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袭击巴西 蚊子带动小头症的扩散
近期,蚊子叮咬传播的寨卡病毒正在巴西引发疫情,这是一种可能诱发新生儿小头症的病毒。尽管巴西卫生部已警告前往该国的孕妇要先行咨询医生,但里约奥组委和巴西旅游部均表示,该病毒不会给里约奥运会和巴西狂欢节这两个大型活动造成影响。
与埃博拉病毒一样,寨卡病毒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寨卡病毒感染者中,只有约20%会表现轻微症状,如发烧、皮疹、关节疼痛和结膜炎等,症状通常不到一周即可消失。然而,如果孕妇感染,胎儿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新生儿小头症甚至死亡。
巴西卫生部在本月20日表示,在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激增的巴西,去年10月至今年1月16日,新生儿小头症疑似病例已达3893例。再过不到两周,巴西全国范围的狂欢节即将到来,届时将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巴西参与其中。而还剩不到200天,里约将举办在南美洲的首届奥运会。现如今,寨卡病毒的爆发给巴西旅游业蒙上了一层阴影。除了寨卡病毒,登革热的发病率近年来也在巴西有所上升。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显示,寨卡热目前在巴巴多斯、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多米尼加、厄瓜多尔、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圭亚那、海地、洪都拉斯、墨西哥、巴拿马、巴拉圭、波多黎各、苏里南和委内瑞拉等国家和地区流行。寨卡热症状与登革热相似,包括发热、红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以及非化脓性结膜炎等,对成人并不可怕。然而孕妇在感染寨卡病毒后,其产下的婴儿会出现小头症——患有该病的婴儿头部一般比正常大小略小,脑部也可能未发育完全。
寨卡病毒最早在1947年从乌干达卡森林猕猴体内分离出来,1952年在乌干达与坦桑尼亚发现人类病例,目前在中非、东南亚和印度等都有发现的记录。寨卡病毒主要由带有寨卡病毒的蚊子传播,约3至7天的潜伏期后,开始发病。巴西当地卫生官员表示,疫情扩散如此快速,与“埃及斑蚊”传播的寨卡病毒有关。埃及斑蚊分布在世界各地,特征是足上通常有黑白条纹,此类型蚊虫通常活跃于傍晚和清晨时分。
寨卡病毒1947年首次在非洲发现。为什么这种病毒到2015年才在拉美地区出现大规模流行,这是目前让科研人员最为困惑的问题。巴西一项最新研究确认,寨卡病毒可在孕妇妊娠期间“穿透”胎盘,这一病毒目前被认为是导致巴西新生儿小头症激增的主要诱因。
胎盘中有子体与母体各自独立的两个循环系统。正常妊娠期间,母血与子血分开、互不干扰,选择性进行物质交换。孕妇发生感染时,病原微生物一般不能穿过胎盘侵入胎儿体内,这种起着保护作用的“关卡”被称为胎盘屏障或血胎屏障。巴西病毒学家克劳迪娅·桑托斯表示研究人员在胎盘组织中发现了寨卡病毒的RNA(核糖核酸),这一结果证实寨卡病毒可穿过胎盘屏障。研究人员表示,新发现是寨卡病毒研究的一大进展,但目前还不能确切地说寨卡病毒就是导致新生儿小头症的原因。
由蚊子传播的兹卡病毒,近期肆虐美洲多国,情况令人担忧。由于重灾区巴西将于下月及今夏分别举行国际盛事“森巴嘉年华”及奥运会,卫生部指将会投入近22万名军人,逐家逐户协助灭蚊。巴西卫生部长卡斯特罗日前表示,当局除了出动军人协助社区灭蚊外,也会向全国近40万名孕妇派发驱蚊剂,防止兹卡病毒经母体传给胎儿,以减少先天性小头畸形症个案。不过,卡斯特罗形容国家在抗蚊患的战斗上,正逐步输给蚊子,又称蚊子已在巴西出现了30年。
被指是传播兹卡病毒的元凶埃及伊蚊,于1950年代也曾肆虐巴西,但经当局大规模的灭蚊行动后,一度从该国消失。不过,埃及伊蚊于接下来的数十年,逐步从邻国重返巴西,并导致当地去年爆发骨痛热症,感染个案更创新高。
世卫组织发言人林德梅尔在26日的记者会上表示,寨卡病毒是由传播登革热、黄热病等病毒的同一种伊蚊传播。“寨卡”本身并非一种危险的疾病,只会出现温和的病症。皮疹是该病毒最明显的症状。感染该病毒的人很少出现严重异常,这也是该病毒一直不为人所知的原因。目前所出现的大部分病例只是怀疑感染了该病毒。世卫组织目前尚不清楚该病毒如何传播以及伊蚊是如何携带该病毒的具体情况。
林德梅尔指出,寨卡病毒与
幼儿小头畸形症
到目前为止只是存在间接的联系。试验室数据只证实了8起直接与寨卡病毒感染有关的病例。但巴西出现的不断上升的病毒感染病例确实令人担忧。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建立这种关系,确定病毒和小头畸形症之间是何种联系、为什么会有这种联系、是单一的寨卡病毒还是存在其它的因素等。因为导致小头畸形症的因素可以有许多种,包括环境因素、毒品、酒精、除草剂、杀虫剂、甚至疫苗等等。
林德梅尔表示,在寨卡病毒肆虐的巴西已出现4000例小头畸形症并导致49名幼儿死亡。世卫组织执行董事会将于近日就寨卡病毒的最新情况召开一次特别会议,以向媒体及大众做出进一步的澄清。同时,秘书长发言人杜加里克当天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午间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世卫组织的合作机构泛美卫生组织已派遣一支专家小组,帮助美洲国家应对寨卡病毒的爆发。