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零售店风口来临 加盟费一年或过亿
无人零售店的风口,毫无征兆地来临了。
“这几天每天都能接到四五十个电话,我光接电话了,啥事都没干。”当记者拨通缤果盒子东北区域徐经理的电话时,他在另一端表现出了抑制不住的喜悦。
7月3日,该公司刚完成超1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领投方为GGV纪源资本,由启明创投、源码资本、银泰资本等跟投。尽管其与欧尚合作的首家无人便利店,在上海上线短短几天便撤货停运。
从现有的市场行情来看,缤果盒子算是首家进入商用的无人零售店。无论是亚马逊的实体超市Amazon Go,还是阿里巴巴的无人零售方案“淘咖啡”,都仍然处于测试阶段。缤果盒子的布局不可谓不快,8月底在全国范围内正式落地200个,今年预计全国铺到5000个。
6月5日,缤果盒子开始试运营,由于上海地区持续高温,盒子位置无遮罩,西晒过强导致室温过高,出于用户体验和安全性考虑,在7月7日暂停盒子营业进行调整。“目前调试进入尾声,近几天会重新开放。”
技术仍需完善
记者了解到,缤果盒子第一个网点2016年8月在广东中山地区启动,今年6月首个广东以外的网点落户上海。其华东区域的无人便利店铺设,及全球业务落地均由欧尚集团完成。该公司官方透露,经过十个月的试运营期间,缤果盒子接待顾客达数万人,用户复购率接近80%。
与之类似的项目也在持续涌现,前去哪儿高管庄辰超创办的便利蜂、F5、Take Go等也已经面世。尤其是在第二届淘宝造物节上,阿里巴巴推出了无人便利店项目“淘咖啡”,随即引爆了整个无人零售概念。
记者在造物节现场体验发现,用户进场时,需要将手机入场码对着入口处的感应器刷一下,感应器在感应入场码的同时也对顾客进行人脸识别,识别完成后便可进店。不过,记者在入店刷入场码时,遭遇了三次人脸识别失败,最后调整了一下离感应线的距离才认证成功。如此看来,人脸识别技术对于验证,还是有不完善之处。
或许这也是阿里的无人零售方案尚未商用的原因。缤果盒子的商品SK U数约在300个以内,也并不算多。但是,贸然的激进还是面临着不少技术障碍。
“试运营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次事情对我们以后的选址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以后的铺点会防西晒。”前述缤果盒子相关人士称。
一名技术行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无人便利店对于微型超市是一个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全新模式,具有可复制性和规模推广性。技术含量不算高,也意味着造价低。“正是因为技术含量不高,客人购买的商品超过5件,还得分批结算,用户体验并不算好。商品、客人并没有被联网,因此也就没有数据回流和沉淀。对商家来说,除了可以省掉请收银员的成本,没别的了。”
商业模式待验证
目前,阿里巴巴和亚马逊的无人零售方案,还没有面世。
记者了解到,技术用在无人超市主流的物体识别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标签,一种是视觉。从趋势上来看,视觉算法在未来会成为主流。但是,缺点是技术成本太高。
蚂蚁金服技术试验室高级技术专家曾晓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称,“从成本来说,一个茶叶蛋估计要卖100美元才能回本,这也是迟迟没法实现商用的重要原因;无人超市的背后,应该是提高超市效率,降低成本,让超市变得更加智能。”
此外,纯计算机视觉对于识别精准度,尤其在人数较多的场所、客流密集的货架前识别人带来很大难度,技术改造成本也是传统零售业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从实际经营来看,销售收入与管理成本是无人便利店的两道坎。第一,无人便利店的客单价比传统便利店略低,所以就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吸引消费者到店购买。第二,若1个人可以维护6-10家无人便利店,同时设备损耗率保持较低的状态,管理成本便可控。
目前,缤果盒子的盈利模式为加盟费用和销售提成。前述东北区域经理徐先生透露,加盟一家店的成本在10万-15万元左右,东北区域大概在12万元左右,上海区域加盟一家店则需要15万元左右。“主要是通过招收代理商的形式来开店,单个个人加盟的现在还没有开放。”
如果按照全国铺开5000家店来算,仅此一项收益,缤果盒子或能获得5亿-6亿元的收益。
资深互联网行业观察人士刘兴亮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无人零售店可以作为传统零售的补充,但是不能取代对方,尤其是大型的线下超市。“实质还是无人售货机的一种升级,在后期的维护和扩张上,也十分考验公司从线上到线下的管理能力。”
无独有偶,4月10日,京东商城宣布,未来五年,京东将在全国开设超过一百万家京东便利店,其中一半在农村,借此加快线上线下融合。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亚马逊,其提供无人零售解决方案的目的,都不在于开设线下超市,而是完成线下商业闭环,扩大新零售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