花妮和顺姬两姐妹的悲惨命运和革命故事。花妮父亲早亡,母亲在地主家做活,妹妹顺姬被地主婆烫瞎了双眼,哥哥蒙冤被关进监狱。花妮卖花赚钱为母亲治病,他们在地主的压迫下艰难生存,直到革命军的到来,一切发生了改变!看啊,多么正能量的故事,多么社会主义的故事啊。影片虽然故事情节十分单薄,但主题明确,人物鲜明,故事的曲折与人物的悲惨遭遇也打动了不少观众,拥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而影片的编剧正是金正日的父亲金日成。

这样说来,金氏家族跟电影事业的渊源着实不浅,事实上,金正日本人也是一个巨大的影迷,看过不少电影,此前有报道曾称金正日一生看过3万多部电影,府邸内有大量DVD库存,是世界上阅片量最多的人之一,不过该消息的真实性难以考证。

《春香传》:金正日的情人于仁姬也是朝鲜当时国民级的女演员,曾出演过轰动一时的《春香传》,影片根据朝鲜著名民间故事改编,讲述了出身低贱的艺妓成春香广寒楼巧遇两班翰林之子李梦龙,私自结为连理,海誓山盟,梦龙调任京师,春香受尽折磨守得云开的感人爱情故事。

比影片更有看点的是影片的女主角和前朝鲜领导人金正日的故事,于仁姬和前朝鲜主席金正日有过一段不正当的关系,后来多情的她又和一名居住在日本的朝鲜人有了关系,直到有一次两人在车中做爱后,因打开暖风入睡,导致男的因窒息而死亡的事件发生之后,人们才知道了这事。

后来于仁姬在接受调查的过程中,惊慌失措的于仁姬要求见金正日,金正日以为“人民演员于仁姬犯下浮华放荡之罪,以人民的名义判处于仁姬死刑”罪名执行枪决。朝鲜艺术电影制片厂曾拍过两次《春香传》,质量都还不错,第二部拍摄于1980年,这个版本的女主角金英淑是金正日的第四任妻子。这两部电影当年都曾在中国公映,又都是长影译制。

《残缺影像》:红色高棉是柬埔寨左派势力,1975年至1979年间成为柬埔寨的执政党,建立民主柬埔寨政权。 在其三年零八个月的管治期间,柬埔寨估计有40万至300万人死于饥荒、劳役、疾病或迫害等非正常原因,被称为20世纪最大的人为灾难之一,而纪录片《残缺影像》讲述的正是这段历史。区别于传统纪录片使用历史影像资料或者记录式拍摄的手法,影片主体部分使用了看似与纪录片基本原则相悖的“摆拍”手法,用大量泥塑小人还原历史场景,然后利用微距摄影进行拍摄,和一些历史图片和影像资料穿插进行讲述,达到了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

泥塑小人的面无表情正好还原了高压政权统治下麻木的精神状态。而这种做法也刚好和影片的主题《残缺影像》相呼应,在残缺的影像里,只能这样拼凑出残酷历史的只言片语。影片获得2013年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大奖,并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导演潘礼德也是柬埔寨在国际影坛成就最高的导演,他的《纸包不住火》、《稻田里的人们》等作品多次获得国际大奖。

《瓦嘉达》:在战火纷飞的中东,沙特阿拉伯在地图上占据很大一块,但这个国家的电影产业却很落后,沙特最近几年才有了相对成形的电影产业链,而《瓦嘉达》是沙特史上第一部申报奥斯卡外语片的电影,也是沙特电影第一次为全球观众所知,然而,这部电影最了不起的地方也是让你必看的原因:这是沙特历史上首部由女性导演的电影。沙特是一个男权至上的宗教国家,女性自由备受限制,女性不能从事很多行业,更别说拍电影,而《瓦嘉达》的导演海法·曼苏尔不仅突破了这个限制,更是在电影里大胆讲述了一个反对教义和男权的故事。

影片的精彩之处绝对不至于噱头,故事也非常精彩:生活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郊区的十岁小女孩瓦嘉达天生反骨,穿被老师明令禁止的牛仔裤板鞋,还热衷听摇滚乐,她想要一辆自行车,却没钱买,于是打算参加可兰经教义背诵比赛赢钱买车,而根据教义女性是不允许骑车的,小女孩就此和不合理的教义和男权规则干上了,电影超级酷!

巴基斯坦是与中国关系最好的国家之一,所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很频繁,巴基斯坦的一些优秀影片也曾引入中国内地,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由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发行,向隽殊、孙敖等老一代艺术家配音的《永恒的爱情》和上海电影译制厂1990年译制,狄菲菲、童自荣、程玉珠、乔榛配音的科幻电影《天外来客》。

《永恒的爱情》:影片讲述了富家少爷哈迈德和穷人姑娘间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资本家赛德的儿子哈迈德一次偶遇美丽的罗西,对她一见倾心。可是罗西是赛德公司职员的女儿,出于门第观念,赛德反对这门婚事,哈迈德与父亲的反抗引来父亲的震怒,被赶出家门。

哈迈德娶了罗西,他们的生活虽然清贫,但很美满幸福。为让哈迈德继续上学,罗西一直坚持以作教师为生,为了让丈夫安心读书罗西隐瞒癌症病情。哈迈德毕业找到工作却得知妻子患绝症。赛德承认两人的婚事。罗西在幸福中死去,哈迈德也因悲痛过度而亡。 

影片的故事虽然在今天看来虽然有些俗套甚至虐心,但真挚的情感却着实动人,影片当年在巴基斯坦引起了轰动,影片大胆批判了阶级观念,歌颂了对爱情的忠诚。

《永恒的爱情》浓烈的情绪或许显得有些矫情,《天外来客》的故事就出彩得多了。影片讲述了外星人爱上了村姑希娜,化身为其被恶霸害死的未婚夫尚尼,和希娜结婚,生下具有神力的孩子。恶霸请来科学家弄伤“尚尼”,“尚尼”之子与恶霸展开决战,消除恶霸的故事。影片的构思十分大胆,当年在内地电影院上映过,为不少人的童年记忆。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在历史上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两国虽然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在经济上却有着巨大的差距,在电影的发展上也有巨大差别。以色列不仅向好莱坞输送了大量的电影人才,比如娜塔莉·波特曼和“神奇女侠”盖尔·加朵等,自己也生产了大量优秀电影,而巴勒斯坦却黯淡许多。

《奥玛》:近年来最为人熟知的恐怕要数获得2014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奥玛》了吧,这部电影讲述了巴勒斯坦被占期间,三个自幼相熟的朋友以及一位年轻女子在为自由而抗争的过程中互相诋毁的故事。

影片其实是一个绝境之兽的故事,反映了生活环境与司法体制对人的压迫,抨击了巴勒斯坦的司法黑暗,同时又讽刺了恐怖分子以反抗为名义煽动平民成为自己谋取利益的工具的丑恶本质。在畸形的体制下没有选择的人的悲惨生活状态,冷静而残酷。最后奥玛杀死了叛乱的头目,将枪口指向警察,选择了反抗,影片干脆有力的结尾使人回味无穷,具有新世纪新兴国家新鲜大胆的电影魅力。

不丹:《瓦拉:祈福》、《高山上的世界杯》、《真师之言》、《旅行者与魔法师》

毛里塔尼亚:《廷巴克图》(提名87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约旦:《希布》(88届奥斯卡外语片提名)《阿布·拉伊德机长》

由于篇幅有限,我不得不进行取舍,但值得介绍的电影小国佳作还有很多,它们少为人知,但或许单纯抱着文化猎奇的心态,以及欣赏佳作拓宽电影认知范围的目的,都值得找来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